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柱混凝土泵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01-28  41


本技术属于二次结构施工,具体涉及一种构造柱混凝土泵送装置。


背景技术:

1、传统的二次结构施工混凝土浇筑多为人工浇筑,具体做法为工人用铁铲将混凝土装入构造柱模板中,然后采取人工振捣的方式浇筑完成。这种浇筑方法施工工序多,工时耗费大,且容易造成因浇筑时间过长导致浇筑不连续而影响构造柱的成型效果,施工质量难以保证。

2、混凝土泵车是常见的浇筑设备,泵车通过泵管将混凝土浆输送到浇筑口,现有专利cn201921085438.9,申请日2019年07月11日,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泵管支撑架,包括用钢管作为支腿、加固梁焊接而成的支架,支架顶部固接u型托槽,该u型托槽中放置泵管。

3、在建筑结构中,构造柱是非常重要的结构,构造柱的质量直接影响建筑的支撑体系,统一进行构造柱浇筑时,由于各柱位置分散,泵管管头需要连续多点移动,上述现有专利仅能用于泵管管程,如果延用于管头支撑有以下缺陷:1)支撑架无法移动,不方便多点灌注;2)浇筑时泵管出料口需要接近灌注口,u型管托使泵管转弯时管口变小,导致出浆慢;3)泵车给浆压力不平稳时泵管振动,容易引发泵管出料端跳动导致脱离灌注口。

4、现有技术中多采用在构造柱上固定泵管固定结构,但该结构不便于构造柱间移动,构造柱上的灌注口的设置位置因工程的规定设定不同的高度标准,因施工误差或当前构造柱原因位置也有上下浮动的情况,现有泵管支架不能调整泵管高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问题,从而提供一种消耗材料少,便于移动,能够稳定支撑泵管出料端进行注浆的装置。

2、本实用新型解决所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构造柱混凝土泵送装置,用于给箱型构造柱浇筑混凝土,包括将混凝土从施工区外输送到施工区内的泵管,还包括设置在构造柱旁边的支架和泵管连接部,支架包括四根支腿,四根支腿间依次通过横梁连接,四根支腿底部分别安装双刹脚轮,四根支腿顶部均与支撑座焊接,支撑座中心设有安装孔,安装孔中安装所述泵管连接部,泵管连接部由竖向管体、出口弯头和入口弯头组成,竖向管体垂直于支撑座,竖向管体上端固接出口弯头,下端转动连接入口弯头,出口弯头与支撑座之间设有高度调节器,高度调节器下端支撑于支撑座上,上端支撑于出口弯头下侧,高度调节器伸缩带动泵管连接部升降。

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

5、本实用新型作为接出施工区的泵管浇筑端使用,本装置下端连接泵管,竖向管体提升混凝土浆料,出口弯头直接伸入构造柱灌注口中进行注浆,优点:1)支架能够多点位快速移动,方便多构造注集中浇筑;2)泵管连接部转接泵管,减少泵管转弯,避免软体的泵管折叠的情况;3)刚性管体支撑使出口弯头位置稳定,不易坠脱;4)能够根据各构造柱的高度调整出口弯头高度,适应不同高度的灌注口。

6、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7、所述竖向管体由固定管体和可调管体组成,因定管体与入口弯头制为一体,可调管体根据施工需求定制高度,其与出口弯头制为一体,固定管体与可调管体法兰连接。

8、由上述特征获得的有益效果:根据灌注口设计差异较大不同工程选用可调管体,使之基本符合本工程的平均高度值,从而便于出口弯头与灌注口对接。

9、所述高度调节器包括内螺纹套管,内螺纹套管下端螺接下螺杆,上端螺接上螺杆,下螺杆外端与支撑座固接,上螺杆外端连接管箍,管箍套装固定在连接弯头外端。

10、由上述特征获得的有益效果:此实施例提供的高度调节器操作方便,调整速度快,对出口弯头进行微调,从而使其顺利进入灌注口。

11、支撑座上固定连接与安装孔同轴的导向环,导向环位于安装孔上侧或下侧。

12、由上述特征获得的有益效果:该方案导向环用于约束泵管连接部的竖直状态,导向环和安装孔从上、下两点固定竖向管体,避免竖向管体发生倾斜。

13、导向环为圆钢筋,圆钢筋通过支杆与支撑座固接,导向环上套装若干橡胶管,各橡胶管与竖向管体外周面抵接。

14、由上述特征获得的有益效果:此实例导向管结构轻,橡胶管即能箍住竖向管体避免其倾斜又能在竖向管体上下移动时允许其运动。



技术特征:

1.一种构造柱混凝土泵送装置,用于给箱型柱浇筑混凝土,包括将混凝土从施工区外输送到施工区内的泵管,还包括设置在构造柱(10)旁边的支架(2)和泵管连接部(4),其特征在于:支架(2)包括四根支腿,四根支腿间依次通过横梁连接,四根支腿底部分别安装双刹脚轮(1),四根支腿顶部均与支撑座(3)焊接,支撑座(3)中心设有安装孔(31),安装孔(31)中安装所述泵管连接部(4),泵管连接部(4)由竖向管体(41)、出口弯头(42)和入口弯头(43)组成,竖向管体(41)垂直于支撑座(3)上,竖向管体(41)上端固接出口弯头(42),下端转动连接入口弯头(43),出口弯头(42)与支撑座(3)之间设有高度调节器(5),高度调节器(5)下端支撑于支撑座(3)上,上端支撑于出口弯头(42)下侧,高度调节器(5)伸缩带动所述泵管连接部升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构造柱混凝土泵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管体(41)由固定管体(411)和可调管体(412)组成,固定管体(411)与入口弯头(43)制为一体,可调管体(412)根据施工需求定制高度,其与出口弯头(42)制为一体,固定管体(411)与可调管体(412)法兰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构造柱混凝土泵送装置,其特征在于:高度调节器(5)包括内螺纹套管(52),内螺纹套管(52)下端螺接下螺杆(53),上端螺接上螺杆(51),下螺杆(53)外端与支撑座(3)固接,上螺杆(51)外端连接管箍(6),管箍(6)套装固定在出口弯头(42)外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构造柱混凝土泵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座(3)上固定连接与安装孔(31)同轴的导向环(7),导向环(7)位于安装孔(31)上侧或下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构造柱混凝土泵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导向环(7)为圆钢筋,圆钢筋通过支杆(8)与支撑座(3)固接,导向环(7)上套装若干橡胶管(9),各橡胶管(9)与竖向管体(41)的外周面抵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构造柱混凝土泵送装置,包括设置在构造柱旁边的支架和泵管连接部,支架支腿底部分别安装双刹脚轮,顶部均与支撑座焊接,支撑座中心设有安装孔,安装孔中安装所述泵管连接部,泵管连接部由竖向管体、出口弯头和入口弯头组成,竖向管体垂直于支撑座,竖向管体上端固接出口弯头,下端转动连接入口弯头,出口弯头与支撑座之间设有高度调节器,高度调节器下端支撑于支撑座上,上端支撑于出口弯头下侧,高度调节器伸缩带动泵管连接部升降,本技术能够多点位快速移动,方便浇筑施工,刚性管体支撑使出口弯头位置稳定,管口不易坠脱;能够根据各构造柱的高度调整出口弯头高度,适应不同高度的灌注口。

技术研发人员:蔡泽西,者开斌,王成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130
技术公布日:2024/6/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81543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