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炸锅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02-06  35


本技术涉及厨房器具,具体地,涉及一种空气炸锅。


背景技术:

1、空气炸锅是一种利用热空气进行“油炸”的烹饪用具,空气炸锅通过热空气替代热油,以热空气在密闭的锅内形成循环的热流让食物变熟,同时热空气还可以吹走食物表层的水分,使食材达到近似油炸的效果。

2、相关技术中,有些空气炸锅在进行烹饪时,用户需要在食物烹饪一段时间之后手动对食物进行翻面,操作复杂,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感。另一些空气炸锅虽然可以在食物烘焙时无需翻面,但是食物的上下两面容易受热不均匀,导致食物的烹饪效果欠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2、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无需对食物进行翻面,有利于提高食物受热均匀性,烹饪效果较好的空气炸锅。

3、本实用新型的空气炸锅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内具有烹饪腔;内锅,所述内锅可放入所述烹饪腔内且从所述烹饪腔可取出,所述内锅包括锅底壁和锅侧壁,所述锅底壁上设有导风筋,所述导风筋将所述锅底壁分成多个导风区,至少部分所述导风区相互连通;炸板,所述炸板放置在所述内锅内且与所述导风筋相抵,所述炸板具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沿所述炸板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炸板,所述炸板的上表面具有多个用于限定出架空区的凸起部。

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气炸锅,由于导风筋将锅底壁分成多个导风区,当空气炸锅工作时,热空气可以向下流动至导风区,由于导风筋的阻挡作用,可以使炸板和锅底壁之间形成风压,以促进热空气向上流动并穿过透气孔,由于至少部分导风区相互连通,以使得热空气在各个导风区之间均匀分散,有利于提高热空气循环的速率。而炸板上的架空区可以将食物架空以减小食物背面与炸板的接触面积,防止食物封堵透气孔,以使食物背面可以均匀受热。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空气炸锅无需对食物进行翻面,有利于提高食物受热均匀性,烹饪效果较好。

5、可选地,所述导风筋包括多个筋段,多个所述筋段间隔布置在所述锅底壁上,所述导风区设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筋段和所述锅侧壁之间,所述筋段具有邻近所述锅侧壁的第一端和背离所述锅侧壁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锅侧壁间隔开,多个所述筋段的第二端相互间隔开。本实用新型的空气炸锅通过将多个筋段的第一端与锅侧壁间隔开,以使由炸板与锅侧壁之间的间隙流入至炸板底部的热空气可以快速地分流至各个导风区内,并且由于多个筋段的第二端相互间隔开,可以使得热空气朝向筋段的第二端的方向流动并聚集,然后向上流动穿过炸板,由此可提高热空气在内锅循环的效率。

6、可选地,多个所述筋段沿所述锅底壁的周向间隔布置,相邻的两个所述筋段的第一端之间的距离大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筋段的第二端之间的距离。本实用新型的空气炸锅通过将相邻的两个筋段的第一端之间的距离大于相邻的两个筋段的第二端之间的距离,可以使得热空气朝向锅底壁的中心移动时,风压逐渐升高,以使热空气可以向上抬升并通过透气孔穿过炸板,由此可提高热空气在内锅循环的效率。

7、可选地,在平行于所述锅底壁的投影面内,所述锅底壁的外周轮廓为圆形且具有第一圆心,多个所述筋段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圆心的间距均相等,多个所述筋段的第二端与所述锅侧壁的间距均相等。由此可以使得热空气分布的更加均衡,有利于提高食物受热的均匀性。

8、可选地,所述筋段的高度大于等于5毫米且小于等于35毫米。本实用新型的空气炸锅通过将筋段采用上述参数设计,可以使得导风区的区域形成的风压较为稳定,热空气在炸板上下之间的循环效果较好,且避免筋段的高度太高所导致的内锅储物空间变小的问题。

9、可选地,所述筋段具有相对布置的两个导风斜面,两个所述导风斜面分别对应不同的所述导风区,两个所述导风斜面沿逐渐靠近的方向向上倾斜延伸,所述导风斜面与所述内锅的高度方向的夹角大于等于1度且小于等于10度。本实用新型的空气炸锅通过设置导风斜面,可以使得导风区内的热空气在导风斜面的作用下向上流动,提高了热空气在内锅循环的效率,有助于食物受热的均匀性。

10、可选地,所述炸板在平行于其厚度方向的截面为波纹状,由此可以方便对炸板加工制造,且波浪形的炸板可以对食物的架空效果较好。

11、可选地,所述凸起部的最高点和所述凸起部的最低点的高度差大于等于1毫米且小于等于5毫米。本实用新型的空气炸锅通过将凸起部的最高点和所述凸起部的最低点的高度差设置在上述参数范围,可以在减小食物背面与炸板的接触面积的基础上,减小炸板的架空区的深度,以方便炸板的加工制造。

