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波器及传输线缆组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02-18  42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是涉及一种陷波器及传输线缆组件。


背景技术:

1、磁共振成像(mr)系统可以无创地获取人体各部位任意断层的图像,以供医生诊断患病部位。在核磁共振扫描时,容积发射线圈(vtc)发射功率,局部线圈的线缆上会产生较大的共模电流,严重影响了局部的射频(b1)场,从而影响成像质量。因此为了抑制这种共模电流,需要在局部线圈的线缆上设施陷波器。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核磁共振接收线圈的单元数越来越多,这直接导致传输线缆越来越粗,这对射频陷波器的设计带来诸多挑战。

2、相关技术中的陷波器是将传输线缆绕制成螺旋状,外部套上屏蔽罩,屏蔽罩一端直接与线缆焊接在一起,另一端通过一个调谐电容连接在一起。这种陷波器电感值较大,因此抑制共模电流的效果好,发热量小。但是缺点是体积大、重量重,且增加了内部射频线的损耗并影响总相位距离,且随着线缆的变粗,螺旋绕线的直径也越来越大,导致陷波器的体积越来越大、重量越来越重。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相关技术中陷波器随着射频线的直径的增大,体积增大重量增大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陷波器及传输线缆组件。

2、一种陷波器,适用于传输线缆,所述陷波器包括:

3、第一线圈,被构造为环形螺旋状;

4、第二线圈,也被构造为环形螺旋状;

5、其中,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旋向相反,且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形成螺旋交错结构,所述螺旋交错结构具有一通孔,所述通孔允许所述传输线缆穿过。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陷波器还包括:

7、支架,所述支架上开设有贯通所述支架的避让孔,所述传输线缆能够穿过所述避让孔,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绕设于所述支架的外周面上,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的延伸方向沿着所述支架的周向轴线。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的外周面上构造有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和所述第二限位槽沿着所述支架的周向轴线螺旋延伸,所述第一限位槽和所述第二限位槽的旋向相反,所述第一线圈设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内,所述第二线圈设于所述第二限位槽内。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陷波器还包括:

10、第一印刷电路板,设有多个第一导线和多个第二导线,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二导线的旋向相反;

11、第二印刷电路板,设于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的一侧,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上设有多个第三导线,各所述第三导线与所述第一导线首尾依次电连接,以形成所述第一线圈;

12、第三印刷电路板,设于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的另一侧,所述第三印刷电路板上设置有多个第四导线,各所述第四导线与所述第二导线首尾依次电连接,以形成所述第二线圈;

13、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及所述第三印刷电路板上均设置有通孔,所述传输线缆穿过所述通孔。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153)和第二侧面;

15、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上分别开设有多个沿着所述通孔的周向间隔分布的第一线槽和第二线槽,所述第一线槽的两端设置贯通至所述第二侧面的第一过线孔,所述第二线槽的两端设置有贯通至所述第一侧面的第二过线孔;

16、所述第一导线设于所述第一线槽内,所述第一导线的两端穿过所述第一过线孔并与所述第二侧面平齐;

17、所述第二导线设于所述第二线槽内,所述第二导线的两端穿过所述第二过线孔并与所述第一侧面平齐;

18、其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线槽的延伸方向相交,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线槽的延伸方向相交,所述第一线槽和第二线槽的倾斜方向相反。

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背离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的侧面上开设有多个沿着所述通孔的轴向间隔分布的第三线槽,所述第三线槽的两端设置有贯通至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朝向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的侧面的第三过线孔,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三线槽的延伸方向相交,所述第三导线设于所述第三线槽内,所述第三导线的两端穿过所述第三过线孔并与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的另一侧面平齐;

20、所述第三导线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导线中靠近所述第三导线的端部电连接;

21、其中,所述第一线槽和所述第三线槽的倾斜方向相反。

2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印刷电路板背离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的侧面上开设有多个沿着所述通孔的轴向间隔分布的第四线槽,所述第四线槽的两端设置有贯通至所述第三印刷电路板朝向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的侧面的第四过线孔,相邻的两个所述第四线槽的延伸方向相交,所述第四导线设于所述第四线槽内,所述第四导线的两端穿过所述第四过线孔并与所述第三印刷电路板的另一侧面平齐;

