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靶头训练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03-28  11


本技术涉及体育训练辅具,尤其涉及一种多靶头训练架。


背景技术:

1、多靶头训练架是一种用于训练多个目标打击能力的体育训练辅助工具,如用于拳击、散打、跆拳道等体育训练。通常是在一座训练架上设置多个靶头,多个靶头可以作为不同的打击目标,并且可以在训练过程中进行移动位置,以模拟实战中的动态情况。

2、目前常用的训练架(训练器)中也有一些是多靶头结构,但现有的多靶头结构训练架各个部件之间常采用固定的方式连接,在使用过程中多个靶头无法改变位置状态,导致训练方式单一,难以满足训练员的不同需求。另外,横向延伸的靶头支撑杆伸出距离较大,在闲置摆放时占用空间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2、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多靶头训练架,通过可变化式结构,能够实现多样化(例如单靶头训练、多靶头训练、移动靶头训练等)的训练方式,以满足更多的训练需求,同时还能有效地减少闲置时所占用的空间。

3、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多靶头训练架,包括:支撑座、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和靶头,其中,

4、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插装在所述支撑座上;

5、所述第二支撑杆上设置有伸缩部和插槽,所述伸缩部可调节插装在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

6、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所述靶头,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中部位置设置有可枢转的插杆,所述插杆转动插装在所述插槽内。

7、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多靶头训练架,可以通过支撑座和第一支撑杆进行支撑放置在地面上,通过第二支撑杆与第一支撑杆的配合进行高度调节,通过第三支撑杆进行调整靶头数量,能够通过可变化式结构实现单靶头训练、多靶头训练、移动靶头训练等训练用途多样化的目的,还能够通过可变化式结构减少摆放时占用空间的大小。

8、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出的多靶头训练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杆上设置有定位销,所述定位销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杆上。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撑杆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三支撑杆上设置有第一限位销,所述第一限位销可插入所述第一限位槽内。

11、进一步地,所述插杆通过铰接件和铰接杆与所述第三支撑杆相连接,所述铰接杆贯穿所述插杆插入所述铰接件上的铰接孔内。

12、进一步地,所述铰接杆截面的一侧为圆形结构,另一侧为方形结构,所述铰接孔上设置有与上述方形结构相配合的凸起部,且所述方形结构可以插入所述凸起部。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支撑杆上设置有第二限位槽,所述插杆远离所述插槽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限位销,所述第二限位销可插入所述第二限位槽内。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一侧为多支结构,所述第三支撑杆的另一端为单支结构。

15、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多靶头训练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座、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和靶头,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靶头训练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上设置有定位销,所述定位销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杆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靶头训练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杆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三支撑杆上设置有第一限位销,所述第一限位销可插入所述第一限位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靶头训练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杆通过铰接件和铰接杆与所述第三支撑杆相连接,所述铰接杆贯穿所述插杆插入所述铰接件上的铰接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靶头训练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杆截面的一侧为圆形结构,另一侧为方形结构,所述铰接孔上设置有与上述方形结构相配合的凸起部,且所述方形结构可以插入所述凸起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靶头训练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杆上设置有第二限位槽,所述插杆远离所述插槽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限位销,所述第二限位销可插入所述第二限位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靶头训练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一侧为多支结构,所述第三支撑杆的另一端为单支结构。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出一种多靶头训练架,包括:支撑座、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和靶头,其中,第一支撑杆的一端插装在支撑座上;第二支撑杆上设置有伸缩部和插槽,伸缩部可调节插装在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第三支撑杆的两端分别设置靶头,第三支撑杆的中部位置设置有可枢转的插杆,插杆可转动插装在插槽内。通过支撑座和第一支撑杆进行支撑放置在地面上,通过第二支撑杆与第一支撑杆的配合进行高度调节,通过第三支撑杆进行调整靶头数量。由此,本技术实施例的多靶头训练架,通过可变化式结构,能够实现多样化(例如单靶头训练、多靶头训练、移动靶头训练等)的训练方式,以满足更多的训练需求,同时还能有效地减少闲置时所占用的空间。

技术研发人员:王爱清,李洪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众力健身器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914
技术公布日:2024/6/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81777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