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颈椎牵引调节器。
背景技术:
1、颈椎病是一种高发的退行性慢性疾病,主要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等引起,常发于长期伏案工作的人群。目前,颈椎病的缓解和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牵引疗法、物理疗法和手术疗法,其中:在颈椎病的早期和中期,牵引疗法由于操作简单、效果明显而备受欢迎。牵引疗法的原理是通过牵引使用者的头部,以使牵引力和反牵引力达到相互平衡,以此使颈部和头部相对固定于生理曲线状态,通过这样的方法用来矫正颈椎曲线歪曲的现象,从而提升疗效。
2、现有技术中对牵引力的调节通过增加砝码以及秤砣来进行,对砝码的添加过程较为麻烦,同时大多情况都依靠医护人员经验进行,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颈椎牵引调节器。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颈椎牵引调节器,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旨在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颈椎牵引调节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坐板,所述坐板的两侧设置有把手,坐板上还固定设置有靠板,所述靠板远离坐板的一侧设置有延伸板,所述延伸板上设置有竖板,所述竖板靠近靠板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块,靠板的顶部还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块上设置有调节模块。
3、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调节模块包括固定安装于竖板后侧的螺杆,所述螺杆贯穿竖板且延伸至固定块的内部,固定块的内部设置有两个连杆,螺杆延伸至固定块内部的部分套设有主动齿轮,两所述连杆的相对面均对应主动齿轮设置有齿条,两连杆上均固定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延伸至坐板的上方且焊接有活动板。
4、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活动板的相对面中部均开设有活动槽,活动槽内滑动设置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底部安装有弧形板。
5、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移动板的顶端还设置有连接绳,固定板的两侧还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中部开设有通槽,所述连接绳通过通槽延伸至固定板的内部,且连接绳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卷曲连接。
6、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竖板的后侧还设置有控制面板,控制面板与驱动电机电性连接。
7、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两所述弧形板的底部均设置有绑带,且绑带上设置有与患者相适配的棉垫。
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9、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弧形板以及螺杆,通过螺杆带动弧形板靠近患者下颚,当其与患者抵触时,添加绑带以及棉垫,而后通过控制面板控制驱动电机工作,从而收放连接绳,进而带动弧形板上移,从而调节患者头部位置,方便快捷,调节精准,无需人工操作。
1.一种颈椎牵引调节器,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坐板(2),所述坐板(2)的两侧设置有把手(3),坐板(2)上还固定设置有靠板(4),所述靠板(4)远离坐板(2)的一侧设置有延伸板(5),所述延伸板(5)上设置有竖板(6),所述竖板(6)靠近靠板(4)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块(7),靠板(4)的顶部还设置有固定板(9),所述固定块(7)上设置有调节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颈椎牵引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模块包括固定安装于竖板(6)后侧的螺杆(15),所述螺杆(15)贯穿竖板(6)且延伸至固定块(7)的内部,固定块(7)的内部设置有两个连杆(17),螺杆(15)延伸至固定块(7)内部的部分套设有主动齿轮,两所述连杆(17)的相对面均对应主动齿轮设置有齿条,两连杆(17)上均固定连接有活动杆(8),所述活动杆(8)延伸至坐板(2)的上方且焊接有活动板(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颈椎牵引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板(10)的相对面中部均开设有活动槽,活动槽内滑动设置有移动板(11),所述移动板(11)的底部安装有弧形板(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颈椎牵引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板(11)的顶端还设置有连接绳(14),固定板(9)的两侧还设置有限位板(16),所述限位板(16)的中部开设有通槽,所述连接绳(14)通过通槽延伸至固定板(9)的内部,且连接绳(14)与驱动电机(13)的输出轴卷曲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颈椎牵引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板(6)的后侧还设置有控制面板,控制面板与驱动电机(13)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颈椎牵引调节器,其特征在于,两所述弧形板(12)的底部均设置有绑带,且绑带上设置有与患者相适配的棉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