23、所述第四导线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导线中靠近所述第四导线的端部电连接;

24、其中,所述第二线槽和所述第四线槽的倾斜方向相反。

25、一种传输线缆组件,包括:

26、传输线缆,沿设定方向延伸;

27、第一线圈,螺旋环绕在所述传输线缆外周;

28、第二线圈,螺旋环绕在所述传输线缆外周;

29、其中,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的旋向相反,且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形成螺旋交错结构,所述螺旋交错结构具有沿所述设定方向延伸的通孔,所述传输线缆穿过所述通孔。

3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螺旋交错结构包括多个,多个所述螺旋交错结构沿着所述传输线缆的轴线间隔设置。

3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线圈或所述第二线圈为非闭合环路;

32、且所述第一线圈或所述第二线圈设置在一屏蔽罩中。

3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3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陷波器,该陷波器用于与传输线缆连接以抑制传输线缆上的共模电流,以减少对局部的射频(b1)场的影响。

35、从电磁场的角度来说,第一线圈、第二线圈均被构造为环形螺旋状且两者旋向相反,当传输线缆中有共模电流产生后,第一线圈、第二线圈内部会产生沿着传输线缆周向分布的同向的磁场,而由于旋向相反,所以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上的电流方向相反,故而在第一线圈、第二线圈外部的磁场相互抵消,降低对局部射频(b1)场的影响,而其内部的磁场相互叠加,在线缆的轴向产生与共模电流方向相反的电流与共模电流相互抵消。将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交叠放置,使得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之间形成互感,从而将从传输线缆中耦合到陷波器中的能量分到两个电流路径,减少陷波器的发热量并使得陷波器的体积更小,重量更轻。

36、从电路的角度来说,可以将其视为电感,与调谐电容并联形成并联谐振电路,产生高阻抗。当陷波器套设在传输线缆上时,通过耦合将高阻抗作用在传输线缆上,可以阻碍共模电流的通过传输线缆。而利用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之间的互感,使得一部分电感值以互感的形式存在,这使得发热量得以减少。

37、综上所述,在传输线缆上连接如上的陷波器,陷波器与线缆之间无直接的电气连接,这使得可维修性得到了提升,且由于该陷波器被均匀地分布在传输线缆上,这提高了抑制传输线缆中的共模电流的效果。此外,由于不需要传输线缆进行绕制,故使得陷波器的体积不再受限于传输线缆地粗细,可以设计地更小、重量更轻。


技术特征:

1.一种陷波器,适用于传输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陷波器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陷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陷波器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陷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外周面上构造有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和所述第二限位槽沿着所述支架的周向轴线螺旋延伸,所述第一限位槽和所述第二限位槽的旋向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陷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陷波器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陷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陷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的一个侧面上开设有多个沿着所述通孔的轴向间隔分布的第三线槽,所述第三线槽的两端设置有贯通至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的另一侧面的第三过线孔,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三线槽的延伸方向相交,所述第三导线设于所述第三线槽内,所述第三导线的两端穿过所述第三过线孔并与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的另一侧面平齐;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陷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印刷电路板的一个侧面上开设有多个沿着所述通孔的轴向间隔分布的第四线槽,所述第四线槽的两端设置有贯通至所述第三印刷电路板的另一侧面的第四过线孔,相邻的两个所述第四线槽的延伸方向相交,所述第四导线设于所述第四线槽内,所述第四导线的两端穿过所述第四过线孔并与所述第三印刷电路板的另一侧面平齐;

8.一种传输线缆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传输线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交错结构包括多个,多个所述螺旋交错结构沿着所述传输线缆的轴线间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传输线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圈或所述第二线圈为非闭合环路;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陷波器及传输线缆组件,陷波器适用于传输线缆,陷波器包括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第一线圈被构造为环形螺旋状;第二线圈也被构造为环形螺旋状;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的旋向相反,且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形成螺旋交错结构,螺旋交错结构具有一通孔,通孔允许传输线缆穿过。采用如上的结构形式的陷波器,在提高抑制传输线缆中的供模电流的效果的同时,使得陷波器的体积更小、重量更轻。

技术研发人员:黄佰凡,范贤文,陈俊羽,吴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026
技术公布日:2024/6/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81646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