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具体为一种护理托手板。
背景技术:
1、血管造影检查是心血管内科较常用的检查方式,是利于造影剂在x光线下能够显影的特点来进行诊断,穿刺部位常经桡动脉穿刺,常用的检查方式一般是将造影剂注入到动脉或者静脉,让造影剂顺着血流流动,在血液流动的过程中拍片子,可清楚的看到动脉或者静脉里有没有狭窄、扩张、血栓等表现,给诊断血管疾病带来方便。
2、在检查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护理托手板,在使用时主要是放置在病床是一侧对患者的手臂进行放置支撑,而现有的托手工具,在摆放使用时不方便移动,无法对托手板进行角度的调整,且现有的托手板上的设置无法根据患者手臂的长短进行调整,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更加方便的护理托手板。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护理托手板,包括托手板和支撑组件,托手板的一侧开设有安装孔,支撑组件的顶部安装有支杆,支杆贯穿安装在安装孔内并延伸至托手板的外侧,支杆位于托手板的外侧端部安装有螺母;托手板的上表面安装有减压垫,托手板的两侧边均设置有调节装置,调节装置用于脉枕的位置调整;支撑组件远离托手板的端部设置有固定装置,固定装置用于将支撑组件固定在病床边沿。
4、由此可见,预先通过固定装置将装置固定在床与床垫中间,通过夹持固定的方式使固定更加稳定,防止现在晃动伸展倾倒的情况,再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支撑组件的高度进行调整,确保患者手臂放置后的不会因为高度问题造成不适,托手板上设置的减压垫具有减压作用,能够再次缓解患者的不适,通过支杆和螺母将托手板可转动的安装在支撑组件的顶部,能够全方面对托手板的方位进行调整,能够更加方便的对托手板的方位角度等做出调整,更具有便捷性,通过调节装置可移动的脉枕不仅能够根据患者的手臂长短进行合适的位置调整,还能够充分暴露动脉波动点,利于操作医生操作及提高桡动脉穿刺成功率。
5、进一步的,固定装置包括固定件、第二螺杆、夹板、引导杆、齿条和捏柄,固定件内开设有固定腔;第二螺杆螺纹安装在固定腔内并贯穿固定件,固定腔内安装有引导杆;固定腔内活动安装有两个夹板,引导杆和第二螺杆贯穿夹板;两个夹板相互靠近的 一侧安装有齿条,第二螺杆位于固定件的外侧端部安装有捏柄。
6、当需要通过固定装置将装置固定在床与床垫中间时,预先将两个夹板分别放置在床沿的上下两侧,通过转动捏柄带动两个夹板相互靠近,直至夹紧床沿,实现固定作用,夹板上设置的齿条能够增加摩擦力,使固定更加牢固,防止因为打滑等导致固定不稳,通过使用固定装置能够 将整个托手板装置稳固固定在床沿和床垫中间,通过夹持固定和 齿条的作用下,使整个装置固定更加牢固,防止出现晃动的情况。
7、进一步的,调节装置包括滑块和伸缩带,托手板的两侧分别开设有滑槽;两个滑槽内均滑动安装有滑块,两个滑块上均安装有伸缩带,两个伸缩带分别安装在脉枕的两侧。
8、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拉动脉枕两侧的伸缩带带动滑块在滑槽内滑动,从而达到脉枕沿着托手板的长度进行移动的目的,通过调节装置能够根据患者的手臂长短进行调整,充分暴露患者的动脉波动点,利于操作医生操作及提高桡动脉穿刺成功率。
9、进一步的,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板、第二支板和第一螺杆,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开设有螺纹孔;两个螺纹孔中间螺纹安装有第一螺杆。
10、在使用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对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的总长度进行调整,根据实际需要对支撑组件的长度进行调整能够更好的适应患者,减少患者手臂托起带来的不适感。
11、进一步的,托手板的侧面为弧形状。
12、弧形设置的托手板能够充分暴露患者的腕关节与桡动脉,有利于操作医生操作及提高桡动脉穿刺成功率,一体化的设置能够防止发生滑动的现象。
13、进一步的,整个护理托手板采用的材质均为防水材质。
14、防水材质的托手板易于清洁和消毒,避免因为消毒不彻底发生交叉感染的情况。
1.一种护理托手板,包括托手板(1)和支撑组件(2),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护理托手板,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护理托手板,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护理托手板,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护理托手板,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护理托手板,其特征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