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线铺设结构体及其模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02-05  42


本技术涉及装配式装修,特别涉及一种管线铺设结构体及其模具。


背景技术:

1、在装配式装修领域,使用了大量的布管模块模具,从而实现了干法装修,通过快速拼装的特点,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

2、比如,在干法装修中,墙面工程和地面结构是工程的重点,以地面工程为例来说,要使用大量的布管模块。

3、但是现有技术中,生产这些布管模块一般都是通过雕刻工艺形成,为此,只能在特定材料上进行雕刻,对于某些材料可能无法达到理想的雕刻效果,雕刻过程需要使用专业的设计软件进行设计,对于不熟悉该软件的人员可能存在学习成本和操作难度,而且雕刻速度受到机器的限制,可能无法满足大批量雕刻的需求。而且,雕刻深度受到机器和刀具的限制,无法满足特定深度的雕刻需求。实现雕刻的机器设备还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维护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线铺设结构体及其模具,以解决或缓解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管线铺设结构体模具,其包括:腔室1、盖板2,所述腔室1内部具有若干个第一点型凸起11、若干个线型凸起12、若干个凸台13,所述盖板2压合在所述腔室1的上方,以使得所述腔室中容纳的介质在固化后形成管线铺设结构体的本体3;

4、任一个所述第一点型凸起11按照靠近所述腔室1边缘处的方式设置,以在所述腔室1中容纳有所述介质时通过所述第一点型凸起11对局部的介质进行空洞处理并形成位于所述本体3的边缘的第一装配通孔4;

5、任一个所述线型凸起12按照管线布置在管线铺设结构体上的铺设方向,始于所述腔室1的边缘或者终于边缘并沿着所述腔室1的内下表面,以在所述腔室1中容纳有所述介质时通过所述线型凸起12对局部的介质进行空洞处理并形成嵌在所述本体3上的管线容纳通道;

6、任一个凸台13设置在腔室1的一个边缘拐角处,以在所述腔室1中容纳有所述介质时通过所述凸台13抬升局部的介质并形成设置在所述本体3边缘拐角处出的内凹卡接槽6。

7、可选地,所述线型凸起12按照管线容纳通道中容纳管线时管线的入向和出向形成垂直夹角的铺设方向,沿着所述腔室的内下表面从所述腔室1的一个边缘到达相邻的另外一个边缘。

8、可选地,所述线型凸起12按照管线容纳通道中容纳管线时管线的入向和出向形成平角夹角的铺设方向,沿着所述腔室的内下表面弯曲从所述腔室1的一个边缘到达相同的该一个边缘。

9、可选地,所述线型凸起12按照管线容纳通道中容纳管线时管线的入向和出向一致的铺设方向,沿着所述腔室的内下表面从所述腔室1的一个边缘到达相对的另外一个边缘。

10、可选地,所述线型凸起12按照管线容纳通道中容纳管线时管线的入向和出向一致的直线铺设方向和弯曲铺设方向,沿着所述腔室的内下表面从所述腔室1的一个边缘到达相对的另外一个边缘。

11、可选地,所述腔室1中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点型凸起14,所述第三点型凸起14远离所述腔室1的边缘处,以在所述腔室1中容纳有所述介质时通过所述第三点型凸起14对局部的介质进行空洞处理并形成第二装配通孔8。

12、可选地,所述管线铺设结构体模具还包括防粘结层,所述防粘结层覆盖在所述腔室1的内表面和/或所述盖板2的下表面,以使得所述介质容纳在所述腔室1中时与所述腔室1的内表面、所述盖板2的下表面形成间隙。

13、可选地,所述腔室的拐角处向所述腔室内凹进,以在所述腔室1中容纳有所述介质时通过所述拐角处的凹进形成设置在所述本体3边缘拐角处的内凹设计7,以使得至少两个布管模块在对应的内凹设计7处对接并与同一个支撑件9连接。

