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磨钢球铸造模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02-09  33


本技术涉及模具,具体为一种耐磨钢球铸造模具。


背景技术:

1、耐磨钢球通过下模具和上模具制作而成,将下模具和上模具盖合过后,将铁水注入到下模具和上模具内部,通过输送台输送至淬火工序,再将上模具打开把内部的钢球倒出。

2、但是,传统的上模具和下模具之间没有压实的功能,且上模具和下模具在注入铁水后会被高温蒸汽微微顶起振动,进而导致铁水从上模具和下模具之间的间隙流出,进而造成下模具上会残留很多凝固的残留物难以去除。

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中提出一种耐磨钢球铸造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耐磨钢球铸造模具,以至少解决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之一。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磨钢球铸造模具,包括输送台,所述输送台的内侧设置有驱动滚轮,所述驱动滚轮上滑动设置有下模具和上模具,所述下模具的上端周侧边缘固定连接有围挡,所述围挡的两侧开设有卡槽,所述上模具的下端两侧固定连接有卡条,所述卡条与卡槽匹配设置。

3、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所述输送台的上端两侧固定连接有辅助组件,所述辅助组件包括固定在输送台上端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内侧端转动连接有压制轮,所述压制轮与卡条的上端面相抵滑动设置。

4、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所述压制轮的外侧端固定连接有凸条,所述凸条位于卡条的中间位置设置。

5、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所述固定座的个数为多个设置,且固定座间间距相等设置。

6、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所述固定座之间的距离不大于上模具的长度设置。

7、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所述卡条的两端为圆弧角设置。

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耐磨钢球铸造模具,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9、该种新型应用于耐磨钢球铸造模具,通过设置围挡和卡条,围挡和卡条能够使下模具和上模具之间连接的更加紧密,且通过围挡能够避免铁水漏出,进而使下模具和上模具内部的钢球更实。

10、该种新型应用于耐磨钢球铸造模具,通过设置辅助组件,下模具和上模具在持续运输的过程中经过辅助组件的下端,无需动力即可通过下模具和上模具自身行走的路径达到压制的效果,使其密封效果更好。



技术特征:

1.一种耐磨钢球铸造模具,包括输送台(1),所述输送台(1)的内侧设置有驱动滚轮(2),所述驱动滚轮(2)上滑动设置有下模具(3)和上模具(4),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具(3)的上端周侧边缘固定连接有围挡(5),所述围挡(5)的两侧开设有卡槽(6),所述上模具(4)的下端两侧固定连接有卡条(7),所述卡条(7)与卡槽(6)匹配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磨钢球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台(1)的上端两侧固定连接有辅助组件,所述辅助组件包括固定在输送台(1)上端的固定座(8),所述固定座(8)的内侧端转动连接有压制轮(9),所述压制轮(9)与卡条(7)的上端面相抵滑动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耐磨钢球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制轮(9)的外侧端固定连接有凸条(10),所述凸条(10)位于卡条(7)的中间位置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耐磨钢球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8)的个数为多个设置,且固定座(8)间间距相等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耐磨钢球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8)之间的距离不大于上模具(4)的长度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耐磨钢球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条(7)的两端为圆弧角设置。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模具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耐磨钢球铸造模具,包括输送台,所述输送台的内侧设置有驱动滚轮,所述驱动滚轮上滑动设置有下模具和上模具,所述下模具的上端周侧边缘固定连接有围挡,所述围挡的两侧开设有卡槽,所述上模具的下端两侧固定连接有卡条,所述卡条与卡槽匹配设置;该种新型应用于耐磨钢球铸造模具,通过设置围挡和卡条,围挡和卡条能够使下模具和上模具之间连接的更加紧密,且通过围挡能够避免铁水漏出,进而使下模具和上模具内部的钢球更实。

技术研发人员:许忠明,储召军,吴学堂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新马铸造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110
技术公布日:2024/6/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81600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