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单体、电池、用电设备及电池单体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5-03-28  4


本技术涉及电池,具体涉及一种电池单体、电池、用电设备及电池单体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1、节能减排是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电动车辆由于其节能环保的优势成为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电动车辆而言,电池技术又是关乎其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

2、如何提高电池单体的可靠性,是电池技术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单体、电池、用电设备及电池单体的制造方法,能够提高电池单体的可靠性。

2、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单体包括外壳、第一电极端子、电极组件和第一转接件,第一电极端子设置于外壳的壁部。电极组件包括极性相反的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第一极片包括第一主体和多个第一极耳。第一转接件用于电连接多个第一极耳和第一电极端子。其中,至少一个第一极耳设置有第一薄弱部,第一极耳沿第一薄弱部弯折形成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与第一主体连接,第二部分与第一转接件连接。

3、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在第一极耳弯折过程中可沿预设在第一极耳上的第一薄弱部弯折,降低由于第一极耳沿多个方向弯曲与第一主体搭接导致电极组件短路的风险,有利于提高电池单体的可靠性。

4、在第一方面的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中,第一薄弱部为刻痕槽。

5、上述方案中,通过刻痕槽形成第一薄弱部,加工简单,加工效率较高。同时还可在第一极耳具备较高过流能力的同时形成第一薄弱部。

6、在第一方面的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中,第一极耳包括第一边缘、第二边缘和第三边缘,第一边缘位于第一极耳远离第一主体的一端,第二边缘连接第一边缘的一端和第一主体,第三边缘连接第一边缘的另一端和第一主体。刻痕槽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第二边缘和第三边缘。

7、上述方案中,刻痕槽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第二边缘和第三边缘,使得第一极耳整体可沿刻痕槽弯折,有利于进一步降低由于第一极耳沿多个方向弯曲与第一主体搭接导致电极组件短路的风险,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电池单体的可靠性。

8、在第一方面的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中,每个第一极耳上均设置有第一薄弱部。

9、上述方案中,由于每个第一极耳上均设置有第一薄弱部,进而有利于进一步降低由于多个第一极耳沿多个方向弯曲与第一主体搭接导致电极组件短路的风险,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电池单体的可靠性。

10、在第一方面的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中,电极组件为卷绕式结构,多个第一极耳沿第一主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第一极耳中,距离第一极片的卷绕起始端越近的第一极耳,其上的第一薄弱部与第一主体之间的距离越近。

11、上述方案中,由于距离第一极片的卷绕起始端越近的第一极耳,其上的第一薄弱部与第一主体之间的距离越近,在多个第一极耳弯折后,第一薄弱部基本位于一个平面内,相邻的第一极耳之间的反作用力较小,第一极耳的结构更稳定,有利于进一步降低第一极耳与第一主体搭接导致电极组件短路的风险,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电池单体的可靠性。

12、在第一方面的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中,电池单体还包括第二电极端子和第二转接件,第二电极端子设置于外壳的壁部。其中,第二极片包括第二主体和多个第二极耳,第二转接件用于电连接多个第二极耳和第二电极端子,至少一个第二极耳设置有第二薄弱部,第二极耳沿第二薄弱部弯折形成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第三部分与第二主体连接,第四部分与第二转接件连接。

13、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在第二极耳弯折过程中可沿预设在第二极耳上的第二薄弱部弯折,降低由于第二极耳沿多个方向弯曲与第二主体搭接导致电极组件短路的风险,有利于提高电池单体的可靠性。

14、在第一方面的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中,第二薄弱部为刻痕槽。

15、上述方案中,通过刻痕槽形成第二薄弱部,加工简单,加工效率较高。同时还可在第二极耳具备较高过流能力的同时形成第二薄弱部。

16、在第一方面的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中,电极组件设置有两个,电极组件呈扁平状,两个电极组件沿第一方向层叠设置,第一方向平行于电极组件的厚度方向。

