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态金属流量计的标定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02-27  39


本申请的实施例涉及用于测量流量的仪表设备的检定或校正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态金属流量计的标定系统。


背景技术:

1、这里的陈述仅仅提供与本申请有关的背景信息,而不必然地构成现有技术。

2、液态金属流量计可对多种液态金属材料的流量进行测量,为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在使用液态金属流量计对液态金属的流量进行测量前,需要先对液态金属流量计进行标定。


技术实现思路

1、在下文中给出了关于本申请的简要概述,以便提供关于本申请的某些方面的基本理解。应当理解,这个概述并不是关于本申请的穷举性概述。它并不是意图确定本申请的关键或重要部分,也不是意图限定本申请的范围。其目的仅仅是以简化的形式给出某些概念,以此作为稍后论述的更详细描述的前序。

2、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态金属流量计的标定系统,标定系统包括储液容器、标定管路以及稳压容器。储液容器用于存储液态金属。标定管路用于安装待标定的液态金属流量计。稳压容器具有进液口、第一出液口以及第二出液口,进液口用于接收来自储液容器的液态金属,第一出液口用于使液态金属在重力作用下流入标定管路,第二出液口用于使液态金属在重力作用下返回储液容器。其中,稳压容器内部设有分隔件,以将稳压容器内部分隔形成稳压腔和回流腔,进液口和第一出液口与稳压腔流体连通,第二出液口与回流腔流体连通,进入稳压腔内的一部分液态金属能够在溢出后流入回流腔,另一部分液态金属能够经由第一出液口流入标定管路。

3、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标定系统通过分隔件将稳压容器内部分隔形成稳压腔和回流腔,稳压腔内溢出的液态金属流入回流腔,能够使稳压腔内的液态金属的液面保持稳定,从而能够保持稳压腔的恒压,进而能够利用液态金属的重力,为液态金属进入标定管路提供驱动力。



技术特征:

1.一种液态金属流量计的标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包括筒件和环形板件,其中,所述环形板件与所述稳压容器的周壁和所述筒件连接,所述稳压容器的周壁、所述环形板件以及所述筒件设置成共同形成所述稳压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液口与所述稳压腔的底部流体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腔内设有至少一个防波动件,用于减少液体波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腔内设有上部防波动件和下部防波动件,其中,所述上部防波动件位于所述进液口的上方,所述下部防波动件位于所述进液口的下方和所述第一出液口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波动件包括多层环形孔板,相邻两层的所述环形孔板之间存在间隙,且相邻两层的所述环形孔板之间的孔相互错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容器包括本体和设置于所述本体内的导流件,所述导流件用于对所述标定管路的出口处的液态金属进行导流,以使所述液态金属缓慢地流入所述本体。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件包括: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件还包括: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容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导流件与所述本体之间的至少一个测量件安装筒,所述测量件安装筒与所述本体的底部之间存在间隔,以使经由所述导流件进入所述本体的液态金属能够进入所述测量件安装筒。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容器在所述稳压腔的上方的周壁还形成溢流/平衡口,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8.根据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技术总结
本申请的实施例涉及用于测量流量的仪表设备的检定或校正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态金属流量计的标定系统,其包括:存储液态金属的储液容器、安装待标定的液态金属流量计的标定管路和稳压容器。稳压容器有接收来自储液容器的液态金属的进液口、使液态金属在重力下流入标定管路的第一出液口以及液态金属在重力下返回储液容器的第二出液口;其内部还设有将内部分隔成稳压腔和回流腔的分隔件,进液口和第一出液口、第二出液口分别与稳压腔、回流腔流体连通,稳压腔内的液态金属一部分在溢出后流入回流腔,另一部分由第一出液口流入标定管路。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标定系统能够利用重力为液态金属进入标定管路提供驱动力,有利于提高标定的准确性。

技术研发人员:毕可明,孔德宏,宋旭,柴宝华,阎鑫,韩冶,张亚坤,薛松龄,冯波,王泽鸣,朱锦新,闫傲,陈硕,杨斌,王晨龙,崔博文,胡群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6/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81664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