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02-15  38


本技术涉及电连接器,具体涉及一种连接器。


背景技术:

1、显卡与显示器的连接主要由连接器来实现,显卡中处理的图像信号经连接器传输至显示器,最终由显示器输出相应的图像信号。因此,图像信号在传输过程中连接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连接器是否稳定将直接影响显示器输出图像的质量。现有的连接器的外壳多为一体式结构,导电端子从外壳一端伸出。此种结构强度较低且在使用者反复插拔的过程中容易造成连接器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通过设置相互配合的壳体和连接头提升连接器的强度,提升结构耐用性。

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器,连接器包括:壳体,具有侧壁包裹形成的容置腔和设置在侧壁上的一个第一开口与两个第二开口,两个第二开口分别设置在壳体相对的两个侧壁上;连接头,包括与第一开口形状相匹配的主体、分别与两个第二开口形状相匹配的两个连接端和多个安装结构;多个端子,与多个安装结构一一对应设置,多个端子分别设置在安装结构中。

3、进一步地,连接端包括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第二开口与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形状相配合。

4、进一步地,连接器还包括设置在容置腔内的电路板,多个端子分别与电路板连接。

5、进一步地,连接器还包括固定电路板的固定结构,固定结构贴合壳体内壁设置在容置腔中,固定结构具有与第二开口贯通的限位槽,连接头的连接端具有弹片,限位槽与弹片卡接。

6、进一步地,壳体的一个侧壁上还开设多个导线开口,多个导线开口排列为两行;连接器还包括与多个端子一一对应设置的多根导线,导线一端设置在容置腔内,导线另一端从导线开口伸出容置腔。

7、进一步地,导线包括十二根第一导线和四根第二导线,导线开口包括与十二个第一导线对应的第一导线开口和与四个第二导线对应的第二导线开口,第一导线从第一导线开口穿过,第二导线从第二导线开口穿过。

8、进一步地,第一导线开口和第二导线开口共同排列为两行,每行包括六个第一导线开口和两个第二导线开口,第一导线穿过第一导线开口,第二导线穿过第二导线开口;其中,每行包括六个第一导线开口和两个第二导线开口,六个第一导线开口分为两组,每组包括三个第一导线开口,两个第二导线开口设置在两组之间。

9、进一步地,端子包括十二个第一端子和四个第二端子,安装结构包括十二个与第一端子对应设置的第一安装结构和四个与第二端子对应设置的第二安装结构,第一导线与第一端子对应,第二导线与第二端子对应。

10、进一步地,十二个第一安装结构排列为两行,每行包括六个第一安装结构,四个第二安装结构排列为一行;十二个第一端子分别设置在两行第一安装结构中,四个第二端子分别设置在四个第二安装结构中,第一端子排列为两行,每行包括六个第一端子,四个第二端子排列为一行。

11、进一步地,连接头还包括弹性卡接片,弹性卡接片朝向远离壳体方向设置。

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壳体、连接头和多个端子。其中,壳体上设置一个第一开口和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开口,连接头包括与第一开口相匹配的主体和分别与两个第二开口相匹配的连接端,使得组装在一起的壳体和连接头紧密连接。连接头还包括多个安装结构,多个端子分别设置在多个安装结构中,使用者可以握持壳体将安装结构具有端子的部分插入或拔出待连接设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上述结构提供了一种具有较高强度和连接可靠性的连接器,保证了连接器的耐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22)包括第一连接端(221)和第二连接端(222),所述第二开口(12)与所述第一连接端(221)和所述第二连接端(222)形状相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容置腔(14)内的电路板(5),多个所述端子(3)分别与所述电路板(5)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还包括固定所述电路板(5)的固定结构(6),所述固定结构(6)贴合所述壳体(1)内壁设置在所述容置腔(14)中,所述固定结构(6)具有与所述第二开口(12)贯通的限位槽(61),所述连接头(2)的连接端(22)具有弹片(223),所述限位槽(61)与所述弹片(223)卡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一个侧壁上还开设多个导线开口(13),多个所述导线开口(13)排列为两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4)包括十二根第一导线(41)和四根第二导线(42),所述导线开口(13)包括与十二个所述第一导线(41)对应的第一导线开口(131)和与四个所述第二导线(42)对应的第二导线开口(132),所述第一导线(41)从所述第一导线开口(131)穿过,所述第二导线(42)从所述第二导线开口(132)穿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线开口(131)和所述第二导线开口(132)共同排列为两行,每行包括六个所述第一导线开口(131)和两个所述第二导线开口(132),所述第一导线(41)穿过所述第一导线开口(131),所述第二导线(42)穿过所述第二导线开口(132);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3)包括十二个第一端子(31)和四个第二端子(32),所述安装结构(23)包括十二个与所述第一端子(31)对应设置的第一安装结构(231)和四个与所述第二端子(32)对应设置的第二安装结构(232),所述第一导线(41)与所述第一端子(31)对应,所述第二导线(42)与所述第二端子(32)对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十二个所述第一安装结构(231)排列为两行,每行包括六个所述第一安装结构(231),四个所述第二安装结构(232)排列为一行;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2)还包括弹性卡接片(24),所述弹性卡接片(24)朝向远离所述壳体(1)方向设置。


技术总结
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壳体、连接头和多个端子。其中,壳体上设置一个第一开口和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开口,连接头包括与第一开口相匹配的主体和分别与两个第二开口相匹配的连接端,使得组装在一起的壳体和连接头紧密连接。连接头还包括多个安装结构,多个端子分别设置在多个安装结构中,使用者可以握持壳体将安装结构具有端子的部分插入或拔出待连接设备。本技术实施例通过上述结构提供了一种具有较高强度和连接可靠性的连接器,保证了连接器的耐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030
技术公布日:2024/6/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81627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