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脱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03-15  8


本技术涉及污泥处理,特别是涉及了一种高压脱水装置。


背景技术:

1、污泥经浓缩、消化后,尚有约95%~97%的含水率,体积仍很大,污泥脱水可进一步去除污泥中的空隙水和毛细水,以至于减少其体积,经过现有技术脱水处理后,污泥含水率虽能降低到70%~80%,但仍需经过二次压滤或焚烧等工序进行再处理才能满足环保排放要求,其成本较高,已成为运营水厂成本最高的工序之一;

2、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13895586u)公开了一种具有高压板框的污泥脱水装置,其中记载了:“包括一级过滤箱,所述一级过滤箱左侧面顶部固定插接有第一输入管,所述一级过滤箱的左侧面底部固定插接安装有第一出水管,所述一级过滤箱的底面固定安装有支撑腿”,并提出了:“现有的高压板框污泥脱水装置大多只有一级脱水,缺乏多级脱水的功能,降低了对污泥脱水的效率,脱水不干净会造成水资源浪费的问题”的技术不足。

3、综合上述,可知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现有污泥脱水装置脱水效率较低,通常是对污泥整体进行直接进行高压脱水,缺乏多级分层脱水功能,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高压脱水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高压脱水装置,通过整体的结构配合设计,使得对待脱水污泥进行多级反复加压脱水后,能够使污泥含水量降至满足环保排放要求,进而无需再经过二次压滤或焚烧等工序,有效降低成本。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

3、一种高压脱水装置,其应用于污泥脱水处理;

4、包括立架,所述立架的底端固定有底架,所述立架上端的内侧设置有液压设备,所述液压设备的下端设置有压头,所述立架下端的内侧设置有滤框组件,所述立架下端的内侧且位于滤框组件的外侧固定有护栏,所述底架的上端对称固定有导轨,所述底架远离立架的一端且位于两个导轨之间还设置有伸缩气缸,所述伸缩气缸的伸缩端与滤框组件连接,所述立架靠近伸缩气缸的一端且位于立架的内部还设置有挡板组件。

5、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的高压脱水装置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滤框组件包括搭载框架,所述立架下端的内侧设置有搭载框架,所述搭载框架的底端对称固定有滑座,两个所述滑座分别位于两个导轨内侧并与导轨滑动连接,所述搭载框架的上端固定有压滤框,所述压滤框的内侧放置有转运框,所述伸缩气缸的伸缩端与搭载框架安装连接。

6、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的高压脱水装置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挡板组件包括限位挡板,所述立架靠近伸缩气缸的一端且位于立架的内部对称滑动连接有限位挡板,两个所述限位挡板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对称固定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立架固定,两个所述限位挡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对称固定有磁铁。

7、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的高压脱水装置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底架远离立架一端的上端且位于底架的两侧均固定有固定座,每个所述固定座的上端均固定有延伸座,所述延伸座上端滑动连接有拉杆,所述拉杆上端的外侧与延伸座之间固定有第二弹簧。

8、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的高压脱水装置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搭载框架靠近伸缩气缸的一端还固定有方形框座,所述方形框座内部转动连接有双向螺纹杆,所述方形框座内侧对称滑动连接有方形滑条,两个所述方形滑条均与双向螺纹杆螺纹连接,两个所述方形滑条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拉杆滑动连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的高压脱水装置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双向螺纹杆的外侧且位于方形框座内侧的中心处还固定有第一锥齿轮,所述方形框座上端的中心处固定有顶架,所述顶架内部的中心处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底端固定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合连接,所述转轴的上端固定有第一平齿轮,所述方形框座的上端且位于顶架的内侧还固定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贯穿顶架并固定有第二平齿轮,所述第二平齿轮与第一平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顶架转动连接。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以下有益效果:

1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压脱水装置,通过整体的结构配合设计,使得对待脱水污泥进行多级反复加压脱水后,能够使污泥含水量降至满足环保排放要求,进而无需再经过二次压滤或焚烧等工序,有效降低成本。



技术特征:

1.一种高压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架(1),所述立架(1)的底端固定有底架(5),所述立架(1)上端的内侧设置有液压设备(2),所述液压设备(2)的下端设置有压头(3),所述立架(1)下端的内侧设置有滤框组件,所述立架(1)下端的内侧且位于滤框组件的外侧固定有护栏(4),所述底架(5)的上端对称固定有导轨(6),所述底架(5)远离立架(1)的一端且位于两个导轨(6)之间还设置有伸缩气缸(7),所述伸缩气缸(7)的伸缩端与滤框组件连接,所述立架(1)靠近伸缩气缸(7)的一端且位于立架(1)的内部还设置有挡板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框组件包括搭载框架(8),所述立架(1)下端的内侧设置有搭载框架(8),所述搭载框架(8)的底端对称固定有滑座(9),两个所述滑座(9)分别位于两个导轨(6)内侧并与导轨(6)滑动连接,所述搭载框架(8)的上端固定有压滤框(10),所述压滤框(10)的内侧放置有转运框(11),所述伸缩气缸(7)的伸缩端与搭载框架(8)安装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组件包括限位挡板(12),所述立架(1)靠近伸缩气缸(7)的一端且位于立架(1)的内部对称滑动连接有限位挡板(12),两个所述限位挡板(12)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对称固定有第一弹簧(13),所述第一弹簧(13)的另一端与立架(1)固定,两个所述限位挡板(12)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对称固定有磁铁(14)。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压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5)远离立架(1)一端的上端且位于底架(5)的两侧均固定有固定座(15),每个所述固定座(15)的上端均固定有延伸座(16),所述延伸座(16)上端滑动连接有拉杆(20),所述拉杆(20)上端的外侧与延伸座(16)之间固定有第二弹簧(2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压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搭载框架(8)靠近伸缩气缸(7)的一端还固定有方形框座(17),所述方形框座(17)内部转动连接有双向螺纹杆(18),所述方形框座(17)内侧对称滑动连接有方形滑条(19),两个所述方形滑条(19)均与双向螺纹杆(18)螺纹连接,两个所述方形滑条(19)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拉杆(20)滑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压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螺纹杆(18)的外侧且位于方形框座(17)内侧的中心处还固定有第一锥齿轮(22),所述方形框座(17)上端的中心处固定有顶架(23),所述顶架(23)内部的中心处转动连接有转轴(24),所述转轴(24)的底端固定有第二锥齿轮(25),所述第二锥齿轮(25)与第一锥齿轮(22)啮合连接,所述转轴(24)的上端固定有第一平齿轮(26),所述方形框座(17)的上端且位于顶架(23)的内侧还固定有电机(27),所述电机(27)的输出端贯穿顶架(23)并固定有第二平齿轮(28),所述第二平齿轮(28)与第一平齿轮(26)啮合连接,所述电机(27)的输出端与顶架(23)转动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压脱水装置,涉及污泥处理技术领域,包括立架,立架的底端固定有底架,立架上端的内侧设置有液压设备,液压设备的下端设置有压头,立架下端的内侧设置有滤框组件,底架的上端对称固定有导轨,底架远离立架的一端且位于两个导轨之间还设置有伸缩气缸,伸缩气缸的伸缩端与滤框组件连接。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高压脱水装置,通过整体的结构配合设计,使得对待脱水污泥进行多级反复加压脱水后,能够使污泥含水量降至满足环保排放要求,进而无需再经过二次压滤或焚烧等工序,有效降低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林,易耀平,朱建川,张沛,余文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建生态环境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008
技术公布日:2024/6/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81715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