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重型底圈以及大圆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02-14  31


本技术涉及针织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减重型底圈以及大圆机。


背景技术:

1、现有的大圆机包括大盘、鞍座和底圈,底圈为圆形圈体,底圈的外圈边缘区域支撑于大盘的上端面,底圈的内圈区域则悬空设置,并且底圈的上端面外圈边缘还环形固设有多个鞍座,大体结构如公告号为cn203174302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一种针织大圆机大盘齿轮的维护机构。这种装配结构存在如下问题:底圈与大盘相互支撑的外圈边缘区域面积有限,在底圈自身重力以及所有鞍座的重力等长期影响下,底圈的外圈边缘区域容易下凹变形,容易使相邻的零部件发生偏位,变形等,进而影响大圆机的正常工作。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减重型底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重型底圈以及大圆机,其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减重型底圈,包括圈体,该圈体的上端面内圈边缘环形排布设置有多个鞍座连接部,所述圈体的下端面从外圈边缘至内圈边缘依次设置有安装面、第一减重槽和第二减重槽,所述第一减重槽的内部间隔排布设置有多个加强筋。

4、进一步,所述圈体的下端面在所述安装面与第一减重槽之间设置有第一基准台面,且第一基准台面凸出于安装面;在所述第一减重槽与第二减重槽之间设有第二基准台面,且第一基准台面与第二基准台面相平齐。

5、进一步,所述加强筋与圈体一体成型。

6、进一步,所述第二减重槽靠近内圈边缘一端设有第三基准台面。

7、进一步,所述第一基准台面朝第一减重槽设置有斜坡面。

8、进一步,所述斜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0°-50°。

9、更进一步,所述圈体的内圈半径为385.5mm,外圈半径为535mm或者585mm。

10、更进一步,所述第一减重槽与圈体上端面之间的厚度为19mm-23mm,所述第二基准台面与圈体上端面之间的厚度为30mm-34mm;所述第二基准台面的内圈半径为442-446mm,外圈半径为460mm-464mm,所述第一基准台面的外圈半径为510mm-514mm。

11、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减重槽与圈体上端面之间的厚度为21mm,所述第二基准台面与圈体上端面之间的厚度为32mm;所述第二基准台面的内圈半径为444mm,外圈半径为462mm,所述第一基准台面的外圈半径为512mm。

12、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保护一种大圆机,包括结构如上任一所述的减重型底圈。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其一、本实用新型中,利用第一减重槽和第二减重槽对该底圈安装后的悬空部分进行减重,同时利用加强筋确保其机械强度,防止底圈发生变形。

15、其二、本实用新型中,减重设计的同时,在下端面形成第一基准台面、第二基准台面和第三基准台面。其中,第一基准台面与第二基准台面相平齐,以便于在车床对该底圈的上端面进行精加工时,以第一基准台面与第二基准台面为接触面,确保底圈放置稳定,精准加工底圈的上端面。以便于在车床加工该底圈的斜螺孔时,以第三基准台面为接触面,确保底圈放置稳定,精准加工上述斜螺孔。

16、其三、第一基准台面朝第一减重槽设置有斜坡面。利用斜坡面可以更好的支撑底圈内圈区域的重量,进一步加强整个底圈的机械强度,防止变形。同时第一基准台面朝安装面设置有垂直面,该垂直面使用于抵接大盘的内圈圆周面,起到定位安装的作用。



技术特征:

1.一种减重型底圈,包括圈体,该圈体的上端面内圈边缘环形排布设置有多个鞍座连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圈体的下端面从外圈边缘至内圈边缘依次设置有安装面、第一减重槽和第二减重槽,所述第一减重槽的内部间隔排布设置有多个加强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重型底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圈体的下端面在所述安装面与第一减重槽之间设置有第一基准台面,且第一基准台面凸出于安装面;在所述第一减重槽与第二减重槽之间设有第二基准台面,且第一基准台面与第二基准台面相平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重型底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与圈体一体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重型底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重槽靠近内圈边缘一端设有第三基准台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减重型底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准台面朝第一减重槽设置有斜坡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减重型底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0°-50°。

7.根据权利要求2、5或6所述的一种减重型底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圈体的外圈半径为535mm,内圈半径为385.5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减重型底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重槽与圈体上端面之间的厚度为19mm-23mm,所述第二基准台面与圈体上端面之间的厚度为30mm-34mm;所述第一减重槽的内圈半径为442-446mm,外圈半径为460mm-464mm,所述第二基准台面的外圈半径为510mm-514m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减重型底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重槽与圈体上端面之间的厚度为21mm,所述第二基准台面与圈体上端面之间的厚度为32mm;所述第二基准台面的内圈半径为444mm,外圈半径为462mm,所述第一基准台面的外圈半径为512mm。

10.一种大圆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结构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减重型底圈。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减重型底圈以及大圆机,涉及针织设备领域,底圈的下端面从外圈边缘至内圈边缘依次设置有安装面、第一减重槽和第二减重槽。利用第一减重槽和第二减重槽对该底圈安装后的悬空部分进行减重,同时利用加强筋确保其机械强度,防止底圈发生变形。本技术中,减重设计的同时,在下端面形成第一基准台面、第二基准台面和第三基准台面。其中,第一基准台面与第二基准台面相平齐,以便于在车床对该底圈的上端面进行精加工时,以第一基准台面与第二基准台面为安装面,确保底圈放置稳定,精准加工底圈的上端面。以便于在车床加工该底圈的斜螺孔时,以第三基准台面为安装面,确保底圈放置稳定,精准加工上述斜螺孔。

技术研发人员:陈东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泉州创域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031
技术公布日:2024/6/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81626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