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冷电池及电池模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03-16  10


本技术涉及电池热管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液冷电池及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1、电池散热技术,也叫热管理冷却技术,实质是通过冷却媒介把电池内部的热量传递到外界环境中,从而降低电池内部温度的热交换过程。目前大规模应用在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尤其是集装箱式储能系统内。二次电池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对温度十分敏感。因此散热的目的是为电池提供一个舒适的工作温度。当二次电池温度过高时,电池内部会发生固态电解质界面膜(sei膜)分解等一系列副反应,极大地影响电池寿命。

2、相关技术中,液冷电池包结构的液冷板布置在电池壳体的外侧,和电池的接触面较小,由于电池快充产生大量热,需要液冷系统把这些热量带走,因此无法满足目前对充电速度越来越快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液冷电池及电池模组,以解决相关技术中液冷电池包结构的液冷板布置在电池壳体的底部,和电池的接触面较小,无法满足目前对充电速度越来越快的要求的问题。

2、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液冷电池,其包括:

3、电池壳体,所述电池壳体开设有两个通孔;

4、多个框板,所述框板具有电芯凹槽,任意相邻两个所述框板相互面向的侧壁贴合设置,且多个所述框板固定于所述电池壳体内,并与所述电池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一冷却空腔;

5、所述两个通孔分别作为进水孔和出水孔,并与第一冷却空腔相连通;

6、任意相邻两个所述框板未相互贴合的侧壁均设置有第一外翻边,所述第一外翻边用于封闭第一冷却空腔。

7、一些实施例中,沿多个所述框板并排方向,起始端和末尾端的所述框板的三个所述第一外翻边一体成型。

8、一些实施例中,任意相邻两个所述框板相互贴合的侧壁均设置有第二外翻边,两个所述第二外翻边贴合设置,使两个所述框板相互面向的侧壁之间形成第二冷却空腔,所述第二冷却空腔与所述第一冷却空腔连通。

9、一些实施例中,于每个所述框板中,所述第一外翻边和所述第二外翻边一体成型。

10、一些实施例中,任意相邻两个所述框板贴合的侧壁沿相互远离的方向均凸设有冷却通道,所述冷却通道的两端均与所述第一冷却空腔连通。

11、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却通道呈s形或几字形设置。

12、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却通道的横截面呈矩形或弧形状设置。

13、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框板腾空固定于所述电池壳体内。

14、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壳体的相对两外侧壁均设置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的内部均开设有集流腔室,两个所述集流腔室与两个所述通孔一一对应,并与对应的通孔连通。

15、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其包括如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液冷电池。

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通过框板贴合设置,并固定于电池壳体内,且在两个框板未贴合的侧壁均设置有第一外翻边,其第一外翻边可以封闭框板与电池壳体之间的第一冷却空腔,即可防止冷却液进入框板内的电芯;随后通过两个通孔与第一冷却空腔连通,实现电池壳体内冷却液的流动,对框板内的电芯进行大面、小面和底面的散热工作;改善了传统液冷板在电池壳体外,且仅对电池壳体的底部进行散热工作,其散热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液冷电池,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电池,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电池,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冷电池,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电池,其特征在于: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冷电池,其特征在于: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冷电池,其特征在于: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电池,其特征在于: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电池,其特征在于:

10.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液冷电池。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液冷电池及电池模组,其包括:电池壳体,所述电池壳体开设有两个通孔;多个框板,所述框板具有电芯凹槽,任意相邻两个所述框板相互面向的侧壁贴合设置,且多个所述框板固定于所述电池壳体内,并与所述电池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一冷却空腔;所述两个通孔分别作为进水孔和出水孔,并与第一冷却空腔相连通;任意相邻两个所述框板未相互贴合的侧壁均设置有第一外翻边,所述第一外翻边用于封闭第一冷却空腔。通过在电池壳体内设置第一冷却空腔,对框板内的电芯进行大面、小面和底面的散热工作;改善了传统液冷板在电池壳体外,且仅对电池壳体的底部进行散热工作,其散热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杨晓枫,曹楷,曹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瑞浦青创新能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926
技术公布日:2024/6/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81721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