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金压铸模具导向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03-14  9


本技术涉及冲压模具,具体为五金压铸模具导向结构。


背景技术:

1、模具是用于加工零件的一种装置,其定位精度和稳定性对于零件的质量和生产效率至关重要,模具导向结构通过确定模具的位置和运动轨迹来实现对零件的精确定位和控制,从而保证了加工后零件的精度和准确性,同时,模具导向结构还可以防止模具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偏移、错位等情况,从而避免了因模具位置不当而引起的浪费和损失。

2、专利号为cn216420831u公开的一种设有导向柱结构的定位模具,通过设置有下模具、下模槽、导向柱本体、升降槽、顶动板、升降件、连通槽、连动件、滑动板、导向定位插槽和复位挤压件,使本设有导向柱结构的定位模具不仅可以进行导向定位,而且在导向柱上下移动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控制脱模机构进行操作,使冲压完毕的模具能够进行脱模操作,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导向柱的使用性能和实用性,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3、在实现本申请过程中,发明人发现该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模具中的导杆在模具运动过程中需要承受一定载荷和摩擦力,如果没有进行适当的润滑,就会容易产生剧烈的摩擦和磨损,长时间的使用会导致导杆表面失去光泽、出现划痕或其他损伤,进而影响导向精度和寿命,而该装置没有对导杆有效的润滑方式,且该装置中导向仅通过四角处的导杆,定位精度不够,故需要对该装置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五金压铸模具导向结构,具备能够自动润滑和精确导向的优点,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五金压铸模具导向结构,包括下模具,所述下模具的上方设置有上模具,所述上模具的底部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导杆,所述下模具的顶端四角处均开设有插槽,所述插槽与导杆的型号相吻合,所述插槽的内壁设置有抹油板,所述抹油板的一侧表面与导杆的表面贴合,所述插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按压板,所述插槽的下方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储油囊,所述储油囊的两侧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出油管,所述出油管的一端与抹油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储油囊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进油管,所述下模具的一侧表面插接有进油管,所述进油管的一端贯穿于储油囊的表面。

3、优选的,所述下模具的顶端开设有冲压槽,所述上模具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冲压块,所述冲压块与冲压槽的型号相吻合,所述下模具的两侧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拉杆,所述拉杆的表面与上模具的两侧表面套接,所述下模具的一侧表面开设有导向槽,所述上模具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表面与导向槽的内壁贴合。

4、优选的,所述空腔的槽底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按压板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

5、优选的,所述按压板位于空腔的内部,且按压板的一侧表面与储油囊的顶端贴合。

6、优选的,所述下模具的一侧表面开设有出油槽,所述下模具的一侧表面安装有废油盒,所述废油盒位于出油槽的下方。

7、优选的,所述进油管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蝴蝶阀,所述进油管的表面转动连接有旋钮,所述旋钮的一端与蝴蝶阀的一端固定连接。

8、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9、1、该五金压铸模具导向结构,通过设置有储油囊、出油管、抹油板、移动板和按压板,当合模时,导杆会插入插槽的内部起到导向作用,当导杆插入到插槽槽底时,会推动移动板,从而使按压板按压储油囊,将储油囊内的润滑液从出油管挤出涂到抹油板上,从而涂在导杆的表面,通过该结构能够在合模过程中对导杆实现自润滑的过程,脱模后,在复位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使移动板和按压板复位,在下一次合模时,能够再次挤压储油囊实现自润滑的过程,以此能够保证导杆得到充分的润滑和维护,以减小摩擦和磨损,提高加工精度和生产效率。

10、2、该五金压铸模具导向结构,通过设置有拉杆、导向槽和导向杆,由于拉杆是固定在下模具的两侧,而上模具的两侧套接在拉杆的表面,从而在合模和脱模过程中,使得上模具和下模具的相对位置不会发生偏移,导向槽是呈现为梯形,在合模和脱模时,导向杆始终位于导向槽的内部,从而保证导杆能精准地插入插槽的内部,以此能够实现合模时导向的精确性,达到提高精度的目的,从而提高加工速度。



技术特征:

1.五金压铸模具导向结构,包括下模具(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具(1)的上方设置有上模具(2),所述上模具(2)的底部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导杆(3),所述下模具(1)的顶端四角处均开设有插槽(4),所述插槽(4)与导杆(3)的型号相吻合,所述插槽(4)的内壁设置有抹油板(5),所述抹油板(5)的一侧表面与导杆(3)的表面贴合,所述插槽(4)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移动板(20),所述移动板(20)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按压板(16),所述插槽(4)的下方开设有空腔(14),所述空腔(1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储油囊(15),所述储油囊(15)的两侧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出油管(17),所述出油管(17)的一端与抹油板(5)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储油囊(15)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进油管(9),所述下模具(1)的一侧表面插接有进油管(9),所述进油管(9)的一端贯穿于储油囊(15)的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五金压铸模具导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具(1)的顶端开设有冲压槽(7),所述上模具(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冲压块(13),所述冲压块(13)与冲压槽(7)的型号相吻合,所述下模具(1)的两侧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拉杆(6),所述拉杆(6)的表面与上模具(2)的两侧表面套接,所述下模具(1)的一侧表面开设有导向槽(11),所述上模具(2)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导向杆(12),所述导向杆(12)的表面与导向槽(11)的内壁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五金压铸模具导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14)的槽底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19),所述复位弹簧(19)的一端与按压板(16)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五金压铸模具导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板(16)位于空腔(14)的内部,且按压板(16)的一侧表面与储油囊(15)的顶端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五金压铸模具导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具(1)的一侧表面开设有出油槽(8),所述下模具(1)的一侧表面安装有废油盒(10),所述废油盒(10)位于出油槽(8)的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五金压铸模具导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管(9)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蝴蝶阀(21),所述进油管(9)的表面转动连接有旋钮(18),所述旋钮(18)的一端与蝴蝶阀(21)的一端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冲压模具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五金压铸模具导向结构,包括下模具,所述下模具的上方设置有上模具,所述上模具的底部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导杆。该五金压铸模具导向结构,当合模时,导杆会插入插槽的内部起到导向作用,当导杆插入到插槽槽底时,会推动移动板,从而使按压板按压储油囊,将储油囊内的润滑液从出油管挤出涂到抹油板上,从而涂在导杆的表面,通过该结构能够在合模过程中对导杆实现自润滑的过程,脱模后,在复位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使移动板和按压板复位,在下一次合模时,能够再次挤压储油囊实现自润滑的过程,以此能够保证导杆得到充分的润滑和维护,以减小摩擦和磨损,提高加工精度和生产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罗可成,陈新员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西燊华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011
技术公布日:2024/6/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81711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