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电缆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02-12  45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电动车等充电的充电电缆。


背景技术:

1、电动车的发展增加了对用于传输电能的充电装置的需求。

2、任意的导体中的电流越高,产生的热量越多。其结果,为了符合更高的浪涌电流,充电装置和车辆之间的导体的尺寸变得更大。

3、能够为电动车充电的充电系统的示例是韩国授权专利公报10-1952159b1(2019年02月26日公布)中公开的电动车用充电系统,电动车用充电系统可以包括:电源装置;电缆,为设置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电缆,所述第一端部附着于所述电源装置,并且设置有分别从所述第一端部到第二端部延伸的电导体和冷却管;以及连接器,附着于所述电缆的第二端部,并且设置有与所述电动车的充电端口对应的形状因子(form factor),冷却管可以与电导体接触。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2、本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通过最大化冷却流体和充电线的热传递面积来更迅速地冷却充电线的充电电缆。

3、本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通过使冷却流体通过充电线来最小化直径的充电电缆。

4、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5、本实施例的充电电缆可以包括:外管;以及至少一个充电导线,配置于外管的内部,在外管和至少一个充电导线之间形成有供冷却流体通过的外流路。

6、充电线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充电线;以及绝缘体,包围至少一个充电线的外周,在绝缘体中形成有供冷却流体通过的内流路。

7、内流路可以形成于绝缘体的内侧。

8、绝缘体可以包括:内周,形成内流路;以及外周,与外管的内周隔开。

9、在绝缘体中可以形成有包围充电导线的复数个绝缘部,相邻的绝缘部用桥接部连接。

10、在桥接部中可以形成有供冷却流体通过的冷却流体回收孔。

11、冷却流体回收孔可以沿绝缘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形成。

12、充电电缆还可以包括:冷却流体供应部,将冷却流体供应到内流路;以及冷却流体回收部,引导通过外流路的冷却流体。

13、内流路的截面积可以小于外流路的截面积。

14、在绝缘体中,峰部和谷部可以沿周向交替形成。

15、绝缘体可以包括凹凸部。

16、绝缘体可以包括多孔构件。

17、在绝缘体可以凸出有引导冷却流体的流动的导流件。

18、导流件可以是螺旋形状。

19、充电电缆还可以包括配置于外管的内部的通信线。

20、外流路可以形成于充电线的外周和通信线的外周与外管的内周之间。

21、充电电缆可以包括配置于外管内部的支撑件,支撑件包括:充电线通孔,供充电线贯穿;以及通信线通孔,供通信线贯穿。

22、支撑件可以支撑充电线和通信线,使得充电线的外周和通信线的外周与外管的内周隔开。

23、发明效果

24、根据本实施例,冷却流体可以依次地通过绝缘体内侧的内流路和绝缘体外侧的外流路来冷却充电线,从而能够最大化绝缘面积并更迅速且更有效地冷却充电线。

25、另外,外管和绝缘体可以构成双层管,并且冷却流路的长度被增加,从而能够有效地冷却充电导线的发热。

26、另外,可以通过绝缘体的凹凸部或多孔构件或导流件来增加绝缘面积,从而能够更有效地冷却充电导线。



技术特征:

1.一种充电电缆,其中,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电缆,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电缆,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电缆,其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电缆,其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电缆,其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电缆,其中,还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电电缆,其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电缆,其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电缆,其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电缆,其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电缆,其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充电电缆,其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电缆,其中,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充电电缆,其中,


技术总结
本实施例包括:外管;以及至少一个充电线,配置于外管的内部,在外管和至少一个充电线之间形成有供冷却流体通过的外流路,充电线包括:至少一个充电导线;以及绝缘体,包围至少一个充电导线的外周,在绝缘体中形成有供冷却流体通过的内流路。

技术研发人员:朴来贤,李智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LG电子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6/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81615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