14、一种管线铺设结构体,其包括:本体3、第一装配通孔4、管线容纳通道5、内凹卡接槽6,所述第一装配通孔4设置在所述本体3的边缘处,所述管线容纳通道5嵌在所述本体3中,所述本体3通过管线铺设结构体模具中的盖板2与腔室1之间相互压合容纳在所述腔室1中的介质而形成;所述第一装配通孔4通过靠近设置第一点型凸起11对局部的介质进行空洞处理而形成,所述第一点型凸起11按照靠近所述腔室1边缘处的方式设置;所述管线容纳通道通过设置在所述腔室1中且按照管线布置在管线铺设结构体上的铺设方向的线型凸起12对局部的介质进行空洞处理而形成,所述线型凸起12按照管线布置在管线铺设结构体上的铺设方向,始于所述腔室1的边缘或者终于边缘并沿着所述腔室1的内下表面;所述内凹卡接槽设置在所述本体3边缘拐角处,所述内凹卡接槽通过设置在腔室1的边缘拐角处的凸台对容纳到所述腔室1中所述介质进行局部抬升的介质而形成。

15、可选地,所述管线铺设结构体还包括第二装配通孔8,所述第二装配通孔8通过所述腔室1中的第三点型凸起14对所述介质进行局部空洞处理而形成,所述第三点型凸起14设置在所述腔室1中,且远离所述腔室1的边缘处。

16、可选地,所述布线管道按照管线容纳通道中容纳管线时管线的入向和出向形成垂直夹角的铺设方向,沿着所述本体3的表面从所述本体3的一个边缘到达相邻的另外一个边缘;其中,所述布线管道通过所述线型凸起12按照管线容纳通道中容纳管线时管线的入向和出向形成垂直夹角的铺设方向,沿着所述腔室的内下表面从所述腔室1的一个边缘到达相邻的另外一个边缘而形成。

17、可选地,所述管线容纳通道5进行布管时管道的入向和出向形成平角夹角的铺设方向,沿着所述本体3的上表面从所述本体3的一个边缘到达相同的该一个边缘,其中,所述管线容纳通道5通过所述线型凸起12按照管线容纳通道中容纳管线时管线的入向和出向形成平角夹角的铺设方向,沿着所述腔室的内下表面弯曲从所述腔室1的一个边缘到达相同的该一个边缘而形成。

18、可选地,所述管线容纳通道5按照管线容纳通道中容纳管线时管线的入向和出向一致的铺设方向,沿着所述本体3的上表面从所述本体3的一个边缘到达相对的另外一个边缘;所述管线容纳通道5通过所述线型凸起12按照管线容纳通道中容纳管线时管线的入向和出向一致的铺设方向,沿着所述腔室的内下表面从所述腔室1的一个边缘到达相对的另外一个边缘。

19、可选地,所述布线管道按照管线容纳通道中容纳管线时管线的入向和出向一致的直线铺设方向和弯曲铺设方向,沿着所述本体3的上面从所述本体3的一个边缘到达相对的另外一个边缘;所述管线容纳通道5沟通所述线型凸起12按照管线容纳通道中容纳管线时管线的入向和出向一致的直线铺设方向和弯曲铺设方向,沿着所述腔室的内下表面从所述腔室1的一个边缘到达相对的另外一个边缘而形成。

20、一种管线铺设结构体模具,其包括:腔室1、盖板2,所述腔室1内部具有若干个第一点型凸起11、若干个线型凸起12、若干个凸台13,所述盖板2压合在所述腔室1的上方以将介质封闭在所述腔室中;

21、任一个所述第一点型凸起11按照靠近所述腔室1边缘处的方式设置,以在所述腔室1中容纳有所述介质时通过所述第一点型凸起11对局部的介质进行空洞处理并形成第一装配通孔4,任一个所述线型凸起12按照管线布置在管线铺设结构体上的铺设方向,始于所述腔室1的边缘或者终于边缘并沿着所述腔室1的内下表面,以在所述腔室1中容纳有所述介质时通过所述线型凸起12对局部的介质进行空洞处理并形成管线容纳通道;任一个凸台13设置在腔室1的一个边缘拐角处,以在所述腔室1中容纳有所述介质时通过所述凸台13抬升局部的介质并形成设置在所述本体3边缘拐角处出的内凹卡接槽6。

