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座椅异响检测房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03-06  9


本技术涉及汽车座椅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座椅异响检测房。


背景技术:

1、现有技术中的汽车座椅异响检测房通常仅包括一个人工门或一个纵向提升门。工人进门前,需要手动打开检测房房门,进入检测房后仍需手动关闭检测房房门,检测完毕后,由于检测房内空间有限,工人需要将装载汽车座椅的推车掉转180°或者倒拉推车,才能推出检测房,且仍需手动打开检测房房门,其不足之处体现在:工人在空间有限的检测房内掉转推车且反复打开、关闭检测房房门,工作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开发出一种汽车座椅异响检测房。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座椅异响检测房,其特征是,包括房体1、进房门3、出房门12和plc;所述的房体1包括金属龙骨18;所述的金属龙骨18中间填充吸音棉21;所述的金属龙骨18的两侧由内至外分别连接吸音穿孔板19和石膏板20;所述的房体1内下部设置吸音地毯16,上部设置静音空调17;所述的房体1开设进口24和出口25;第一传感器2设置在所述的进口24的外侧上方;第二传感器14设置在所述的进口24的内侧上方;第三传感器15设置在所述的出口25的内侧上方;第四传感器11设置在所述的出口25的外侧上方;第一电机4固定设置在所述的进口24一侧的房体1外壁上;第二电机9固定设置在所述的出口25一侧的房体1外壁上;第一滑轨6固定设置在所述的进口24一侧的房体1外壁下部;第二滑轨13固定设置在所述的出口25一侧的房体1外壁下部;所述的进房门3上部固定连接第一齿条5;所述的出房门12上部固定连接第二齿条10;所述的第一齿条5与所述的第一电机4齿轮啮合;所述的第二齿条10与所述的第二电机9齿轮啮合;所述的进房门3与所述的第一滑轨6滑动连接;所述的出房门12与所述的第二滑轨13滑动连接;所述的房体1与地面7之间设置减震器8;所述的第一传感器2、第二传感器14、第三传感器15、第四传感器11、第一电机4和第二电机9分别与所述的plc电连接。

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体现在:由于检测房开设进口和出口,并采用四个传感器检测工人推车的位置,配合plc控制的电机自动打开、关闭进房门和出房门,避免工人在房内调转推车,反复手动打开、关闭房门造成的效率低下。



技术特征:

1.一种汽车座椅异响检测房,其特征是,包括房体(1)、进房门(3)、出房门(12)和plc;所述的房体(1)包括金属龙骨(18);所述的金属龙骨(18)中间填充吸音棉(21);所述的金属龙骨(18)的两侧由内至外分别连接吸音穿孔板(19)和石膏板(20);所述的房体(1)内下部设置吸音地毯(16),上部设置静音空调(17);所述的房体(1)开设进口(24)和出口(25);第一传感器(2)设置在所述的进口(24)的外侧上方;第二传感器(14)设置在所述的进口(24)的内侧上方;第三传感器(15)设置在所述的出口(25)的内侧上方;第四传感器(11)设置在所述的出口(25)的外侧上方;第一电机(4)固定设置在所述的进口(24)一侧的房体(1)外壁上;第二电机(9)固定设置在所述的出口(25)一侧的房体(1)外壁上;第一滑轨(6)固定设置在所述的进口(24)一侧的房体(1)外壁下部;第二滑轨(13)固定设置在所述的出口(25)一侧的房体(1)外壁下部;所述的进房门(3)上部固定连接第一齿条(5);所述的出房门(12)上部固定连接第二齿条(10);所述的第一齿条(5)与所述的第一电机(4)齿轮啮合;所述的第二齿条(10)与所述的第二电机(9)齿轮啮合;所述的进房门(3)与所述的第一滑轨(6)滑动连接;所述的出房门(12)与所述的第二滑轨(13)滑动连接;所述的房体(1)与地面(7)之间设置减震器(8);所述的第一传感器(2)、第二传感器(14)、第三传感器(15)、第四传感器(11)、第一电机(4)和第二电机(9)分别与所述的plc电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座椅异响检测房,属于汽车座椅检测领域,包括房体、进房门、出房门和PLC;房体包括金属龙骨;房体开设进口和出口;第一传感器设置在进口的外侧上方;第二传感器设置在进口的内侧上方;第三传感器设置在出口的内侧上方;第四传感器设置在出口的外侧上方;进房门上部固定连接第一齿条;出房门上部固定连接第二齿条;第一齿条与第一电机齿轮啮合;第二齿条与第二电机齿轮啮合;房体与地面之间设置减震器,由于检测房开设进口和出口,并采用四个传感器检测工人推车的位置,配合PLC控制的电机自动打开、关闭进房门和出房门,避免工人在房内调转推车,反复手动打开、关闭房门造成的效率低下。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良,付海亮,孙凯,张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长春富维安道拓汽车金属零部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025
技术公布日:2024/6/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81697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