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产线机器人智能避障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02-04  36


本技术涉及机器人,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生产线机器人智能避障装置。


背景技术:

1、工业机器人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机器装置,它能自动执行工作,是靠自身动力和控制能力来实现各种功能的一种机器,主要运用于生产线的运送与装配,用来代替人工进行流水操作,具有工作时间长、错误率低的特性。

2、现有技术的运输智能机器人在生产线工作时,由于其由多个摄像头进行配合避障,但是长时间使用导致其表面积累灰尘,同时不方便对货物进行固定,这样不仅降低其避障精度,而且降低了运输智能机器人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产线机器人智能避障装置,具备避障精度高且固定效果好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的运输智能机器人在生产线工作时,由于其由多个摄像头进行配合避障,但是长时间使用导致其表面积累灰尘,同时不方便对货物进行固定,这样不仅降低其避障精度,而且降低了运输智能机器人的实用性。

3、(二)技术方案

4、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生产线机器人智能避障装置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运输机器人主体,所述运输机器人主体的表面固定安装有三个距离传感器,所述运输机器人主体底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驱动轮,所述运输机器人主体底部的中心处固定安装有转向轮,所述运输机器人主体的顶部设置有两个定位杆,所述运输机器人主体的正面开设有两个卡槽,所述卡槽的内腔固定安装有摄像头本体,所述卡槽正面的中心处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内腔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正面固定安装有清理刷,所述运输机器人主体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的内腔设置有卡座,所述卡座的内部设置有连接杆。

5、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连接杆的顶部与定位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通槽的内腔且位于卡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气缸。

6、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运输机器人主体的内部且位于通槽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

7、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滑块相对靠近的一侧与卡座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卡座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滑槽。

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相对靠近的一侧与连接杆的两侧固定连接。

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连接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底部与卡座的内腔固定连接。

10、(三)有益效果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生产线机器人智能避障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2、1、该一种生产线机器人智能避障装置,通过设置驱动轮对运输机器人主体进行驱动,通过设置转向轮对运输机器人主体进行转向,通过设置卡槽对摄像头本体进行安装,通过设置距离传感器和摄像头本体便于对障碍物进行避障,通过设置通槽对卡座进行容纳,通过设置卡座对连接杆进行容纳,通过设置清理刷对摄像头本体表面的灰尘进行清理,通过设置定位杆对货物的顶部进行限位,解决了现有技术的运输智能机器人在生产线工作时,由于其由多个摄像头进行配合避障,但是长时间使用导致其表面积累灰尘,同时不方便对货物进行固定,这样不仅降低其避障精度,而且降低了运输智能机器人的实用性。

13、2、该一种生产线机器人智能避障装置,通过设置连接杆对定位杆进行限位,防止定位杆在移动的过程中发生晃动,通过设置第一滑槽对第一滑块进行限位,防止第一滑块在移动中发生晃动,通过设置第一滑块对卡座进行限位,防止卡座在移动的过程中发生晃动,通过设置第二滑槽对第二滑块进行限位,防止第二滑块在移动的过程中发生晃动,通过设置第二滑块对连接杆进行限位,防止连接杆在移动的过程中发生晃动,通过设置弹簧对连接杆进行复位。



技术特征:

1.一种生产线机器人智能避障装置,包括运输机器人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机器人主体(1)的表面固定安装有三个距离传感器(4),所述运输机器人主体(1)底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驱动轮(2),所述运输机器人主体(1)底部的中心处固定安装有转向轮(3),所述运输机器人主体(1)的顶部设置有两个定位杆(5),所述运输机器人主体(1)的正面开设有两个卡槽(6),所述卡槽(6)的内腔固定安装有摄像头本体(7),所述卡槽(6)正面的中心处开设有固定槽(9),所述固定槽(9)的内腔固定安装有电机(10),所述电机(10)的正面固定安装有清理刷(8),所述运输机器人主体(1)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通槽(11),所述通槽(11)的内腔设置有卡座(16),所述卡座(16)的内部设置有连接杆(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产线机器人智能避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15)的顶部与定位杆(5)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通槽(11)的内腔且位于卡座(16)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气缸(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产线机器人智能避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机器人主体(1)的内部且位于通槽(11)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一滑槽(14),所述第一滑槽(14)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生产线机器人智能避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块(12)相对靠近的一侧与卡座(16)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卡座(16)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滑槽(1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生产线机器人智能避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槽(18)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17),所述第二滑块(17)相对靠近的一侧与连接杆(15)的两侧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产线机器人智能避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15)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弹簧(19),所述弹簧(19)的底部与卡座(16)的内腔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生产线机器人智能避障装置,包括运输机器人主体,所述运输机器人主体的表面固定安装有三个距离传感器,所述运输机器人主体底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驱动轮,所述运输机器人主体底部的中心处固定安装有转向轮,所述运输机器人主体的顶部设置有两个定位杆,所述运输机器人主体的正面开设有两个卡槽,所述卡槽的内腔固定安装有摄像头本体。本技术通过设置驱动轮对运输机器人主体进行驱动,通过设置转向轮对运输机器人主体进行转向,通过设置卡槽对摄像头本体进行安装,通过设置距离传感器和摄像头本体便于对障碍物进行避障,通过设置通槽对卡座进行容纳,通过设置卡座对连接杆进行容纳。

技术研发人员:张庆芳,韩丽明,张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汇能激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121
技术公布日:2024/6/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81575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