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红外线足疗桶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03-24  20


本技术涉及足疗桶,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功能红外线足疗桶。


背景技术:

1、足部按摩是中国医学传统按摩方法,早在几千年前的《黄帝内经》就有详细记载,足部分布着对应人体各曾位的反射区,通过对“人体第二心脏”——足掌部反射区的按摩和刺激,增强人体足部自身血液循环,疏通经络,运行气血,让人体产生抗体,恢复机体功能,调动人体自愈能力。足部按摩保健是一种不吃药、不打针、不动手术的自我保健疗法;因而足疗桶主体就此诞生,一般的足疗桶主体足只能对足底进行按摩或红外线治疗,不能够对伸入足疗桶主体的腿部进行同时按摩来增加促进治疗者的全身血液循环和腿部肌肉的放松,因而不能提高治疗者的足疗效果和舒适度。

2、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告号为cn208659881u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红外线足疗桶,包括底板、足疗桶主体、电机、热气通孔和从动轮,所述底板顶端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足疗桶主体,足疗桶主体底端的一侧设有动力壳体,所述足疗桶主体远离动力壳体一侧的底端安装有热力壳体,热力壳体内部的底端固定有加热丝,所述热力壳体与动力壳体之间的侧壁上通过轴承安装有等间距的按摩筒,按摩筒靠近动力壳体的一端延伸至动力壳体的内部并安装有从动轮,所述热力壳体与动力壳体上方的足疗桶主体内侧壁上皆设有杀菌腔,杀菌腔的内壁上设有等间距的杀菌管,所述按摩筒一侧的动力壳体内壁上固定有存储板,存储板靠近按摩筒一侧的中心位置处设有升降腔,所述升降腔内部的顶端安装有气缸,气缸的输出端安装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一侧的外壁上固定有脚放置板,所述升降腔两侧的存储板内壁上皆设有存放槽,存放槽的内部安装有红外线发生器,所述存储板一侧的动力壳体内部设有电机,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安装有主动轮,且主动轮通过皮带与从动轮连接,所述足疗桶主体的顶端固定有足疗桶主体顶板,足疗桶主体顶板顶端的一侧设有控制面板,且控制面板的输出端分别与电机的输入端、气缸的输入端、红外线发生器的输入端以及加热丝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足疗桶主体顶板下方的足疗桶主体侧壁上设有相互对称的脚放置口,所述脚放置口下方的足疗桶主体侧壁上皆安装有储物槽。

3、上述现有技术的专利在主要是在足疗桶主体内设置有用来按摩足底的按摩桶和红外线来对足底进行按摩治疗,其不能对伸入足疗桶主体的腿部和足底进行同时按摩来提高治疗者的血液循环和腿部肌肉的放松,因而不能提高治疗者的足疗效果和舒适度。

4、鉴于此,提出一种多功能红外线足疗桶,以解决上述所阐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红外线足疗桶,用以解决现有的足疗桶主体不能够对伸入足疗桶主体的腿部进行同时按摩来增加促进治疗者的全身血液循环和腿部肌肉的放松,因而不能提高治疗者的足疗效果和舒适度的技术问题。

2、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红外线足疗桶,包括足疗桶主体,所述足疗桶主体内设有足疗腔,所述足疗腔内壁中设有多个红外线发生器,所述足疗腔底部设有足底按摩机构,所述足疗腔两侧内壁中对称设有第一空腔和第一电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竖直设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左右两侧间隔设有多个第一锥形凸起,所述第一电机腔内设有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穿入所述第一空腔内与所述转动杆的下端连接,所述转动杆的上端通过第一轴承与所述第一空腔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足疗腔的内壁中设有多个可左右移动复位的按摩杆,所述按摩杆的一端穿入所述第一空腔内与所述第一锥形凸起平行设置,所述按摩杆的另一端穿入所述足疗腔内。

3、可选地,所述足疗腔内壁中均设有通孔和弹簧放置腔,所述通孔和所述弹簧放置腔重合连通,所述弹簧放置腔的直径比所述通孔直径大,所述弹簧放置腔内设有弹簧,所述按摩杆穿过所述通孔并套设有所述弹簧,所述按摩杆穿入所述通孔的部分固定套设有限位盘,所述弹簧靠近第一空腔的一端与所述限位盘连接,所述弹簧靠近足疗腔的一端与所述弹簧放置腔靠近所述足疗腔的一侧的内边缘固定连接。

4、可选地,所述足疗腔底部左侧内壁中设有第二电机腔,所述足底按摩机构包括第二驱动电机和按摩滚筒,所述第二驱动电机设于所述第二电机腔内,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穿入所述足疗腔内与所述按摩滚筒的左端连接,所述按摩滚筒的右端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按摩滚筒的一端通过第二轴承与所述足疗腔的内壁转动连接。

