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船机溜筒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02-25  32


本技术涉及装船机,尤其是一种装船机溜筒。


背景技术:

1、现有的装船机溜筒,第一节溜筒为直筒型,内壁装有衬板。物料直接冲击筒体内壁衬板,衬板易磨损、脱落;物料通过第一节溜筒后对第二节及以下溜筒不可避免会产生冲击、碰撞,影响溜筒系统的使用寿命。

2、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装船机溜筒。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装船机溜筒,从而通过收缩段和第二直筒对物料进行收缩,减少物料对第二溜筒的内壁的冲击,增加第二溜筒的使用寿命,通过料打料结构减少物料对第一溜筒的冲击和磨损,增加第一溜筒的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装船机溜筒,包括:

4、第一溜筒,包括从上向下依次设置的第一直筒、收缩段和第二直筒,第二直筒的直径小于第一直筒的直径,通过收缩段和第二直筒对物料进行收缩;

5、至少一个第二溜筒,套设在第一溜筒外;

6、其中,收缩段和第二直筒的内壁设置有耐磨层,用于减少收缩段和第二直筒的磨损;第一直筒和耐磨层内壁间隔设置有多个料打料结构,料打料结构呈环形,且料打料结构的截面呈l型,用于储存部分物料减少后续物料对第一溜筒的冲击、磨损。

7、其进一步特征在于:

8、所述第二溜筒设置有多个,一个第二溜筒套设在在另一个第二溜筒外。

9、所述第二溜筒包括第三直筒,第三直筒顶部设置有限位挡环,第三直筒的外侧底部设置有多个第二凸起。

10、所述第一直筒的外侧底部设置有多个第一凸起,第一凸起与最内侧的第二溜筒的限位挡环进行配合,防止第一溜筒从最内侧的第二溜筒内脱落。

11、相邻的两个第二溜筒中,内侧的第二溜筒的第二凸起与外侧的第二溜筒的限位挡环进行配合,防止内侧的第二溜筒从外侧的第二溜筒中脱落。

12、所述耐磨层有耐磨陶瓷制成。

13、所述第一溜筒和第二溜筒垂直设置。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5、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合理,操作方便,通过收缩段和第二直筒对物料进行收缩,减少物料对第二溜筒的内壁的冲击,增加第二溜筒的使用寿命,通过料打料结构减少物料对第一溜筒的冲击和磨损,增加第一溜筒的使用寿命。

16、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具备如下优点:

17、(1)物料从第一直筒进入收缩段中,再从收缩段进入第二直筒中,通过收缩段和第二直筒对物料进行收缩,使得物料从第二直筒进行第二溜筒中的在第二溜筒的中间进行输送,物料不与第二溜筒的内壁接触,或者只有极少部分物料与第二溜筒的内壁接触,减少物料对第二溜筒的冲击,进而增加第二溜筒的使用寿命。

18、(2)通过在收缩段和第二直筒内壁设置耐磨层增加收缩段和第二直筒的耐磨性,进而增加收缩段和第二直筒的使用寿命。

19、(3)在输送物料时,一部分物料进入料打料结构中进行储存,接下来的输送的物料就会打在料打料结构中的物料上,实现料打料,减少后续物料对第一直筒内壁和耐磨层内壁的冲击和磨损,增加第一溜筒的使用寿命。



技术特征:

1.一种装船机溜筒,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船机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溜筒(2)设置有多个,一个第二溜筒(2)套设在另一个第二溜筒(2)外。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船机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溜筒(2)包括第三直筒(201),第三直筒(201)顶部设置有限位挡环(203),第三直筒(201)的外侧底部设置有多个第二凸起(202)。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装船机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筒(101)的外侧底部设置有多个第一凸起(105),第一凸起(105)与最内侧的第二溜筒(2)的限位挡环(203)进行配合,防止第一溜筒(1)从最内侧的第二溜筒(2)内脱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装船机溜筒,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第二溜筒(2)中,内侧的第二溜筒(2)的第二凸起(202)与外侧的第二溜筒(2)的限位挡环(203)进行配合,防止内侧的第二溜筒(2)从外侧的第二溜筒(2)中脱落。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船机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层(106)由耐磨陶瓷制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船机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溜筒(1)和第二溜筒(2)垂直设置。


技术总结
一种装船机溜筒,包括第一溜筒,包括从上向下依次设置的第一直筒、收缩段和第二直筒,第二直筒的直径小于第一直筒的直径,通过收缩段和第二直筒对物料进行收缩;至少一个第二溜筒套设在第一溜筒外;其中,收缩段和第二直筒的内壁设置有耐磨层,用于减少收缩段和第二直筒的磨损;第一直筒和耐磨层内壁间隔设置有多个料打料结构,料打料结构呈环形,且料打料结构的截面呈L型,用于储存部分物料减少后续物料对第一溜筒的冲击、磨损。本技术通过收缩段和第二直筒对物料进行收缩,减少物料对第二溜筒的内壁的冲击,增加第二溜筒的使用寿命,通过料打料结构减少物料对第一溜筒的冲击和磨损,增加第一溜筒的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曾庆光,赵建强,倪一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工力重机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201
技术公布日:2024/6/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81650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