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铜箔生产,特别涉及一种旁通型电解液止回阀。
背景技术:
1、铜箔生产中,当电解液供液泵出故障需要停机长时间处理,为避免电解液在管道内结晶,需将管道内的电解液全部排除,由于管道上装有止回阀,增加止回阀上部分管道内的电解液排放难度。同时,在更换电解液供液泵时,长时间不把止回阀中的电解液排净会造成堵塞管路的问题。
2、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在止回阀旁新增加设计一条通道(即:旁通),有效解决电解液因无法及时排放而造成堵塞管道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旁通型电解液止回阀,当泵排净阀打开,止回阀下部分管路电解液液位逐渐降低,单向阀芯在止回阀上部分管路电解液压力作用向下移动,第一电解液出口和第二电解液出口接通,止回阀上部分管路电解液逐渐排净,有效解决在更换电解液供液泵时,长时间未能把止回阀中的电解液排净而造成堵塞管路的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3、本实用新型一种旁通型电解液止回阀,包括止回阀壳体,所述止回阀壳体的外侧连通有旁通管壁,所述旁通管壁的内侧安装有第一堵头,所述第一堵头的下端连通有十字管,所述十字管的一侧连接有第二堵头,所述十字管的另一侧连接有第一电解液出口,所述十字管的底部连接有单向阀芯,所述单向阀芯的内部安装有弹簧,所述单向阀芯的底部连通有第四堵头,所述单向阀芯的一侧连通有第三堵头,所述单向阀芯的另一侧连通有第二电解液出口;与所述第一电解液出口对向的所述止回阀壳体内腔中设置有阀板,所述阀板的另一端为阀密封盖,所述第一电解液出口和所述第二电解液出口的一侧设置有热水进口,所述第一电解液出口和所述第二电解液出口的另一侧设置有热水出口,所述热水出口的下端一侧安装有第五堵头。
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弹簧的外直径范围在9mm-11mm,线径范围在1.4mm-1.6mm,其螺距范围在2.4mm-2.6mm,无负荷长度范围在55mm-57mm,装配高度范围在51mm-53mm,负荷高度范围在44mm-52mm。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热水进口和热水出口均与第一电解液出口不重合交叉。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热水进口和热水出口均与第二电解液出口不重合交叉。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止回阀壳体采用l材质制作而成。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9、本实用新型:当电解液的供液泵停止工作,阀板在重力的作用下而关闭,由于泵没有打开排净管上阀门,止回阀下部门管路中仍然有电解液并保持这压力,此时单向阀芯不移动,止回阀上部分管路中电解液无法排除;当泵排净阀打开,止回阀下部分管路电解液液位逐渐降低,单向阀芯在止回阀上部分管路电解液压力作用向下移动,第一电解液出口和第二电解液出口接通,止回阀上部分管路电解液逐渐排净,有效解决在更换电解液供液泵时,长时间未能把止回阀中的电解液排净而造成堵塞管路的问题。
1.一种旁通型电解液止回阀,包括止回阀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回阀壳体(1)的外侧连通有旁通管壁(15),所述旁通管壁(15)的内侧安装有第一堵头(8),所述第一堵头(8)的下端连通有十字管(16),所述十字管(16)的一侧连接有第二堵头(9),所述十字管(16)的另一侧连接有第一电解液出口(12),所述十字管(16)的底部连接有单向阀芯(5),所述单向阀芯(5)的内部安装有弹簧(6),所述单向阀芯(5)的底部连通有第四堵头(11),所述单向阀芯(5)的一侧连通有第三堵头(10),所述单向阀芯(5)的另一侧连通有第二电解液出口(13);与所述第一电解液出口(12)对向的所述止回阀壳体(1)内腔中设置有阀板(2),所述阀板(2)的另一端为阀密封盖(3),所述第一电解液出口(12)和所述第二电解液出口(13)的一侧设置有热水进口(14),所述第一电解液出口(12)和所述第二电解液出口(13)的另一侧设置有热水出口(7),所述热水出口(7)的下端一侧安装有第五堵头(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旁通型电解液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6)的外直径范围在9mm-11mm,线径范围在1.4mm-1.6mm,其螺距范围在2.4mm-2.6mm,无负荷长度范围在55mm-57mm,装配高度范围在51mm-53mm,负荷高度范围在44mm-52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旁通型电解液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水进口(14)和热水出口(7)均与第一电解液出口(12)不重合交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旁通型电解液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水进口(14)和热水出口(7)均与第二电解液出口(13)不重合交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旁通型电解液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回阀壳体(1)采用316l材质制作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