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放散阀,具体为高炉煤气放散阀密封圈补偿装置。
背景技术:
1、放散阀是炼铁高炉粗煤气放散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常被安装在煤气上升管的顶端。放散阀的主要作用是控制和调节煤气的排放,确保高炉内部能够保持适当的压力和流动状态。放散阀的设计和操作对于高炉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通过合理地设置放散阀的参数和位置,可以有效地控制煤气在高炉内的流动,避免因过高或者过低的压力而导致的问题,放散阀上目前有两道密封结构:一处为软密封,软密封为硅橡胶材料密封圈;一处为硬密封,在放散阀开启和闭合时都受到含尘气流直接冲刷,磨损到一定程度后,密封圈的密封效果就会达不到设计要求,这时就需要对放散阀进行检修,高炉炉顶空间狭小且处于几十米的高空中,拆装起来操作困难。经检索申请号为(201720031647.x),公开了高炉煤气放散阀密封圈补偿装置,包括阀座、螺栓、螺母、环形垫和软密封圈,软密封圈安装于阀座软密封圈槽中,阀座在软密封圈槽下部开有螺纹孔,螺栓通过螺纹孔拧入阀座中,螺母安装在螺栓上,环形垫安装于阀座的软密封圈槽底部。
2、在实现本实用新型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上述采用调节螺栓的方式推动密封圈朝上移动,从而对密封圈磨损区域进行补偿,但是上述技术方案存在一些缺陷问题:采用依次单独调节每个螺栓的方式,不能保证每个螺栓旋转的圈数一致,每个螺栓调节高度不统一导致金属垫环因支撑不平整发生形变,最终影响密封圈密封性,亟需进行改进,因此,我们提出高炉煤气放散阀密封圈补偿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高炉煤气放散阀密封圈补偿装置,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高炉煤气放散阀密封圈补偿装置,包括放散阀座,放散阀座的顶部表面开设有凹槽,凹槽内部从下至上依次镶嵌设置有金属垫环和密封圈,放散阀座底部环绕设置有若干个同尺寸的螺栓,螺栓贯穿于放散阀座底部并且延伸入凹槽内部,螺栓与金属垫环竖向对齐,螺栓的六角螺栓头外部镶嵌设置有套筒,套筒外部环绕设置有齿条组a,放散阀座底部通过螺栓固定设置有卡套,卡套内部卡接设置有调节环体,调节环体内壁一体化成型有齿条组b,每个套筒的齿条组a均与齿条组b相啮合。
3、作为本申请技术方案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卡套外部表面环绕设置有刻度标记,刻度标记内侧均设置有数字标记。
4、作为本申请技术方案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调节环体外部表面环绕设置有若干个球体,球体的数量为六个。
5、作为本申请技术方案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套筒中部为六角形孔,套筒与螺栓的六角螺栓头通过粘胶固定连接。
6、作为本申请技术方案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调节环体靠近于放散阀座的一端设置有凸环,调节环体通过凸环卡接于卡套内部。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8、1.本申请技术方案仅需要转动调节环体便可同步调整每个螺栓进行旋动,从而对金属垫环的支撑高度进行调节,最终对密封圈的密封性进行补偿调节,代替了传统补偿需依次单独调节每个螺栓的方式,解决了传统调节补偿方式中存在每个螺栓调节高度不统一导致金属垫环因支撑不平整发生形变从而影响密封圈密封性的问题。
9、2.本申请技术方案通过卡套防止调节环体发生掉落,并且设置刻度标记便于记录每次调节环体转动的角度,有利于对密封圈实施精准调节补偿,设置球体便于对调节环体进行转动调节,调节结构小巧紧凑,不影响阀体正常的工作。
1.高炉煤气放散阀密封圈补偿装置,包括放散阀座(1),所述放散阀座(1)的顶部表面开设有凹槽(2),所述凹槽(2)内部从下至上依次镶嵌设置有金属垫环(4)和密封圈(3),所述放散阀座(1)底部环绕设置有若干个同尺寸的螺栓(8),所述螺栓(8)贯穿于放散阀座(1)底部并且延伸入凹槽(2)内部,所述螺栓(8)与金属垫环(4)竖向对齐,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8)的六角螺栓头外部镶嵌设置有套筒(9),所述套筒(9)外部环绕设置有齿条组a,所述放散阀座(1)底部通过螺栓固定设置有卡套(5),所述卡套(5)内部卡接设置有调节环体(7),所述调节环体(7)内壁一体化成型有齿条组b,每个所述套筒(9)的齿条组a均与所述齿条组b相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炉煤气放散阀密封圈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套(5)外部表面环绕设置有刻度标记(10),所述刻度标记(10)内侧均设置有数字标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炉煤气放散阀密封圈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环体(7)外部表面环绕设置有若干个球体(6),所述球体(6)的数量为六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炉煤气放散阀密封圈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9)中部为六角形孔,所述套筒(9)与螺栓(8)的六角螺栓头通过粘胶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炉煤气放散阀密封圈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环体(7)靠近于放散阀座(1)的一端设置有凸环,所述调节环体(7)通过凸环卡接于卡套(5)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