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印刷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型印刷机。
背景技术:
1、目前印刷机是用于将图案印刷到一个待印刷体上的,小型的印刷机可直接待印刷体放在印刷机中,直接进行印刷,但是这样的印刷速度很慢;于是衍生出了一些大型的自动化印刷机,大型的自动化印刷机通过特定的上料输送装置将待印刷体持续的输入到印刷机中进行印刷。
2、相关技术中申请号为cn110802926a的中国专利,提出了电机电动输料辊一转动,然后输料辊一带动正印带运作,正印带带动相应的纸张进行移动,从而实现将纸张移动到印刷机中,并在正印带的边部设置了限位板,限位板对纸张限位,防止纸张跑偏。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正印带使用时间久了后,会发生老化,导致正印带与纸张之间不具备足够的摩擦力来带动纸张进行移动;限位板会影响纸张的移动,例如,限位板与纸张的边部接触进行限位,那么会使纸张受到摩擦阻力,更加的容易导致正印带与纸张之间的摩擦力不能够带动纸张移动,限位板与纸张的边部相离,那么正印带使用时间久了表面磨损,会导致纸张不同位置受到的摩擦力不同,纸张会发生偏移,纸张以偏移的方式撞击到限位板,限位板与纸张接触导致纸张受到摩擦阻力,同样还是容易导致正印带与纸张之间的摩擦力不能够带动纸张移动;最终还会导致纸张无法稳定地移动到印刷机中。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改善待印刷体难以稳定移动到印刷机中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型印刷机。
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智能型印刷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智能型印刷机,包括:印刷主体,用于形成将图案印刷到待印刷体上的印刷空间;
4、置料件,用于形成叠放多个所述待印刷体的置料空间;
5、输送件和摩擦件,所述摩擦件固定设在所述输送件上,所述输送件通过所述摩擦件与所述待印刷体的待印刷面抵接;
6、驱动件,用于使所述输送件和所述摩擦件带动所述待印刷体沿预设运动轨迹从所述置料空间输送至所述印刷空间;
7、控制件,用于调节所述摩擦件与所述待印刷体之间的压力。
8、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对摩擦件与待印刷体之间的压力进行调节,能够在摩擦件使用时间久了之后,摩擦件发生磨损,导致摩擦件与待印刷体之间的摩擦力降低时,通过增加摩擦件与待印刷体之间的摩擦力,来保证传动件通过摩擦件具有足够的摩擦力来带动待印刷体从置料空间移动到印刷空间;从而避免摩擦力不足时,导致待印刷体出现偏转的现象,从而能够更好的保证待印刷体上被印刷的图案是相对待印刷体方正且居中的。
9、可选的,
10、还包括摩擦力测试件;
11、所述摩擦力测试件用于检测所述摩擦件的实时摩擦情况;
12、所述摩擦力测试件与所述控制件相连,在所述摩擦力测试件检测的所述摩擦件的实时摩擦情况低于一预设摩擦情况时,所述控制件增加所述摩擦件与所述待印刷体之间的压力。
13、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摩擦力测试件能够及时的获取实时摩擦情况,并且在摩擦件使用时间久发生磨损后,摩擦力检测件检测到摩擦件的实时摩擦情况低于预设摩擦情况,从而这时,摩擦件的摩擦力无法稳定的带动待印刷体从置料空间移动到印刷空间,那么在此过程中,待印刷体移动过程会发生偏转,那么及时的发现实时摩擦情况低于预设摩擦情况,能够及时的通过控制件对摩擦件与待印刷体之间的摩擦力进行调节,能够更好的保证待印刷体上被印刷的图案是相对待印刷体方正且居中的。
14、可选的,
15、所述输送件包括传动轮和传动轴;所述摩擦件包括摩擦胎轮和连接结构;
16、所述驱动件通过所述传动轴带动所述传动轮转动;所述连接结构用于将所述摩擦胎轮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传动轮上;
17、所述摩擦胎轮与所述待印刷体抵接。