12、可选地,所述透气孔为多个,多个所述透气孔间隔布置在所述炸板上,在平行于所述炸板的投影面内,所述透气孔的总面积为s1,所述炸板的外周轮廓的面积为s2,0.7≤s1/s2≤0.9。本实用新型的空气炸锅通过将透气孔的开孔面积满足上述范围,既可以保证炸板的结构强度,避免炸板因载物量较大而弯曲变形的问题,又可以提高炸板的透气率,保证食物受热的均匀性。

13、可选地,所述炸板上设有多个导热筋,多个所述导热筋沿所述炸板的周向间隔布置,且沿所述炸板的径向延伸,部分所述透气孔设于所述导热筋上且沿所述导热筋的长度方向延伸。本实用新型的空气炸锅通过设置导热筋,可以将炸板上的热量均匀分散开,有利于提高食物受热的均匀性。

14、可选地,所述空气炸锅还包括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安装在所述炸板的外周壁上,所述固定块为多个,多个所述固定块沿所述炸板的周向间隔布置且与所述锅侧壁相抵。本实用新型的空气炸锅通过将固定块沿炸板的周向间隔布置且与锅侧壁相抵,可以防止炸板出现侧倾的问题,有利于提高炸板放置的稳定性。

15、可选地,所述固定块与所述炸板卡接。由此可以单独对固定块和炸板进行加工制造,且组装和拆卸方便。

16、可选地,所述炸板与所述锅侧壁之间的间隙大于等于5毫米且小于等于25毫米。本实用新型的空气炸锅通过将炸板与锅侧壁之间的间隙设置为上述范围,既有利于热空气进入至炸板底部,促进热空气的循环,又可以减少食物掉落到炸板底部的概率,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技术特征:

1.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筋(23)包括多个筋段(231),多个所述筋段(231)间隔布置在所述锅底壁(21)上,所述导风区(24)设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筋段(231)和所述锅侧壁(22)之间,所述筋段(231)具有邻近所述锅侧壁(22)的第一端(2311)和背离所述锅侧壁(22)的第二端(2312),所述第一端(2311)与所述锅侧壁(22)间隔开,多个所述筋段(231)的第二端(2312)相互间隔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筋段(231)沿所述锅底壁(21)的周向间隔布置,相邻的两个所述筋段(231)的第一端(2311)之间的距离大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筋段(231)的第二端(2312)之间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在平行于所述锅底壁(21)的投影面内,所述锅底壁(21)的外周轮廓为圆形且具有第一圆心,多个所述筋段(231)的第一端(2311)与所述第一圆心的间距均相等,多个所述筋段(231)的第二端(2312)与所述锅侧壁(22)的间距均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筋段(231)的高度大于等于5毫米且小于等于35毫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炸板(3)在平行于其厚度方向的截面为波纹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孔(31)为多个,多个所述透气孔(31)间隔布置在所述炸板(3)上,在平行于所述炸板(3)的投影面内,所述透气孔(31)的总面积为s1,所述炸板(3)的外周轮廓的面积为s2,0.7≤s1/s2≤0.9。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炸板(3)上设有多个导热筋(34),多个所述导热筋(34)沿所述炸板(3)的周向间隔布置,且沿所述炸板(3)的径向延伸,部分所述透气孔(31)设于所述导热筋(34)上且沿所述导热筋(34)的长度方向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炸锅还包括固定块(4),所述固定块(4)安装在所述炸板(3)的外周壁上,所述固定块(4)为多个,多个所述固定块(4)沿所述炸板(3)的周向间隔布置且与所述锅侧壁(22)相抵。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4)与所述炸板(3)卡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空气炸锅,所述空气炸锅包括:机壳、内锅和炸板,所述机壳内具有烹饪腔,所述内锅可放入所述烹饪腔内且从所述烹饪腔可取出,所述内锅包括锅底壁和锅侧壁,所述锅底壁上设有导风筋,所述导风筋将所述锅底壁分成多个导风区,至少部分所述导风区相互连通,所述炸板放置在所述内锅内且与所述导风筋相抵,所述炸板具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沿所述炸板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炸板,所述炸板的上表面具有多个用于限定出架空区的凸起部。本技术的空气炸锅可以无需对食物进行翻面,有利于提高食物受热均匀性,烹饪效果较好。

技术研发人员:肖志一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114
技术公布日:2024/6/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81587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