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泥挤压脱水处理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02-03  37


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具体涉及一种污泥处理结构。


背景技术:

1、在对污泥的处理过程中,我们常使用脱水机进污泥进行预备处理,但脱水机造价过于昂贵,其中的网格也容易出现将部分污泥一起过滤掉的情况,因此可使用特殊材质的滤布袋进行操作。常见操作为将污泥导入滤布袋内,扎紧后进行缓慢挤压,将污水慢慢挤出滤布袋,随后再打开滤布袋,将干泥倒出,反复操作耗费了极大的人工成本,因此设计一种可对滤布袋自动打结,以减少人工干预和人工成本,配合脱水的污泥处理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对滤布袋自动打结,以减少人工干预和人工成本,配合脱水的污泥处理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污泥挤压脱水处理结构,包括有底座,所述底座顶部设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顶部安装有汽缸,所述汽缸的伸缩杆上连接有挤压块,所述底座内侧对称开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之间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上通过封底块对称设有滤水框,所述滤水框侧边开有多个滤水孔。

3、优选的,所述汽缸的伸缩杆上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所述挤压块,所述挤压块内置有第一磁圈。

4、优选的,所述第一磁圈底部吸附有第二磁圈,所述第二磁圈上卷绕有滤袋。

5、优选的,所述滤水框顶部边缘通过弹簧转动设有限位叉。

6、优选的,所述滤水框底部开有多个漏水孔。

7、优选的,所述安装槽之间位于所述滑杆后侧的位置转动设有螺杆,所述螺杆由伺服电机驱动。

8、优选的,所述封底块底部开有螺纹孔。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袋式的过滤方式,能承载更大的工作压力,达到更高的过滤精度,同时还能节约成本和运行费用,达到显著的节能效果;期间会先通过封底块对滤袋进行封底,随后再使用滤水框对装有污泥的滤袋进行支撑限位,使得挤压块向下移动时能与滤水框配合,完成对污泥的挤压脱水,实现自动化污泥脱水,减少人工干预和人工成本,提高自动化效率及处理效果;还通过磁吸原理,在挤压块向下移动预备对污泥进行挤压时,对滤袋顶部的磁圈进行吸附,再转动一周即可完成对滤袋的自动打结封顶,保证挤压时污泥不会溢出滤袋,进一步的实现脱水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污泥挤压脱水处理结构,包括有底座(1),所述底座(1)顶部设有安装架(2),所述安装架(2)顶部安装有汽缸(3),所述汽缸(3)的伸缩杆上连接有挤压块(4),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内侧对称开有安装槽(5),所述安装槽(5)之间连接有滑杆(6),所述滑杆(6)上通过封底块(7)对称设有滤水框(8),所述滤水框(8)侧边开有多个滤水孔(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挤压脱水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汽缸(3)的伸缩杆上通过轴承(10)转动连接有所述挤压块(4),所述挤压块(4)内置有第一磁圈(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污泥挤压脱水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圈(11)底部吸附有第二磁圈(12),所述第二磁圈(12)上卷绕有滤袋(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挤压脱水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水框(8)顶部边缘通过弹簧(14)转动设有限位叉(1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污泥挤压脱水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水框(8)底部开有多个漏水孔(1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挤压脱水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5)之间位于所述滑杆(6)后侧的位置转动设有螺杆(17),所述螺杆(17)由伺服电机(18)驱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挤压脱水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底块(7)底部开有螺纹孔(19)。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污泥挤压脱水处理结构,包括有底座,底座顶部设有安装架,安装架顶部安装有汽缸,汽缸的伸缩杆上连接有挤压块,底座内侧对称开有安装槽,安装槽之间连接有滑杆,滑杆上通过封底块对称设有滤水框,滤水框侧边开有多个滤水孔;汽缸的伸缩杆上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挤压块,挤压块内置有第一磁圈;第一磁圈底部吸附有第二磁圈,第二磁圈上卷绕有滤袋。本技术采用袋式的过滤方式,能承载更大的工作压力,达到更高的过滤精度,同时还能节约成本和运行费用,达到显著的节能效果;还通过磁吸原理,在挤压块向下移动预备对污泥进行挤压时,对滤袋顶部的磁圈进行吸附,再转动一周即可完成对滤袋的自动打结封顶。

技术研发人员:罗见林,罗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兴森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121
技术公布日:2024/6/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81572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