18、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以传动轮和摩擦胎轮旋转的方式来带动待印刷体进行运动,能够大大地降低摩擦件以及传动件的占用空间,以及大大的简化传动件和摩擦件的结构。
19、可选的,
20、所述摩擦胎轮与所述传动轮形成充气腔室;
21、所述传动轴和所述传动轮上形成与所述充气腔室连通的充气通道;所述控制件通过所述充气通道对所述充气腔室进行充气和泄气;
22、所述充气腔室充气时,所述摩擦件与所述待印刷体之间的压力增加;
23、所述充气腔室泄气时,所述摩擦件与所述待印刷体之间的压力降低。
24、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对充气腔室进行充气,能够使摩擦胎轮膨胀,从而摩擦胎轮与待印刷体之间的压力会增加,从而通过充气和泄气的方式实现对摩擦胎轮与待印刷体之间压力的控制,由于充气和泄气过程中,摩擦胎轮膨胀和收缩的速度非常慢,所以在摩擦胎轮表面发生磨损,导致摩擦胎轮与待印刷体之间摩擦力降低后,可以通过充气的方式使摩擦胎轮膨胀一点,使得摩擦胎轮与待印刷体之间的摩擦力小幅度的提高。从而更有利于对摩擦胎轮和待印刷体之间压力的精确控制。
25、可选的,
26、所述摩擦力测试件包括:测试轮、阻力结构和移位结构;
27、所述阻力结构用于对所述测试轮施加旋转阻力,且在所述测试轮受到的旋转动力大于所述旋转阻力时,所述测试轮转动;
28、所述移位结构用于使所述测试轮移动到与所述传动轮接触的第一位置和远离传动轮的第二位置;
29、所述测试轮位于第一位置,且所述传动轮带动所述测试轮转动时,所述摩擦力测试件检测的所述摩擦件的实时摩擦情况高于所述预设摩擦情况;
30、所述测试轮位于第一位置,且所述传动轮相对所述测试轮滑动时,所述摩擦力测试件检测的所述摩擦件的实时摩擦情况低于所述预设摩擦情况。
31、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摩擦胎轮使用一段时间后,可以使摩擦胎轮与测试轮抵接,然后对摩擦胎轮与测试轮之间的摩擦力进行测试,如果摩擦胎轮相对测试轮滑动,那么此时摩擦胎轮发生磨损的程度较大,需要进行调节,然后对摩擦胎轮进行充气,摩擦胎轮膨胀,摩擦胎轮与测试轮之间的压力增加,从而通过测试轮以及阻力结构的设置,使得测试轮技能够对摩擦胎轮的摩擦力进行测试,也能够在对摩擦胎轮进行充气调节时,直到摩擦胎轮能够带动测试轮进行转动时,那么此时摩擦胎轮充气调节完成。
32、可选的,
33、所述摩擦胎轮的外圆面上套设有橡胶套;所述摩擦胎轮通过所述橡胶套与所述待印刷体抵接。
34、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橡胶套的磨损程度较大时,便于进行更换。
35、可选的,
36、还包括对准件,所述对准件用于在所述待印刷体沿预设运动轨迹从所述置料空间向所述印刷空间移动时,对所述待印刷体调整位置;
37、所述传动件和所述摩擦件均设置两组;
38、所述对准件用于形成两个与所述预设运动轨迹相交的挡部;在两个所述挡部均与所述待印刷体接触时,两个所述挡部移动,以使所述挡部与所述预设运动轨迹相斥。
39、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待印刷体倾斜时,待印刷体倾斜是指待印刷体移动到印刷区域后,印刷主体印在待印刷体上的图案并非是相对待印刷体方正居中的,此时待印刷体通过对准件上的挡部能够使待印刷体被调整到方正的状态,方正的状态是指印刷主体印在待印刷体上的图案是相对待印刷体方正居中的。从而能够更好的保证印刷的质量。
40、可选的,
41、还包括支架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动力传递件;
42、所述驱动件、所述输送件和所述摩擦件均设置多组;
43、其中一组所述驱动件、所述输送件和所述摩擦件设置在所述支架上;
44、在所述待印刷体与其中一个挡部接触时,所述待印刷体的一端静止,所述传动轮在所述待印刷体上移动,所述驱动件、所述输送件和所述摩擦件相对所述支架移位;
45、所述动力传递件用于使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所述驱动件、所述传动件和所述摩擦件在所述待印刷体移动到所述印刷空间时,使所述驱动件、所述输送件和所述摩擦件相对所述支架复位。
