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属于市政交通,具体涉及一种轻质型透水市政道路结构。
背景技术:
1、透水道路因其环保性和生态性越来越多的受到推广。例如市政道路建设时,通过道路结构的设置,用于将透水道路在软土地基铺筑施工时,减轻填土荷载,减少地基附加应力和工后沉降,减少路面不均匀沉降、起伏、开裂缝等问题,以便道路正常使用。
2、在公开号为cn210395013u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轻质型透水道路结构,支撑块体上部为倒梯形块体,中间为长方形块体,下部为与上部对称的梯形块体,在中间的长方形块体上设置有管孔,管道位于管孔内,支撑块体用于保护管道,同时起到支撑砂石层的作用;虽然上述道路结构解决了管道的保护,但是上述的道路结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支撑体块与砂石层填埋时,支撑体块缺乏稳定组件,从而导致支撑体块不能很好的与砂石层之间稳定连接,造成长时间支撑体块与砂石层之间仍然存在裂缝,降低了道路结构的实用性,影响道路结构的安全使用。
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中提出一种轻质型透水市政道路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轻质型透水市政道路结构,具有能够实现将支撑体与砂石填充层之间稳定连接的特点。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轻质型透水市政道路结构,包括:
4、轻质路基,所述轻质路基上安装有支撑体,所述支撑体内安装有管道,所述轻质路基相邻于支撑体的一侧铺设有砂石填充层,所述砂石填充层上铺设有透水混凝土基;
5、稳定组件,用于将管道与砂石填充层之间稳定安装,所述稳定组件包括连接在支撑体一侧的两个连接板以及铰接在两个连接板一侧的稳定基板,且稳定基板的外部与砂石填充层相接触,并且两个连接板的设置,使其连接板与支撑体之间呈h形结构,具有较高的抗弯能力,使得支撑体与砂石填充层之间稳定安装。
6、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轻质型透水市政道路结构优选的,所述支撑体的顶端还固定有呈三角形的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顶端固定有软垫,通过安装腔的设置,使得安装腔外部截面与砂石填充层之间紧密贴合,并且软垫自身吸收压力然后变形,增强与砂石填充层之间的接触面,有利于支撑体与砂石填充层稳定连接。
7、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轻质型透水市政道路结构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的一侧还开设有定位槽,所述支撑体的一侧开设有供连接板插入的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固定有与定位槽相配合的定位块,并且连接板插入至安装腔内,在连接板移动过程中定位块插入至定位槽内,用于对连接板与支撑体之间定位安装。
8、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轻质型透水市政道路结构优选的,所述稳定基板的一侧还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内转动安装有转动柱,所述连接板的底部插入至所述通槽内并与转动柱的外部套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轻质型透水市政道路结构优选的,所述管道与支撑体之间设置有防护组件,所述防护组件包括开设在支撑体内的支撑腔及套设在管道外部的硅胶圈,所述硅胶圈的外部由内而外依次套接有软垫圈和支撑环,所述支撑环的外部与支撑腔内壁固定连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轻质型透水市政道路结构优选的,所述稳定基板的顶端还开设有多个导向槽,且多个导向槽等距离分布。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1、通过稳定组件的设置,有利于实现将支撑体与砂石填充层之间稳定连接,从而解决了支撑体不能很好的与砂石填充层之间稳定连接,导致长时间支撑体与砂石填充层之间任然存在裂缝的问题,大大的提升了道路结构的实用性。
13、2、通过防护组件的设置,能够实现对管道起到防护的效果,避免了管道在进行安装时外部与支撑体之间产生磨损造成损坏的情况,可增强管道的安全性,进一步提升了道路结构的实用性。
1.一种轻质型透水市政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质型透水市政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12)的顶端还固定有呈三角形的安装腔(24),所述安装腔(24)的顶端固定有软垫。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质型透水市政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21)的一侧还开设有定位槽(25),所述支撑体(12)的一侧开设有供连接板(21)插入的安装腔(24),所述安装腔(24)内固定有与定位槽(25)相配合的定位块(2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质型透水市政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基板(22)的一侧还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内转动安装有转动柱(26),所述连接板(21)的底部插入至所述通槽内并与转动柱(26)的外部套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质型透水市政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13)与支撑体(12)之间设置有防护组件(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轻质型透水市政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基板(22)的顶端还开设有多个导向槽(27),且多个导向槽(27)等距离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