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车辆,具体而言,涉及一种b柱加强结构、b柱总成及车辆。
背景技术:
1、b柱作为车身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通常位于前后车门之间。当车辆发生侧面碰撞时,由于b柱连接了车顶和车身底部,其能够通过承载车顶的重量和抵抗侧面碰撞力量来保护车内乘员的安全。
2、在b柱的结构中,b柱加强结构作为b柱的主要承力部件,其多采用热成型钢或高强度铝板冲压成型。随着车辆产业的发展,对车辆安全性能以及轻量化的需求越来越高,然而现有的车辆很难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例如,为了提高b柱的承力性能,常见的处理方式为增加b柱加强结构的整体厚度,如此将导致b柱加强结构的重量增大,从而导致车辆的整体重量增大,进而造成车辆油耗上升,无法满足节能减排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b柱加强结构、b柱总成及车辆。
2、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b柱加强结构,包括加强外板和加强内板,所述加强外板和/或所述加强内板的材料为碳纤维复合材料,所述加强内板的两端分别弯折形成第一翻边,两个所述第一翻边相对且间隔设置并分别用于与b柱内板固定连接,所述加强外板位于所述加强内板背离所述b柱内板的一侧,两个所述第一翻边之间的所述加强内板与所述加强外板固定连接,且两个所述第一翻边之间的所述加强内板于朝向车顶的一端设有加强筋结构,所述加强筋结构的至少部分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翻边连接。
3、可选地,所述加强内板包括内板本体,所述第一翻边包括相对所述内板本体弯折的第一翻边段以及相对所述第一翻边段弯折的第二翻边段,所述第二翻边段用于与所述b柱内板固定连接。
4、可选地,所述加强筋结构包多个加强筋单元,多个所述加强筋单元交错设置以形成网格结构。
5、可选地,所述加强筋结构设置于所述加强内板背离所述加强外板的端面。
6、可选地,所述加强内板沿其延伸方向设有至少两个承力区,至少一个所述承力区的厚度大于其他所述承力区的厚度。
7、可选地,当所述加强内板的材料为碳纤维复合材料时,所述承力区包括多个铺装层,多个所述铺装层沿所述加强内板的厚度方向依次铺装。
8、可选地,所述加强外板的两端分别弯折形成第二翻边,所述加强内板与两个所述第二翻边之间的所述加强外板固定连接。
9、可选地,还包括第一结构胶层,所述加强外板和所述加强内板通过所述第一结构胶层粘接;和/或,还包括机械连接件,所述机械连接件穿设于所述加强外板和所述加强内板以连接所述加强外板和所述加强内板。
10、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b柱总成,包括b柱内板以及如上所述的b柱加强结构。
11、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b柱总成。
12、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3、b柱加强结构从材料以及结构两方面进行了改进,从而在满足b柱加强结构的承力性能的同时,实现b柱加强结构的轻量化。其中,从材料方面看,b柱加强结构的加强外板和/或加强内板的材料为碳纤维复合材料,由于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非常高的强度和刚度,其能够使b柱加强结构具备高抗冲击能力和吸收能量能力,能够提升车辆的碰撞安全性能;同时,由于碳纤维复合材料还具有轻量化特性,其能够实现b柱加强结构的减重,从而提高车辆的经济性和性能。从结构方面看,加强内板的两端分别弯折形成第一翻边,两个第一翻边相对且间隔设置并分别用于与b柱内板固定连接,两个第一翻边之间的加强内板与加强外板固定连接,且两个第一翻边之间的加强内板于朝向车顶的一端设有加强筋结构,加强筋结构的至少部分分别与两个第一翻边连接,如此,在车辆发生侧面碰撞时,一部分碰撞力先传递至加强外板,随后由加强外板传递至加强内板,最后加强内板再通过第一翻边传递至b柱内板,此过程中,加强内板与b柱内板直接连接,有效地提高了其承力能力,进一步使b柱加强结构具备高抗冲击能力和吸收能量能力,同时,加强内板于朝向车顶的一端设有加强筋结构,且加强筋结构的至少部分分别与两个第一翻边连接,进一步地提高了b柱加强结构靠近车顶一端的强度,在车辆发生侧面碰撞时,有效地减小了侧面的侵入量以保护乘员的安全,最终可提升车辆的碰撞安全性能。
1.一种b柱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加强外板(11)和加强内板(12),所述加强外板(11)和/或所述加强内板(12)的材料为碳纤维复合材料,所述加强内板(12)的两端分别弯折形成第一翻边(121),两个所述第一翻边(121)相对且间隔设置并分别用于与b柱内板(2)固定连接,所述加强外板(11)位于所述加强内板(12)背离所述b柱内板(2)的一侧,两个所述第一翻边(121)之间的所述加强内板(12)与所述加强外板(11)固定连接,且两个所述第一翻边(121)之间的所述加强内板(12)于朝向车顶的一端设有加强筋结构(122),所述加强筋结构(122)的至少部分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翻边(12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柱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内板(12)包括内板本体(123),所述第一翻边(121)包括相对所述内板本体(123)弯折的第一翻边段(1211)以及相对所述第一翻边段(1211)弯折的第二翻边段(1212),所述第二翻边段(1212)用于与所述b柱内板(2)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柱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结构(122)包多个加强筋单元(1221),多个所述加强筋单元(1221)交错设置以形成网格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b柱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结构(122)设置于所述加强内板(12)背离所述加强外板(11)的端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柱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内板(12)沿其延伸方向设有至少两个承力区,至少一个所述承力区的厚度大于其他所述承力区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b柱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加强内板(12)的材料为碳纤维复合材料时,所述承力区包括多个铺装层(124),多个所述铺装层(124)沿所述加强内板(12)的厚度方向依次铺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柱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外板(11)的两端分别弯折形成第二翻边(111),所述加强内板(12)与两个所述第二翻边(111)之间的所述加强外板(11)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b柱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结构胶层(13),所述加强外板(11)和所述加强内板(12)通过所述第一结构胶层(13)粘接;和/或,还包括机械连接件(16),所述机械连接件(16)穿设于所述加强外板(11)和所述加强内板(12)以连接所述加强外板(11)和所述加强内板(12)。
9.一种b柱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b柱内板(2)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b柱加强结构。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b柱总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