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夜共焦镜头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03-26  12


本发明涉及成像镜头,特别是涉及一种日夜共焦镜头。


背景技术:

1、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广角镜头因具备视场角大、拍摄画幅广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安防、车载、智能家居等领域。但由于应用环境的差别,消费者对镜头的性能要求不尽相同但整体要求越来越高。在某些环境复杂的应用场景中,不仅要求镜头在高低温温差较大的条件下能够不离焦,而且要求在白天和黑夜情况下都能满足拍摄需求。为此,现如今的广角镜头正在不断地朝着更低成本、高清画质、小体积、日夜共焦的方向发展,则相应的新架构的日夜共焦广角镜头也就成为待开拓的对象。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日夜共焦镜头,至少具有大视场角、日夜共焦且高像素的优点。

2、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日夜共焦镜头,沿光轴从物侧到成像面依次包括: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凹面;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六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滤光片,所述滤光片为可见光滤光片或红外光滤光片;其中,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所述第四透镜、所述第五透镜及所述第六透镜中至少一个为玻璃透镜。

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五透镜与所述第六透镜组成胶合透镜。

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日夜共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满足:110°<fov<125°。

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日夜共焦镜头的有效焦距f满足:3.0mm<f<4.0mm。

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日夜共焦镜头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ih满足:6.0mm<ih<8.0mm。

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日夜共焦镜头的光圈值fno满足:fno<1.7。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日夜共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所述日夜共焦镜头的光圈值fno与所述日夜共焦镜头的有效焦距f满足:5.5<ttl/f<7.0;1.8mm<f/fno<2.5mm。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与所述日夜共焦镜头的有效焦距f满足:-2.0<f1/f<-1.0;1.8<f2/f<3.8。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与所述日夜共焦镜头的有效焦距f满足:-70<f3/f<-10;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与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满足:0.6<r5/r6<1.0。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与所述日夜共焦镜头的有效焦距f满足:-2.5<f5/f<-1.7。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与所述日夜共焦镜头的有效焦距f满足:1.75<f6/f<2.5。

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与所述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满足:-0.95<f5/f6<-0.8;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9与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1满足:1.0<r9/r11<2.5。

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与所述第二透镜的中心厚度ct2满足:0.8<r3/(r4-ct2)<1.3;1.5<r3/r4<3.0。

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与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满足:-50<f3/f4<-5;所述第三透镜的中心厚度ct3与所述第三透镜和所述第四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空气间距ct34满足:0.3<ct3/ct34<1.1。

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在最大口径处的矢高sag31与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在最大口径处的矢高sag32满足:0.5<sag31/sag32<0.8;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在最大口径处的矢高sag41与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在最大口径处的矢高sag42满足:-2.2<sag41/sag42<-1.2。

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所述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满足:-0.85<f1/f6<-0.4。

1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与所述日夜共焦镜头的有效焦距f满足:1.8<f4/f<2.5;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与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满足:-0.8<r7/r8<-0.4;所述第四透镜的阿贝数ad4满足:ad4>65。

1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日夜共焦镜头的有效焦距f、所述日夜共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与所述日夜共焦镜头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ih满足:50°<f×fov/ih<65°。

2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日夜共焦镜头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ih与所述日夜共焦镜头的有效焦距f满足:1.8<ih/f<2.2。

2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日夜共焦镜头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ih与所述日夜共焦镜头的光圈值fno满足:4.0mm<ih/fno<4.5mm。

2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日夜共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所述日夜共焦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所述日夜共焦镜头的光学后焦bfl满足:0.2<bfl/ttl<0.3;1.2<bfl/f<2.0。

2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透镜的折射率vd1满足:vd1>1.7;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与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满足:r1/r2>3.0。

2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透镜与所述第四透镜之间设有光阑。

2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六透镜与所述成像面之间设有滤光片和保护玻璃。

2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四透镜采用玻璃透镜。

2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所述第五透镜及所述第六透镜采用塑胶透镜。

2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所述第五透镜及所述第六透镜中的至少一个为非球面镜片。

29、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日夜共焦镜头,采用六片玻塑混合镜片结构,且通过特定的表面形状搭配和合理的光焦度分配,根据可见或红外光源的不同,切换不同的滤光片,使该所述镜头在实现良好的日夜共焦效果的同时,还具有大视场角、长后焦、热稳定好和低成本的特点。



技术特征:

1.一种日夜共焦镜头,共六片透镜,其特征在于,沿光轴从物侧到成像面依次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日夜共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与所述日夜共焦镜头的有效焦距f满足:-2.0<f1/f<-1.0;1.8<f2/f<3.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日夜共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与所述日夜共焦镜头的有效焦距f满足:-70<f3/f<-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日夜共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与所述日夜共焦镜头的有效焦距f满足:-2.5<f5/f<-1.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日夜共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与所述日夜共焦镜头的有效焦距f满足:1.75<f6/f<2.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日夜共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与所述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满足:-0.95<f5/f6<-0.8;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9与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1满足:1.0<r9/r11<2.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日夜共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与所述第二透镜的中心厚度ct2满足:0.8<r3/(r4-ct2)<1.3;1.5<r3/r4<3.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日夜共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与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满足:-50<f3/f4<-5;所述第三透镜的中心厚度ct3与所述第三透镜和所述第四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空气间距ct34满足:0.3<ct3/ct34<1.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日夜共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在最大口径处的矢高sag31与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在最大口径处的矢高sag32满足:0.5<sag31/sag32<0.8;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在最大口径处的矢高sag41与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在最大口径处的矢高sag42满足:-2.2<sag41/sag42<-1.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日夜共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所述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满足:-0.85<f1/f6<-0.4。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日夜共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与所述日夜共焦镜头的有效焦距f满足:1.8<f4/f<2.5;所述第四透镜的阿贝数ad4满足:ad4>65。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日夜共焦镜头,沿光轴从物侧到成像面依次包括: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凹面;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六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滤光片,所述滤光片为可见光滤光片或红外光滤光片;其中,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六透镜中至少一个为玻璃透镜。本发明提供的日夜共焦镜头具有日夜共焦高清成像、大视场角、长后焦、热稳定好和低成本的特点。

技术研发人员:章彬炜,左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西联益光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6/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81765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