22、一种管线铺设结构体,其基于本技术任一项的管线铺设结构体模具形成,所述管线铺设结构体包括:本体3、第一装配通孔4、管线容纳通道5、内凹卡接槽6,所述第一装配通孔4设置在所述本体3的边缘处,所述管线容纳通道5嵌在所述本体3中,所述内凹卡接槽设置在所述本体3边缘拐角处。

23、可选地,所述布线管道按照管线容纳通道中容纳管线时管线的入向和出向形成垂直夹角的铺设方向,沿着所述本体3的表面从所述本体3的一个边缘到达相邻的另外一个边缘。

24、可选地,所述管线容纳通道5进行布管时管道的入向和出向形成平角夹角的铺设方向,沿着所述本体3的上表面从所述本体3的一个边缘到达相同的该一个边缘。

25、可选地,所述管线容纳通道5按照管线容纳通道中容纳管线时管线的入向和出向一致的铺设方向,沿着所述本体3的上表面从所述本体3的一个边缘到达相对的另外一个边缘。

26、可选地,所述布线管道按照管线容纳通道中容纳管线时管线的入向和出向一致的直线铺设方向和弯曲铺设方向,沿着所述本体3的上面从所述本体3的一个边缘到达相对的另外一个边缘。

27、可选地,在所述本体3边缘拐角处设置有内凹设计7,以使得至少两个布管模块在对应的内凹设计7处对接并与同一个支撑件9连接,所述内凹设计7通过在所述腔室的拐角处向所述腔室内凹进以在所述腔室1中容纳有所述介质时通过所述拐角处的凹进形成。

2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管线铺设结构体模具,其包括:腔室1、盖板2,所述腔室1内部具有若干个第一点型凸起11、若干个线型凸起12、若干个凸台13,所述盖板2压合在所述腔室1的上方,以使得所述腔室中容纳的介质在固化后形成管线铺设结构体的本体3;

29、任一个所述第一点型凸起11按照靠近所述腔室1边缘处的方式设置,以在所述腔室1中容纳有所述介质时通过所述第一点型凸起11对局部的介质进行空洞处理并形成位于所述本体3的边缘的第一装配通孔4;

30、任一个所述线型凸起12按照管线布置在管线铺设结构体上的铺设方向,始于所述腔室1的边缘或者终于边缘并沿着所述腔室1的内下表面,以在所述腔室1中容纳有所述介质时通过所述线型凸起12对局部的介质进行空洞处理并形成嵌在所述本体3上的管线容纳通道;任一个凸台13设置在腔室1的一个边缘拐角处,以在所述腔室1中容纳有所述介质时通过所述凸台13抬升局部的介质并形成设置在所述本体3边缘拐角处出的内凹卡接槽6。因此,从而摆脱了现有技术中基于雕刻工艺进行模具加工,从而克服了使用现有技术中使用雕刻工艺存在的上述各种技术缺陷,包括但不限于对雕刻材料的限制、雕刻效果的不理想、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雕刻难度和成本、以及雕刻的机器设备的维护成本等。


技术特征:

1.一种管线铺设结构体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腔室(1)、盖板(2),所述腔室(1)内部具有若干个第一点型凸起(11)、若干个线型凸起(12)、若干个凸台(13),所述盖板(2)压合在所述腔室(1)的上方,以使得所述腔室中容纳的介质在固化后形成管线铺设结构体的本体(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线铺设结构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型凸起(12)按照管线容纳通道中容纳管线时管线的入向和出向形成垂直夹角的铺设方向,沿着所述腔室的内下表面从所述腔室(1)的一个边缘到达相邻的另外一个边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线铺设结构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型凸起(12)按照管线容纳通道中容纳管线时管线的入向和出向形成平角夹角的铺设方向,沿着所述腔室的内下表面弯曲从所述腔室(1)的一个边缘到达相同的该一个边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线铺设结构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型凸起(12)按照管线容纳通道中容纳管线时管线的入向和出向一致的铺设方向,沿着所述腔室的内下表面从所述腔室(1)的一个边缘到达相对的另外一个边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线铺设结构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型凸起(12)按照管线容纳通道中容纳管线时管线的入向和出向一致的直线铺设方向和弯曲铺设方向,沿着所述腔室的内下表面从所述腔室(1)的一个边缘到达相对的另外一个边缘。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管线铺设结构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室(1)中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点型凸起(14),所述第三点型凸起(14)远离所述腔室(1)的边缘处,以在所述腔室(1)中容纳有所述介质时通过所述第三点型凸起(14)对局部的介质进行空洞处理并形成第二装配通孔(8)。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线铺设结构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线铺设结构体模具还包括防粘结层,所述防粘结层覆盖在所述腔室(1)的内表面和/或所述盖板(2)的下表面,以使得所述介质容纳在所述腔室(1)中时与所述腔室(1)的内表面、所述盖板(2)的下表面形成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线铺设结构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室的拐角处向所述腔室内凹进,以在所述腔室(1)中容纳有所述介质时通过所述拐角处的凹进形成设置在所述本体(3)边缘拐角处的内凹设计(7),以使得至少两个布管模块在对应的内凹设计(7)处对接并与同一个支撑件(9)连接。

9.一种管线铺设结构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3)、第一装配通孔(4)、管线容纳通道(5)、内凹卡接槽(6),所述第一装配通孔(4)设置在所述本体(3)的边缘处,所述管线容纳通道(5)嵌在所述本体(3)中,所述本体(3)通过管线铺设结构体模具中的盖板(2)与腔室(1)之间相互压合容纳在所述腔室(1)中的介质而形成;所述第一装配通孔(4)通过靠近设置第一点型凸起(11)对局部的介质进行空洞处理而形成,所述第一点型凸起(11)按照靠近所述腔室(1)边缘处的方式设置;所述管线容纳通道通过设置在所述腔室(1)中且按照管线布置在管线铺设结构体上的铺设方向的线型凸起(12)对局部的介质进行空洞处理而形成,所述线型凸起(12)按照管线布置在管线铺设结构体上的铺设方向,始于所述腔室(1)的边缘或者终于边缘并沿着所述腔室(1)的内下表面;所述内凹卡接槽设置在所述本体(3)边缘拐角处,所述内凹卡接槽通过设置在腔室(1)的边缘拐角处的凸台对容纳到所述腔室(1)中所述介质进行局部抬升的介质而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管线铺设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线铺设结构体还包括第二装配通孔(8),所述第二装配通孔(8)通过所述腔室(1)中的第三点型凸起(14)对所述介质进行局部空洞处理而形成,所述第三点型凸起(14)设置在所述腔室(1)中,且远离所述腔室(1)的边缘处。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任一项所述的管线铺设结构体,其特征在于,布线管道按照管线容纳通道中容纳管线时管线的入向和出向形成垂直夹角的铺设方向,沿着所述本体(3)的表面从所述本体(3)的一个边缘到达相邻的另外一个边缘;其中,所述布线管道通过所述线型凸起(12)按照管线容纳通道中容纳管线时管线的入向和出向形成垂直夹角的铺设方向,沿着所述腔室的内下表面从所述腔室(1)的一个边缘到达相邻的另外一个边缘而形成。

12.根据权利要求9或10任一项所述的管线铺设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线容纳通道(5)进行布管时管道的入向和出向形成平角夹角的铺设方向,沿着所述本体(3)的上表面从所述本体(3)的一个边缘到达相同的该一个边缘,其中,所述管线容纳通道(5)通过所述线型凸起(12)按照管线容纳通道中容纳管线时管线的入向和出向形成平角夹角的铺设方向,沿着所述腔室的内下表面弯曲从所述腔室(1)的一个边缘到达相同的该一个边缘而形成。

