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声学输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03-15  10


本说明书涉及声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声学输出装置。


背景技术:

1、声音输出包括低频、中频及高频,现有声学输出装置的高频输出普遍不足,影响其音质表现。特别是在骨传导声学领域,骨传导对高频声音的传递衰减较大,更迫切地需要高频输出的提升。

2、因此,希望提出一种能够提升高频输出的声学输出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之一提供一种声学输出装置,包括:骨导发声单元,用于产生经由骨头传递到人耳且在不高于1khz的频率范围内具有至少一个谐振峰的骨导声波;以及压电发声单元,用于产生在不低于6khz的范围内具有至少一个谐振峰的声波。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声学输出装置通过采用压电发声单元,补充高频的声音输出,拓展了声学输出装置的频响范围,以达到主观听感上声音更通透、细节更丰富的目标。

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电发声单元设置在所述声学输出装置的壳体上与人脸贴靠的侧壁,所述压电发声单元产生骨导声波并传输至人脸。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压电发声单元直接与人脸贴靠或者通过壳体上与人脸贴靠的侧壁间接与人脸贴靠,提高高频骨导声波的传递效率。

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电发声单元设置于所述与人脸接触的侧壁朝向人脸的一侧或嵌设与所述壳体上与人脸接触的侧壁上;所述压电发声单元为板状,所述压电发声单元的边缘与所述侧壁固定。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呈板状结构的压电发声单元直接与人脸贴靠,提高高频骨导声波的传递效率。

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电发声单元包括压电件及与所述压电件连接的振动板,所述振动板与所述与人脸接触的侧壁固定,所述压电件振动以带动所述振动板振动以产生骨导声波。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压电发声单元通过振动板将压电件的振动传递至壳体与人脸接触的侧壁上,在提高高频骨导声波的传递效率的同时,将压电发声单元设置于壳体内部可以起到对压电元件的保护作用。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电发声单元放置在所述声学输出装置的壳体不与人脸贴靠的位置,所述压电发声单元产生的机械振动传递到所述壳体,所述压电发声单元或所述壳体产生声波。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压电发声单元振动带动自身附近的空气振动产生气导声波,以及压电发声单元将振动传递至壳体,壳体振动带动产生机械振动,通过与人脸接触的侧壁将机械振动传递至用户,同时壳体的机械振动带动自身附近的空气振动产生气导声波,以此来对声学输出装置的声学输出效果进行补偿。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电发声单元为板状或条状结构,所述压电发声单元的一端与所述声学输出装置的壳体连接,所述压电发声单元的另一端悬空设置在所述壳体中,所述压电发声单元振动产生气导声波。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压电发声单元振动带动其附近的空气产生振动,可以提供气导声波。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电发声单元包括压电件及与所述压电件连接的振膜,所述压电件驱动所述振膜振动以产生气导声波,所述振膜与所述骨导发声单元的振动方向垂直。压电件振动带动振膜产生振动,从而产生气导声波,将振膜的振动方向与骨导发声单元的振动方向垂直设置,可以有效降低骨导发声单元对振膜的振动产生影响。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声学输出装置还包括气导发声单元,用于产生在不高于500hz频率范围内具有谐振峰的气导声波。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声学输出装置可以同时具有气导发声单元、骨导发声单元和压电发声单元,其中,气导发声单元主要用于低频输出,骨导发声单元主要用于中频输出,压电发声单元主要用于高频输出,使声学输出装置的输出的声音可以覆盖低频至高频,且在全频段范围内声音输出强度均能得到提升,从而有效改善整体音质。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导发声单元包括振膜,所述振膜的振动方向与所述骨导发声单元的振动方向垂直。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电发声单元振动产生气导声波,所述压电发声单元与所述气导发声单元堆叠放置或并排放置,所述气导发声单元的振动方向与所述骨导发声单元的振动方向垂直。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电发声单元包括压电件,所述骨导发声单元和所述压电件在相同激励电压的驱动下振动。由于压电件自身的谐振频率较高,压电件主要产生高频声波,相应地,产生的低频和中高频声波成分较少,有利于压电发声单元与骨导发声单元的配合,从而使得声学输出装置可以在不设置分频电路的前提下就可以实现骨导发声单元输出高频、中高频、低频的声波以及压电发声单元输出高频声波,使得声学输出装置在各频段均具有较好的声学输出效果。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声学输出装置还包括分频电路,所述分频电路基于第一分频点分频产生第一频率范围信号和第二频率范围信号,所述第一频率范围信号用于驱动所述骨导发声单元,所述第二频率范围信号用于驱动所述压电发声单元。利用分频电路生成不同频率范围的信号,分别用于驱动骨导发声单元和压电发声单元,使骨导发声单元集中产生中频声波,使压电发声单元集中产生高频声波,以补偿声学输出装置的高频输出。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声学输出装置包括气导发声单元,所述分频电路基于第二分频点对所述第一频率信号进行分频产生第一子频率范围信号和第二子频率范围信号,所述第一子频率范围信号用于驱动所述气导发声单元,所述第二子频率范围信号用于驱动所述骨导发声单元,其中,所述第二分频点小于所述第一分频点。



