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材料加工,具体为一种减小长轴类钛合金锻件纵横向性能差异的变形量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1、长轴类钛合金锻件在锻造成形时,纵横向的尺寸差异使得纵横向变形量不均匀,会导致组织的破碎程度和再结晶程度不同,锻造时材料的晶粒形貌会发生改变,合金晶粒的尺寸以及晶粒的分布会发生变化,晶粒的尺寸对合金的力学性能能够产生一定的影响,晶粒的尺寸和长径比对锻件的各向异性产生影响。
2、一般来说,晶粒尺寸随着变形量的增加而减少,这主要是因为再结晶程度随着变形量的增加而增加。变形的不均匀会导致晶粒尺寸不是等轴晶粒,出现长条状的晶粒尺寸,且晶粒的取向相同,晶粒的尺寸和长径比对材料的力学性能的各向异性产生较大的影响,最终导致锻件同一位置各个方向的力学性能差异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小长轴类钛合金锻件纵横向性能差异的变形量控制方法,通过控制不同阶段的变形量来实现对组织的均匀性控制,能够改善锻件成形过程中,因变形量不均匀导致的组织性能的不均匀。
2、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减小长轴类钛合金锻件纵横向性能差异的变形量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s1、从棒坯变形到方坯
4、对于各分区,纵向变形量控制在30%~55%,横向变形量控制在30%~50%,不控制高向变形量;
5、s2、从方坯变形到坯料
6、对于各分区,纵向变形量控制在0~30%,横向变形量控制在0~45%,高向变形量控制在0~10%;
7、s4、从坯料变形到等温锻件
8、对于各分区,纵向变形量控制在0~10%,横向变形量控制在0~10%,高向变形量控制在0~30%;
9、s5、从棒坯变形至等温锻件的总变形量
10、30%≤纵向总变形量≤75%,25%≤横向总变形量≤90%,同一分区的纵向总变形量与横向总变形量的差异小于30%。
11、有利地,等温锻件相对于棒坯的高向总变形量不做控制。
12、有利地,所属棒坯的直径为320mm~360mm,长度580mm~630mm。
13、有利地,从棒坯变形到方坯,方坯变形到坯料,坯料变形到等温锻件均在两相区进行。
14、有利地,从棒坯变形到方坯,方坯变形到坯料允许趁热回炉或2火次完成。
15、有利地,坯料等温锻造之前进行机械加工去除氧化皮,并进行预热喷涂润滑剂。
16、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合理控制变形量分配,保证每一次变形时产生的变形畸变能能够发生充分再结晶,又控制各个方向的变形量差异,保证晶粒不在某一方向上被拉长,避免发生晶粒取向一致。
17、实现锻件变形时,材料的流动随锻件的形状流动,原始的棒坯通常纵横向差异也会遗传至锻件,棒坯晶粒在纵向方向被拉长,通过总的变形量控制纵向和横向变形使得晶粒更加均匀,消除组织遗传导致的晶粒尺寸不均匀。
18、已经讨论的特征、功能和优点可在各种示例中独立实现,或者可以在其他示例中进行组合。
1.一种减小长轴类钛合金锻件纵横向性能差异的变形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小长轴类钛合金锻件纵横向性能差异的变形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等温锻件相对于棒坯的高向总变形量不做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小长轴类钛合金锻件纵横向性能差异的变形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属棒坯的直径为320mm~360mm,长度580mm~63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小长轴类钛合金锻件纵横向性能差异的变形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从棒坯变形到方坯,方坯变形到坯料,坯料变形到等温锻件均在两相区进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小长轴类钛合金锻件纵横向性能差异的变形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从棒坯变形到方坯,方坯变形到坯料允许趁热回炉或2火次完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小长轴类钛合金锻件纵横向性能差异的变形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坯料等温锻造之前进行机械加工去除氧化皮,并进行预热喷涂润滑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