5、可选地,所述按摩滚筒上套设有多个第二锥形凸起。

6、可选地,所述足疗腔的底部设有放置板,所述按摩滚筒置于所述放置板的下方,所述放置板上设有多个矩形通孔,所述第二锥形凸起穿过所述矩形通孔。

7、可选地,所述按摩杆靠近第一锥形凸起的一端设有斜切面,所述斜切面上设有滑槽。

8、可选地,所述按摩杆穿入所述足疗腔的一端设有锥形按摩头,所述足疗桶主体的顶部设有控制面板和置脚口。

9、可选地,所述足疗桶主体的底部设有底座,所述底座四角处设有有刹万向轮。

10、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1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红外线足疗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包括足疗桶主体,所述足疗桶主体内设有足疗腔,所述足疗腔内壁中设有多个红外线发生器,所述足疗腔底部设有足底按摩机构,所述足疗腔两侧内壁中对称设有第一空腔和第一电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竖直设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左右两侧间隔设有多个第一锥形凸起,所述第一电机腔内设有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穿入所述第一空腔内与所述转动杆的下端连接,所述转动杆的上端通过第一轴承与所述第一空腔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足疗腔的内壁中设有多个可左右移动复位的按摩杆,所述按摩杆的一端穿入所述第一空腔内与所述第一锥形凸起平行设置,所述按摩杆的另一端穿入所述足疗腔内,通过以上设置,当治疗者将双脚放入足辽桶内时,足底按摩机构和红外线发生器开始工作,对治疗者的足底进行按摩和红外线治疗,同时,第一驱动电机转动带动与其输出轴连接的转动杆转动,转动杆转动后带动转动杆上左右两侧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锥形凸起,当第一锥形凸起转动到与按摩杆接触时,便将按摩杆向足疗腔方向推动,此时按摩杆穿入足疗腔的一端便对治疗者的脚部侧面进行按压按摩,当第一锥形凸起转动到不与按摩杆接触时,按摩杆向远离足疗腔的方向移动复位,如此循环接触和不接触,实现多个第一锥形凸起和多个按摩杆相互配合工作对足疗腔内的治疗者的脚部侧面进行挤压按摩,使得治疗者的脚部肌肉得到放松,缓解疲劳,提高自身血液循环,再加上足底按摩机构对治疗者足底的按摩和红外线发生器发出的红外线治疗进一步提高治疗者的自身血液循环、经络疏通和气血运行的效率,提高了治疗者的足疗效果和舒适度。



技术特征:

1.一种多功能红外线足疗桶,其特征在于,包括足疗桶主体,所述足疗桶主体内设有足疗腔,所述足疗腔内壁中设有多个红外线发生器,所述足疗腔底部设有足底按摩机构,所述足疗腔两侧内壁中对称设有第一空腔和第一电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竖直设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左右两侧间隔设有多个第一锥形凸起,所述第一电机腔内设有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穿入所述第一空腔内与所述转动杆的下端连接,所述转动杆的上端通过第一轴承与所述第一空腔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足疗腔的内壁中设有多个可左右移动复位的按摩杆,所述按摩杆的一端穿入所述第一空腔内与所述第一锥形凸起平行设置,所述按摩杆的另一端穿入所述足疗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红外线足疗桶,其特征在于,所述足疗腔内壁中均设有通孔和弹簧放置腔,所述通孔和所述弹簧放置腔重合连通,所述弹簧放置腔的直径比所述通孔直径大,所述弹簧放置腔内设有弹簧,所述按摩杆穿过所述通孔并套设有所述弹簧,所述按摩杆穿入所述通孔的部分固定套设有限位盘,所述弹簧靠近第一空腔的一端与所述限位盘连接,所述弹簧靠近足疗腔的一端与所述弹簧放置腔靠近所述足疗腔的一侧的内边缘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红外线足疗桶,其特征在于,所述足疗腔底部左侧内壁中设有第二电机腔,所述足底按摩机构包括第二驱动电机和按摩滚筒,所述第二驱动电机设于所述第二电机腔内,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穿入所述足疗腔内与所述按摩滚筒的左端连接,所述按摩滚筒的右端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按摩滚筒的一端通过第二轴承与所述足疗腔的内壁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红外线足疗桶,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滚筒上套设有多个第二锥形凸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红外线足疗桶,其特征在于,所述足疗腔的底部设有放置板,所述按摩滚筒置于所述放置板的下方,所述放置板上设有多个矩形通孔,所述第二锥形凸起穿过所述矩形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红外线足疗桶,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杆靠近第一锥形凸起的一端设有斜切面,所述斜切面上设有滑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红外线足疗桶,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杆穿入所述足疗腔的一端设有锥形按摩头,所述足疗桶主体的顶部设有控制面板和置脚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红外线足疗桶,其特征在于,所述足疗桶主体的底部设有底座,所述底座四角处设有有刹万向轮。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红外线足疗桶,包括足疗桶主体,足疗桶主体内设有足疗腔,足疗腔内壁中设有多个红外线发生器,足疗腔底部设有足底按摩机构,足疗腔两侧内壁中对称设有第一空腔和第一电机腔,第一空腔内竖直设有转动杆,转动杆的左右两侧间隔设有多个第一锥形凸起,第一电机腔内设有第一驱动电机,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穿入第一空腔内与转动杆的下端连接,转动杆的上端通过第一轴承与第一空腔的顶部转动连接,足疗腔的内壁中设有多个可左右移动复位的按摩杆,按摩杆的一端穿入第一空腔内与第一锥形凸起平行设置,按摩杆的另一端穿入足疗腔内;解决足疗桶主体不能同时进行脚部和做不一起按摩的技术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胡诗波,冯慧慧,朱宣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三亚镁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11
技术公布日:2024/6/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81758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