技术特征:

1.一种声学输出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学输出装置,其中,所述压电发声单元设置在所述声学输出装置的壳体上与人脸贴靠的侧壁,所述压电发声单元产生骨导声波并传输至人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声学输出装置,其中,所述压电发声单元设置于所述与人脸接触的侧壁朝向人脸的一侧或嵌设与所述壳体上与人脸接触的侧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声学输出装置,其中,所述压电发声单元包括压电件及与所述压电件连接的振动板,所述振动板与所述与人脸接触的侧壁固定,所述压电件振动以带动所述振动板振动以产生骨导声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学输出装置,其中,所述压电发声单元放置在所述声学输出装置的壳体不与人脸贴靠的位置,所述压电发声单元产生的机械振动传递到所述壳体,所述压电发声单元或所述壳体产生声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声学输出装置,其中,所述压电发声单元为板状或条状结构,所述压电发声单元的一端与所述声学输出装置的壳体连接,所述压电发声单元的另一端悬空设置在所述壳体中,所述压电发声单元振动产生气导声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学输出装置,其中,所述压电发声单元包括压电件及与所述压电件连接的振膜,所述压电件驱动所述振膜振动以产生气导声波,所述振膜与所述骨导发声单元的振动方向垂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学输出装置,所述声学输出装置还包括气导发声单元,用于产生在不高于500hz频率范围内具有谐振峰的气导声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声学输出装置,其中,所述气导发声单元包括振膜,所述振膜的振动方向与所述骨导发声单元的振动方向垂直。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声学输出装置,所述压电发声单元振动产生气导声波,所述压电发声单元与所述气导发声单元堆叠放置或并排放置,所述气导发声单元的振动方向与所述骨导发声单元的振动方向垂直。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学输出装置,所述压电发声单元包括压电件,所述骨导发声单元和所述压电件在相同激励电压的驱动下振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学输出装置,所述声学输出装置还包括分频电路,所述分频电路基于第一分频点分频产生第一频率范围信号和第二频率范围信号,所述第一频率范围信号用于驱动所述骨导发声单元,所述第二频率范围信号用于驱动所述压电发声单元。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声学输出装置,所述声学输出装置包括气导发声单元,所述分频电路基于第二分频点对所述第一频率信号进行分频产生第一子频率范围信号和第二子频率范围信号,所述第一子频率范围信号用于驱动所述气导发声单元,所述第二子频率范围信号用于驱动所述骨导发声单元,其中,所述第二分频点小于所述第一分频点。


技术总结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声学输出装置,包括:骨导发声单元,用于产生经由骨头传递到人耳且在不高于1kHz的频率范围内具有至少一个谐振峰的骨导声波;以及压电发声单元,用于产生在不低于6kHz的范围内具有至少一个谐振峰的声波。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声学输出装置通过采用压电发声单元,补充高频的声音输出,拓展了声学输出装置的频响范围,以达到主观听感上声音更通透、细节更丰富的目标。

技术研发人员:朱光远,张磊,付峻江,齐心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韶音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6/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81715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