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壤墒情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02-03  34


本技术涉及土壤监测,具体是一种土壤墒情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1、墒,指土壤适宜植物生长发育的湿度。墒情,指土壤湿度的情况。现有技术中关于土壤墒情普遍采用管式结构的监测仪器,监测仪器直接测量深度土壤中的水分、温度,同时将测量的相关土壤参数并通过4g/2g网络上传至数据中心,土壤墒情监测仪器广泛应用于抗旱监测、土壤研究、智能灌溉、农产预测以及山体滑坡。

2、现有的公告号为cn21821300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便捷式土壤墒情监测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监测管,监测管的顶端通过连接件与第一伸缩缸活塞杆头部相连接;所述第一伸缩缸朝下设置,第一伸缩缸的缸筒固接于倒u型架上,倒u型架的底端固接于移动构架上,移动构架底部设有便于移动的滚轮;所述倒u型架的内部安装有升降箱体,升降箱体底部设有空心结构的螺旋钻杆,螺旋钻杆通过轴承座与升降箱体转动连接,螺旋钻杆的轴线与监测管的轴线呈共线设置。

3、针对上述及现有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往往存在以下缺陷:该装置通过第一伸缩缸的活塞杆伸出带动监测管进行下降运动,而第一伸缩杆位于装置的上方,增加了装置整体的高度和占用空间,不便于携带运输,需要进行改进;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土壤墒情监测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土壤墒情监测装置。

2、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土壤墒情监测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部四角处分别固定连接有移动轮,所述底座的上方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设为u形,所述支撑架的表面滑动连接有升降座,所述升降座的表面安装有钻孔组件,所述钻孔组件包括旋转筒,所述旋转筒转动安装在升降座的中心处,所述旋转筒的内部安装有监测组件,所述监测组件包括监测管,所述监测管插接在旋转筒的内部,所述监测管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向外凸起形成有凸环,所述凸环贴合旋转筒的内壁,通过凸环贴合旋转筒竖向支撑监测管,同时在旋转筒打孔时堵住旋转筒的底部筒口,避免泥土进入,使用时,将装置移动至土壤监测点,运行驱动器一和驱动器二,通过刀片旋转下降对地面进行打孔,且打孔时,通过电动推杆伸缩使卡箍卡住监测管进行夹紧固定,使监测管同步下降进入孔洞中,打孔完成后,电动推杆伸缩,同时驱动器二反向运行带动旋转筒上升离开孔洞,使监测管停留至孔洞内部并通过监测传感器进行立体多层次土壤温湿度监测作业,本装置通过监测管与旋转筒同步下降,无需设备驱动,相较于现有技术,减少整体高度,便于运输。

3、优选的,所述旋转筒的下侧壁固定连接有刀片。

4、优选的,所述钻孔组件还包括驱动器一,所述驱动器一的驱动端通过皮带与旋转筒传动连接,驱动器一带动刀片旋转。

5、优选的,所述钻孔组件还包括对称分布的驱动器二,所述驱动器二对称固定安装在支撑架的两侧,所述驱动器二的驱动端固定连接有丝杠,且丝杠与升降座螺纹连接,驱动器二带动丝杠转动,使刀片向下移动。

6、优选的,所述底座的表面开设有检测口,旋转筒和刀片穿过检测口向下移动。

7、优选的,所述监测管的表面由上至下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监测传感器,所述监测传感器采用温湿度传感器。

8、优选的,所述监测组件包括对称分布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位于监测管的两侧,且安装座与升降座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安装座的上侧壁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驱动端固定连接有半环形的卡箍,所述卡箍的内直径与监测管的外直径相同,所述卡箍内部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卡块,通过卡块插入卡槽,对监测管进行加固,有效避免打孔时泥土推动监测管移动导致泥土进入,或受路面抖动影响,而使得监测管与卡箍产生滑动。

10、优选的,所述监测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环,所述监测管的上侧壁开设有环形的卡槽,需要移动装置时,旋转筒下降再次插入孔洞内部直至卡箍低于限位环,运行电动推杆使卡箍靠近监测管并留有一定的空间,随后旋转筒上升使卡箍抵住限位环,此时卡块对准卡槽,电动推杆再次伸展,使卡块插入卡槽的内部,完成卡块与卡槽的对接,将监测管与升降座相连接,避免监测管脱落。

11、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上方安装有把手、电源模块和无线网络连接模块,通过电源模块进行供电,通过无线网络连接模块远程传送监测数据,所述支撑架的上侧壁安装有控制模块,控制器分别与驱动器一、驱动器二、电动推杆和无线网络连接模块电连接。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刀片旋转下降对地面进行打孔,且监测管同步下降进入孔洞中,打孔完成后,旋转筒上升离开孔洞,监测管停留至孔洞内部并通过监测传感器进行立体多层次土壤温湿度监测作业,本装置通过监测管与旋转筒同步下降,无需设备推动,相较于现有技术,在打孔深度一定的情况下相对减少装置整体高度,便于运输。

14、2.本实用新型通过卡块插入卡槽,对监测管进行加固,有效避免打孔时泥土推动监测管移动导致泥土进入,或受路面抖动影响,而使得监测管与卡箍产生滑动。



技术特征:

1.一种土壤墒情监测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底部四角处分别固定连接有移动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方固定连接有支撑架(2),所述支撑架(2)设为u形,所述支撑架(2)的表面滑动连接有升降座(3),所述升降座(3)的表面安装有钻孔组件(4),所述钻孔组件(4)包括旋转筒(41),所述旋转筒(41)转动安装在升降座(3)的中心处,所述旋转筒(41)的内部安装有监测组件(5),所述监测组件(5)包括监测管(51),所述监测管(51)插接在旋转筒(41)的内部,所述监测管(5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向外凸起形成有凸环,所述凸环贴合旋转筒(41)的内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墒情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筒(41)的下侧壁固定连接有刀片(4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墒情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孔组件(4)还包括驱动器一(43),所述驱动器一(43)的驱动端通过皮带与旋转筒(41)传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墒情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孔组件(4)还包括对称分布的驱动器二(44),所述驱动器二(44)对称固定安装在支撑架(2)的两侧,所述驱动器二(44)的驱动端固定连接有丝杠(45),且丝杠(45)与升降座(3)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墒情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表面开设有检测口(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墒情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管(51)的表面由上至下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监测传感器(52),所述监测传感器(52)采用温湿度传感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墒情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组件(5)包括对称分布的安装座(53),所述安装座(53)位于监测管(51)的两侧,且安装座(53)与升降座(3)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土壤墒情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53)的上侧壁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54),所述电动推杆(54)的驱动端固定连接有半环形的卡箍(55),所述卡箍(55)的内直径与监测管(51)的外直径相同,所述卡箍(55)内部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卡块(56)。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墒情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管(5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环(57),所述监测管(51)的上侧壁开设有环形的卡槽(58)。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墒情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方安装有把手、电源模块和无线网络连接模块,所述支撑架(2)的上侧壁安装有控制模块。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土壤监测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土壤墒情监测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部四角处分别固定连接有移动轮,所述底座的上方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设为U形,所述支撑架的表面滑动连接有升降座;本技术通过刀片旋转下降对地面进行打孔,且监测管同步下降进入孔洞中,打孔完成后,旋转筒上升离开孔洞,监测管停留至孔洞内部并通过监测传感器进行立体多层次土壤温湿度监测作业,本装置通过监测管与旋转筒同步下降,无需设备推动,相较于现有技术,减少整体高度,便于运输。

技术研发人员:刘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刘梅
技术研发日:20231122
技术公布日:2024/6/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81569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