17、上述方案中,由于两个电极组件沿第一方向层叠设置,在两个电极组件装配至外壳内时,两个电极组件的第一极耳弯折的幅度较大。第一薄弱部的设置,可显著降低由于第一极耳沿多个方向弯曲与第一主体搭接导致电极组件短路的风险,有利于提高电池单体的可靠性。

18、在第一方面的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中,外壳包括端盖和壳体,壳体具有开口,端盖封闭开口,第一电极端子设置于端盖。

19、上述方案中,由于第一电极端子设置于端盖,在电极组件与第一电极端子连接一同置入壳体,端盖封闭开口后,第一极耳会在较小的空间内进行较大幅度的弯折,第一薄弱部的设置,可显著降低由于第一极耳沿多个方向弯曲与第一主体搭接导致电极组件短路的风险,有利于提高电池单体的可靠性。

20、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单体的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包括提供第一极片,第一极片包括第一主体和多个第一极耳。在第一极耳上设置第一薄弱部。提供第二极片和隔离膜,将第一极片、第二极片和隔离膜组装形成电极组件。提供端盖组件和第一转接件,端盖组件包括端盖和第一电极端子,第一电极端子安装于端盖。将第一转接件与电极组件的第一极耳焊接,将第一电极端子与第一转接件焊接。相对于端盖组件转动电极组件,使第一极耳沿第一薄弱部弯折。将电极组件装入壳体内,连接端盖和壳体。

21、上述方案中,在相对于端盖组件转动电极组件时,第一极耳可沿第一薄弱部弯折,在连接端盖和壳体后,可降低由于第一极耳沿多个方向弯曲与第一主体搭接导致电极组件短路的风险,有利于提高电池单体的可靠性。

22、在第二方面的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中,将第一转接件与电极组件的第一极耳焊接包括,将第一转接件与两个电极组件的第一极耳焊接。相对于端盖组件转动电极组件,使第一极耳沿第一薄弱部弯折,包括,相对于端盖组件转动两个电极组件,使两个电极组件相互靠拢。

23、上述方案中,在两个电极组件相互靠拢时,第一极耳可沿第一薄弱部弯折,在连接端盖和壳体后,可显著降低由于第一极耳沿多个方向弯曲与第一主体搭接导致电极组件短路的风险,有利于提高电池单体的可靠性。

24、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第一方面的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中的电池单体。

25、上述方案中,由于第一方面的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中的电池单体具备较高的可靠性,因此包括第一方面的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中的电池单体的电池也具备较高的可靠性。

26、第四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电设备,用电设备包括第一方面的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的电池单体或第三方面的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的电池,电池单体或电池用于提供电能。

27、上述方案中,由于第一方面的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中的电池单体具备较高的可靠性,因此包括第一方面的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中的电池单体的用电设备也具备较高的可靠性,由于第三方面的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中的电池具备较高的可靠性,因此包括第三方面的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中的电池的用电设备也具备较高的可靠性。

28、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薄弱部为刻痕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耳包括第一边缘、第二边缘和第三边缘,所述第一边缘位于所述第一极耳远离所述第一主体的一端,所述第二边缘连接所述第一边缘的一端和所述第一主体,所述第三边缘连接所述第一边缘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主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单体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薄弱部为刻痕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组件设置有两个,所述电极组件呈扁平状,两个所述电极组件沿第一方向层叠设置,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所述电极组件的厚度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端盖和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开口,所述端盖封闭所述开口,所述第一电极端子设置于所述端盖。

8.一种电池单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单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10.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

11.一种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电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或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所述电池单体或所述电池用于提供电能。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池单体、电池、用电设备及电池单体的制造方法,属于电池技术领域。电池单体包括外壳、第一电极端子、电极组件和第一转接件,第一电极端子设置于外壳的壁部。电极组件包括极性相反的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第一极片包括第一主体和多个第一极耳。第一转接件用于电连接多个第一极耳和第一电极端子。其中,至少一个第一极耳设置有第一薄弱部,第一极耳沿第一薄弱部弯折形成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与第一主体连接,第二部分与第一转接件连接。上述电池单体具备较高的可靠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琦,谢媛媛,冯保铭,张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6/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81775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