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动力电池连接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免焊接的动力电池连接器结构。
背景技术:
1、动力电池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使用电连接器进行电路之间的连接,连接器组件一般包括插头和插座,插头和插座均包括各自的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中的绝缘体、接触件(即连接端子)。插头壳体和插座壳体插接后,两者之间的接触件相互插接配合,实现电连接。现有的动力电池连接器,一般通过焊接的方式将导线固定在接触件上,在连接器使用过程中,经过反复插拔,容易造成导线和接触件之间松脱,导线与接触件结合的稳定性以及性能的稳定性都难以保证,而且,焊接工序较为复杂,不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因此,有必要制作出一种免焊接的动力电池连接器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点。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免焊接的动力电池连接器结构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及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免焊接的动力电池连接器结构,包括绝缘壳体和接触件,绝缘壳体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安装通孔和第二安装通孔,第一安装通孔和第二安装通孔均沿前后方向贯穿绝缘壳体,接触件设置两组且分别固定在第一安装通孔和第二安装通孔内,接触件后端设有铆压部,铆压部为非封闭的圆环状,铆压部的左右两侧设有向上凸起的铆压板。
4、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描述:铆压部的内壁设有多组加强筋,多组加强筋沿前后方向并排设置。
5、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描述:接触件中部外周设有定位凹槽。
6、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描述:接触件的前端设有插接部,插接部上设有插接孔,插接孔前端贯穿插接部。
7、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描述:插接部上还设有排液孔,排液孔与插接孔连通。
8、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描述:排液孔设置两组且分别对应于插接部的两侧。
9、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描述:还包括保护壳体,保护壳体固定在绝缘壳体的后端,保护壳体的中部设有隔离带,隔离带对应于两组铆压部之间,隔离带采用绝缘材料。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接触件上设置铆压部,用于与导线连接,将导线的端部放置在铆压部内之后,将铆压板通过铆压折弯并将导线压紧在铆压部上,从而实现导线和接触件的固定连接,本设计的优势在于,相对于焊接导线,铆压后的线材拔出力和摇摆拉力更大,保证线材结合牢固性以及性能的稳定性,另一方面,铆压工序简单,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以及降低生产成本。
1.一种免焊接的动力电池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壳体和接触件,所述绝缘壳体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安装通孔和第二安装通孔,所述第一安装通孔和所述第二安装通孔均沿前后方向贯穿所述绝缘壳体,所述接触件设置两组且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安装通孔和所述第二安装通孔内,所述接触件后端设有铆压部,所述铆压部为非封闭的圆环状,所述铆压部的左右两侧设有向上凸起的铆压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免焊接的动力电池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铆压部的内壁设有多组加强筋,多组所述加强筋沿前后方向并排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免焊接的动力电池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件中部外周设有定位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免焊接的动力电池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件的前端设有插接部,所述插接部上设有插接孔,所述插接孔前端贯穿所述插接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免焊接的动力电池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上还设有排液孔,所述排液孔与所述插接孔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免焊接的动力电池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孔设置两组且分别对应于所述插接部的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免焊接的动力电池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护壳体,所述保护壳体固定在所述绝缘壳体的后端,所述保护壳体的中部设有隔离带,所述隔离带对应于两组所述铆压部之间,所述隔离带采用绝缘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