46、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由于传动件和摩擦件均是设置两组的,那么传动件和摩擦件分别带动待印刷体的两侧端移动,如果待印刷体处于倾斜,那么待印刷体的一端先与挡部接触,然后待印刷体与顶部接触的一端将会停止移动,待印刷体位于挡部接触的一端会继续移动,在待印刷体的两端均与挡部接触时,待印刷体完成了调整位置,待印刷体移动到印刷区域后,印刷主体能够在待印刷体上印出相对待印刷体方正居中的图案。
47、但是在待印刷体的一端静止,另一端还在移动时,传动轮是会进行旋转的,那么如果待印刷体的一端静止,这里的传动轮会与待印刷体发生打滑,从而会影响待印刷体自身的质量,所以通过传动轮在所述待印刷体上移动,所述驱动件、所述输送件和所述摩擦件相对所述支架移位的方式,使得原本传动轮位置固定变成待印刷体固定,传动轮位置移动,能够避免这一现象,并且还能够保证两个挡部对待印刷体调整位置。
48、可选的,
49、所述支架上形成滑动槽;
50、所述动力传递件包括:传动滑块、安装架、第一止动结构、第二止动结构和复位结构;
51、所述传动滑块与所述滑动槽滑动连接,所述安装架与所述传动滑块相连,所述安装架用于安装所述驱动件、所述传动件和所述摩擦件;
52、所述第一止动结构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二止动结构设置在所述传动滑块上;所述第一止动结构和所述第二止动结构配合;
53、在所述传动轮通过所述橡胶套带动所述待印刷体沿所述预设轨迹移动时,所述第一制动结构和所述第二止动结构使所述传动滑块相对所述滑动槽固位;
54、所述复位结构用于使所述驱动件、所述输送件和所述摩擦件相对所述支架复位。
55、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传动轮在待印刷体上移动时,安装架和传动滑块在滑动槽中移动。在两个挡部均与待印刷体接触时,两个挡部会进行移动,并移动到不与待印刷体接触的位置,那么此时,传动轮的位置是不变的,传动轮旋转带动待印刷体移动,通过第一止动结构和第二止动结构,来实现传动轮和传动滑块相对滑动槽静止,且传动滑块还可相对滑动槽滑动。
56、可选的,
57、所述第一止动结构和所述第二止动结构是吸合在一起的电磁铁或永磁铁;
58、或所述第一止动结构和所述第二止动结构均是橡胶摩擦条。
59、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60、1、通过控制件调节摩擦件与待印刷体之间的压力,能够在摩擦件发生磨损后,以增加摩擦件与待印刷体之间压力的方式来提高摩擦件带动待印刷体移动的摩擦力,从而能够防止打滑的现象出现,那么能够使待印刷体能够稳定的从置料空间移动到印刷空间,提高了待印刷体移动过程的稳定性,以及待印刷体位于印刷空间时印刷位置的准确性和印刷质量。
61、2、通过摩擦力测试件的设置,能够对摩擦胎轮与待印刷体之间的摩擦力进行检测,并且获知摩擦胎轮与待印刷体之间摩擦力能否带动待印刷体稳定的移动。
62、3、通过对准件的设置,在待印刷体从置料空间向印刷空间移动的过程汇总,如果待印刷体相对印刷空间有倾斜,那么可以在待印刷体移动到对准件附近时,通过对准件对待印刷体进行调整,使待印刷体移动到印刷空间中,待印刷体位于印刷空间的中部以及待印刷体上印刷的图案相对待印刷体是方正的,提高了整体质量。
1.一种智能型印刷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型印刷机,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型印刷机,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型印刷机,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型印刷机,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型印刷机,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型印刷机,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型印刷机,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型印刷机,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智能型印刷机,其特征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