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煤矿综采工作面支护、辅助设备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机头尾移溜装置。
背景技术:
1、我国把厚度小于1.3m的煤层划归为薄煤层,厚度小于0.8m的煤层属于极薄煤层。研究薄煤层高效开采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据资料统计,我国厚度在1.3m及以下薄煤层的开采储量约有60多亿吨。大约占全国煤炭总量的18%。而现在薄煤层的产量只占全国煤量的32%。随着中厚煤层的不断开采,薄煤层储量所占比列就越大,因此,合理开采对回收煤炭资源,延长矿井寿命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而薄煤层的开采受空间限制,开采设备、支护设备、运输设备等配合、配套就尤为重要。
3、薄煤层采煤机、刮板机、液压支架的三机配套因煤层厚度的原因,在三机配套过程中刮板输送机的机头、机尾被安置在巷道内。刮板机机头、机尾包含着电机、减速器等部件,重量较大。给刮板输送机的移动带来难题。常规的处置办法为回柱绞车辅助移动、单体柱的辅助移动和笨重的端头支架等方式。回柱绞车或者单体柱的移动方式较为繁琐,且劳动强度大。端头支架的移动方式则成本高且笨重,搬家倒面困难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操作简便、成本低廉、运输方便的机头尾移溜装置,能够完美解决刮板输送机机头机尾的移动。
2、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提供一种机头尾移溜装置,包括底座、铰接在底座上的立柱以及驱动立柱上下摆动的调整千斤顶,还包括横向的推移杆以及将推移杆向底座一侧推动的推移千斤顶。
3、本方案中通过调整千斤顶的伸缩来调整立柱的角度,使立柱上端顶在巷道顶板上形成戗柱支撑,来给推移过程提供支点和足够的摩擦力。立柱升起支撑巷道顶板后,推移千斤顶伸出,从而推动刮板输送机的机头、机尾移动。
4、作为优化,所述推移千斤顶的一端与底座铰接,另一端与推移杆铰接。本方案中推移千斤顶通过两端的铰接结构来实现推移杆相对于底座的移动。
5、作为优化,所述推移杆远离底座的一端固接有十字头,所述十字头上开有连接孔。本方案中通过十字头与刮板输送机机头、机尾连接。
6、作为优化,所述底座上开有容纳推移杆的容纳槽。本方案中的容纳槽将推移杆设置在底座的中间位置,便于推动使受力点位于底座中部。
7、作为优化,所述底座上开有导向槽,所述推移杆横向滑接在导向槽内。本方案中设置的导向槽对推移杆起到导向作用。
8、作为优化,所述立柱设置有两个且并排设置,两个立柱之间连接有连杆,所述调整千斤顶一端与底座铰接,另一端与连杆铰接。本方案中通过两个立柱实现支撑巷道顶板,不仅给刮板输送机的移动提供支点,而且能够支护巷道顶板。
9、作为优化,所述立柱的上端固接有向上凸起的圆盘。本方案中的圆盘与巷道顶板贴合。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机头尾移溜装置,通过立柱上端顶在巷道顶板上形成戗柱支撑,给推移过程提供支点和足够的摩擦力,而且能够支护巷道顶板,通过推移千斤顶推动刮板输送机的机头、机尾实现移动,操作简便、成本低廉、运输方便。
1.一种机头尾移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铰接在底座(1)上的立柱(4)以及驱动立柱(4)上下摆动的调整千斤顶(6),还包括横向的推移杆(2)以及将推移杆(2)向底座(1)一侧推动的推移千斤顶(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头尾移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4)设置有两个且并排设置,两个立柱(4)之间连接有连杆(5),所述调整千斤顶(6)一端与底座(1)铰接,另一端与连杆(5)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头尾移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4)的上端固接有向上凸起的圆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头尾移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4)通过调整千斤顶(6)调整与巷道底板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