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属于集装箱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集装箱侧壁和集装箱。
背景技术:
1、在运输货物的过程中,散货集装箱的不同组成部位的应力分布情况是不同的。大致来说,箱内散货对箱体侧壁中部产生较大集中载荷,箱体侧壁中部产生较大应力,因此对箱体侧壁中部的强度有更高的要求。
2、现有技术中集装箱一般具有相同厚度侧板或配合均匀排布加强部件的均匀侧壁结构,此种结构存在如下的缺点:侧壁端部与角柱连接,使得侧壁端部不易变形,侧壁中部强度较弱,又往往相对侧壁端部承受更大的集中载荷,由此可能导致散货集装箱涨箱,具体地可能在运输货物的过程中发生侧壁中部变形的问题;而满足侧壁中部的强度要求的集装箱,由于均匀侧壁结构的侧壁端部与侧壁中部的结构基本相同,往往重量大、材料消耗大、制造成本高、运营成本高。
3、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装箱侧壁和集装箱,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在
技术实现要素:
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2、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集装箱侧壁,用于连接至集装箱的同一侧的两个角柱,该集装箱侧壁包括:
3、端侧壁部,两个所述端侧壁部分别用于连接至所述两个角柱;
4、中侧壁部,所述中侧壁部沿所述集装箱的长度方向连接在两个所述端侧壁部之间,
5、其中,所述中侧壁部的强度大于所述端侧壁部的强度,所述中侧壁部的沿所述长度方向的两端各自与所述集装箱侧壁的中心线的距离均大于所述集装箱侧壁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的尺寸的1/8。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侧壁,由于两个端侧壁部分别与角柱连接,使得端侧壁部不易变形,而侧壁中部(即中侧壁部)的强度较弱,又相对于端侧壁部承受更大的集中载荷,使得侧壁中部容易变形,因此要保持集装箱在运输过程中稳固不涨箱,对中侧壁部的强度要求比对端侧壁部的强度要求要大,即在满足中侧壁部的强度的同时,降低对端侧壁部的强度要求,由此,可以在满足集中载荷运输需求,防止集装箱涨箱的同时,降低箱体自重,增加载货重量,节省材料,简化制造工艺,降低制造成本,解决行业痛点。而且,由于端侧壁部的数量为两个,使得降低箱体自重和增加载货重量的效果更加显著。同时中侧壁部的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各自与集装箱侧壁的中心线的距离均大于集装箱侧壁在长度方向上的尺寸的1/8。由此,保证了该中侧壁部具有足够的长度,以保证该中侧壁部的整体强度,提高集装箱侧壁的使用寿命,从整体上降低运营成本。
7、可选地,所述中侧壁部的沿所述长度方向的两端各自与所述集装箱侧壁的所述中心线的距离均大于所述集装箱侧壁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的尺寸的1/6;
8、可选地,所述中侧壁部的沿所述长度方向的两端各自与所述集装箱侧壁的所述中心线的距离均大于所述集装箱侧壁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的尺寸的1/5。
9、可选地,
10、所述中侧壁部沿所述集装箱的长度方向通过焊缝连接在两个所述端侧壁部之间;并且/或者
11、所述中侧壁部的沿所述长度方向的两端各自与所述集装箱侧壁的所述中心线的距离均小于所述集装箱侧壁在长度方向上的尺寸的5/12。
12、可选地,所述中侧壁部的厚度大于所述端侧壁部的厚度。
13、可选地,所述集装箱侧壁还包括两个或多个间隔设置的加强部,所述加强部在所述中侧壁部的设置密度大于在所述端侧壁部上的设置密度。
14、可选地,
15、所述端侧壁部和所述中侧壁部均构造为平板;或者
16、所述端侧壁部和所述中侧壁部均构造为波纹板。
17、可选地,所述集装箱侧壁还包括两个或多个间隔设置的加强部,所述加强部沿所述集装箱的高度方向延伸,
18、所述加强部在所述中侧壁部沿所述长度方向均匀设置,
19、所述加强部在所述端侧壁部沿所述长度方向均匀设置。
20、可选地,所述加强部为立柱或c型梁。
21、可选地,
22、所述端侧壁部和所述中侧壁部均构造为平板;或者
23、所述端侧壁部和所述中侧壁部均构造为波纹板,所述波纹板包括第一平板、第二平板和位于所述第一平板和所述第二平板之间的倾斜连接板,所述第一平板比所述第二平板更靠近所述集装箱的内部,所述加强部连接至两个相邻的所述倾斜连接板。
24、可选地,当所述端侧壁部和所述中侧壁部均构造为波纹板时,所述加强部连接至与同一个所述第二平板连接的两个相邻的所述倾斜连接板,
25、所述加强部的截面为波纹形;并且/或者
26、所述加强部的截面为平板形。
27、可选地,所述加强部在所述集装箱的宽度方向上不超出所述第一平板和所述第二平板限定的范围。
28、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集装箱。该集装箱包括上述任一方案所述的集装箱侧壁。
2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的集装箱,能够起到与上述第一方面的集装箱侧壁相类似的技术效果。
1.一种集装箱侧壁,用于连接至集装箱的同一侧的两个角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箱侧壁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侧壁,其特征在于,所述中侧壁部的沿所述长度方向的两端各自与所述集装箱侧壁的所述中心线的距离均大于所述集装箱侧壁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的尺寸的1/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装箱侧壁,其特征在于,所述中侧壁部的沿所述长度方向的两端各自与所述集装箱侧壁的所述中心线的距离均大于所述集装箱侧壁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的尺寸的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侧壁,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侧壁,其特征在于,所述中侧壁部的厚度大于所述端侧壁部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侧壁,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箱侧壁还包括两个或多个间隔设置的加强部,所述加强部在所述中侧壁部的设置密度大于在所述端侧壁部上的设置密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集装箱侧壁,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集装箱侧壁,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箱侧壁还包括两个或多个间隔设置的加强部,所述加强部沿所述集装箱的高度方向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集装箱侧壁,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为立柱或c型梁。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装箱侧壁,其特征在于,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集装箱侧壁,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端侧壁部和所述中侧壁部均构造为波纹板时,所述加强部连接至与同一个所述第二平板连接的两个相邻的所述倾斜连接板,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集装箱侧壁,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在所述集装箱的宽度方向上不超出所述第一平板和所述第二平板限定的范围。
13.一种集装箱,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集装箱侧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