一种用于蛇咬伤的教学模型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01-20  38


本技术涉及教学模型,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蛇咬伤的教学模型。


背景技术:

1、蛇咬伤是一种常见的动物伤害,对于医疗工作者和普通人来说,了解如何正确处理蛇咬伤至关重要。然而,由于实际情况的限制,很难找到合适的模型进行蛇咬伤的模拟教学。目前,市面上的用于蛇咬伤的教学模型普遍存在着结构简单、功能单一的问题,无法真实模拟蛇咬伤的多种症状,而且都是单一模型,教学需要摆放多个模型进行模拟,搬运十分不便,无法满足教学和培训的需求。因此,开发一种用于蛇咬伤的教学模型,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蛇咬伤的教学模型,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市面上的用于蛇咬伤的教学模型普遍存在着结构简单、功能单一的问题,无法真实模拟蛇咬伤的多种症状,也无法满足教学和培训的需求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蛇咬伤的教学模型,包括脚部主体模具,脚部主体模具为左半壳和右半壳对接形成的整体结构,脚部主体模具包括由外到内依次套设的外层模具、第一内层模具和第二内层模具,每层模具均由两半对接组合连接在一起,所述外层模具底部的两侧分别设有无毒蛇牙孔和有毒蛇牙孔,根据牙孔的形状从而判断是否患者是否中毒,所述第一内层模具对应有毒蛇牙孔的一侧内部设有鼓泡囊结构,通过对多个鼓泡囊结构的内部进行冲入水,使得多个鼓泡囊结构膨胀起来,从而将脚部主体模的侧面对应位置鼓胀,形成蛇咬伤后出现的水泡症状,所述第二内层模具对应有毒蛇牙孔的一侧上设置有溃烂区模型,所述溃烂区模型的表面做成蛇咬伤后皮肤溃的伤势。

3、作为优选,所述鼓泡囊结构为内部空腔的泡状结构,鼓泡囊结构的一侧连接有水管,水管的外端能够外接连接注水针筒。

4、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内层模具的表面设置有凹槽,所述溃烂区模型卡在第二内层模具的凹槽内部。

5、作为优选,所述左半壳面向右半壳的侧面设置有若干卡槽,所述右半壳面向左半壳的侧面设置有若干卡块,所述卡槽与卡块能够卡接配合。

6、作为优选,所述有毒蛇牙孔为两个独立的圆形孔组成,所述无毒蛇牙孔为若干呈u形排列的圆形孔组成,所述无毒蛇牙孔的直径小于有毒蛇牙孔的直径。

7、作为优选,所述有毒蛇牙孔的深度大于无毒蛇牙孔的深度。

8、作为优选,所述鼓泡囊结构由大小不一的若干个水泡组成。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0、该用于蛇咬伤的教学模型中,通过外层模具、第一内层模具和第二内层模具的组合,模拟了蛇咬伤后的各种症状,如牙孔分布形状、水泡、皮肤溃烂等症状,使学员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蛇咬伤的真实情况。通过设置无毒蛇牙孔和有毒蛇牙孔,学员可以根据牙孔分布的形状判断患者是否中毒,从而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通过冲入水使得多个鼓泡囊结构膨胀起来,模拟了蛇咬伤后出现的水泡症状,使学员能够了解水泡的产生症状。第二内层模具上设置的溃烂区模型,其表面做成了蛇咬伤后皮肤溃烂的伤势,使学员能够更加真实地了解和掌握蛇咬伤后皮肤溃烂的情况。通过逼真模拟蛇咬伤的各种症状,使学习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蛇咬伤的处理方法和急救措施,提高教学效果和培训质量;而且通过将外层模具、第一内层模具和第二内层模具组合在一起,使得脚部主体模具具有多种功能,且搬运方便。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蛇咬伤的教学模型,包括脚部主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脚部主体模具为左半壳(4)和右半壳(5)对接形成的整体结构,脚部主体模具包括由外到内依次套设的外层模具(1)、第一内层模具(2)和第二内层模具(3),每层模具均由两半对接组合连接在一起,所述外层模具(1)底部的两侧分别设有无毒蛇牙孔(12)和有毒蛇牙孔(11),所述第一内层模具(2)对应有毒蛇牙孔(11)的一侧内部设有鼓泡囊结构(21),所述第二内层模具(3)对应有毒蛇牙孔(11)的一侧上设置有溃烂区模型(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蛇咬伤的教学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鼓泡囊结构(21)为内部空腔的泡状结构,鼓泡囊结构(21)的一侧连接有水管,水管的外端能够外接连接注水针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蛇咬伤的教学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层模具(3)的表面设置有凹槽,所述溃烂区模型(31)卡在第二内层模具(3)的凹槽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蛇咬伤的教学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半壳(4)面向右半壳(5)的侧面设置有若干卡槽(41),所述右半壳(5)面向左半壳(4)的侧面设置有若干卡块(51),所述卡槽(41)与卡块(51)能够卡接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蛇咬伤的教学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毒蛇牙孔(11)为两个独立的圆形孔组成,所述无毒蛇牙孔(12)为若干呈u形排列的圆形孔组成,所述无毒蛇牙孔(12)的直径小于有毒蛇牙孔(11)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蛇咬伤的教学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毒蛇牙孔(11)的深度大于无毒蛇牙孔(12)的深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蛇咬伤的教学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鼓泡囊结构(21)由大小不一的若干个水泡组成。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教学模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蛇咬伤的教学模型,包括脚部主体模具,脚部主体模具为左半壳和右半壳对接形成的整体结构,脚部主体模具包括由外到内依次套设的外层模具、第一内层模具和第二内层模具。该用于蛇咬伤的教学模型中,通过外层模具、第一内层模具和第二内层模具的组合,模拟了蛇咬伤后的各种症状,如牙孔分布形状、水泡、皮肤溃烂等症状;通过设置无毒蛇牙孔和有毒蛇牙孔,学员可以根据牙孔分布的形状判断患者是否中毒,从而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通过冲入水使得多个鼓泡囊结构膨胀起来,模拟了蛇咬伤后出现的水泡症状,第二内层模具的表面做成了蛇咬伤后皮肤溃烂的伤势,使学员能够识别蛇咬伤后皮肤溃烂的情况。

技术研发人员:李民,张宏雁,谢锦,封蕾,游芳,孙薇,周红娟,张联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
技术研发日:20240131
技术公布日:2024/6/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81514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