13.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管线铺设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线容纳通道(5)按照管线容纳通道中容纳管线时管线的入向和出向一致的铺设方向,沿着所述本体(3)的上表面从所述本体(3)的一个边缘到达相对的另外一个边缘;所述管线容纳通道(5)通过所述线型凸起(12)按照管线容纳通道中容纳管线时管线的入向和出向一致的铺设方向,沿着所述腔室的内下表面从所述腔室(1)的一个边缘到达相对的另外一个边缘。

14.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管线铺设结构体,其特征在于,布线管道按照管线容纳通道中容纳管线时管线的入向和出向一致的直线铺设方向和弯曲铺设方向,沿着所述本体(3)的上面从所述本体(3)的一个边缘到达相对的另外一个边缘;所述管线容纳通道(5)沟通所述线型凸起(12)按照管线容纳通道中容纳管线时管线的入向和出向一致的直线铺设方向和弯曲铺设方向,沿着所述腔室的内下表面从所述腔室(1)的一个边缘到达相对的另外一个边缘而形成。

15.一种管线铺设结构体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腔室(1)、盖板(2),所述腔室(1)内部具有若干个第一点型凸起(11)、若干个线型凸起(12)、若干个凸台(13),所述盖板(2)压合在所述腔室(1)的上方以将介质封闭在所述腔室中;

16.一种管线铺设结构体,其特征在于,基于权利要求1-14任一项的管线铺设结构体模具形成,所述管线铺设结构体包括:本体(3)、第一装配通孔(4)、管线容纳通道(5)、内凹卡接槽(6),所述第一装配通孔(4)设置在所述本体(3)的边缘处,所述管线容纳通道(5)嵌在所述本体(3)中,所述内凹卡接槽设置在所述本体(3)边缘拐角处。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管线铺设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布线管道按照管线容纳通道中容纳管线时管线的入向和出向形成垂直夹角的铺设方向,沿着所述本体(3)的表面从所述本体(3)的一个边缘到达相邻的另外一个边缘。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管线铺设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线容纳通道(5)进行布管时管道的入向和出向形成平角夹角的铺设方向,沿着所述本体(3)的上表面从所述本体(3)的一个边缘到达相同的该一个边缘。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管线铺设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线容纳通道(5)按照管线容纳通道中容纳管线时管线的入向和出向一致的铺设方向,沿着所述本体(3)的上表面从所述本体(3)的一个边缘到达相对的另外一个边缘。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管线铺设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布线管道按照管线容纳通道中容纳管线时管线的入向和出向一致的直线铺设方向和弯曲铺设方向,沿着所述本体(3)的上面从所述本体(3)的一个边缘到达相对的另外一个边缘。

21.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管线铺设结构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本体(3)边缘拐角处设置有内凹设计(7),以使得至少两个布管模块在对应的内凹设计(7)处对接并与同一个支撑件(9)连接,所述内凹设计(7)通过在所述腔室的拐角处向所述腔室内凹进以在所述腔室(1)中容纳有所述介质时通过所述拐角处的凹进形成。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管线铺设结构体及其模具,管线铺设结构体模具包括:腔室1、盖板2,盖板2与腔室1压合以将介质封闭在腔室中并在固化后形成管线铺设结构体的本体3;其中,腔室1内部具有若干个第一点型凸起11、若干个线型凸起12、若干个凸台13,任一个第一点型凸起11以点型的方式靠近腔室1的边缘处,以使得介质容纳到腔室1中时通过第一点型凸起11对局部的介质进行空洞处理并形成位于本体3的边缘的第一装配通孔4,任一个线型凸起12按照管线布置在管线铺设结构体上的铺设方向,沿着腔室1的内下表面并始于腔室1的边缘或者终于边缘,以使得介质容纳到腔室1中时通过线型凸起12对局部的介质进行空洞处理并形成嵌在本体3上的管线容纳通道。

技术研发人员:闫俊杰,赵静,梅能敏,孙春祥,邵俊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和能人居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120
技术公布日:2024/6/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81580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