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变频调节的电加热玻璃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03-29  13


本技术涉及玻璃制品,特别涉及一种可变频调节的电加热玻璃。


背景技术:

1、市场上出现了采用电加热玻璃制成的电加热中空玻璃门体,既具备一般中空门体的良好隔热性能特点,同时具备柜门玻璃的通透性及有效防止凝露的特点,常规的电加热中空玻璃采用涂覆导电膜的手段来实现,现有电加热中空玻璃的电加热镀膜需要整块涂覆,这种的结构容易造成导电膜的浪费,在加热过程中也存在电能大量消耗的现象。

2、可见,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变频调节的电加热玻璃,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常规电加热玻璃材料和电能大量浪费的问题。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变频调节的电加热玻璃,包括发热玻璃、钢化玻璃、暖边条和变频调节装置,所述发热玻璃和所述钢化玻璃之间设置有所述暖边条,所述发热玻璃内嵌设有发热电极,所述发热电极与所述变频调节装置电性连接。

3、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导电线,所述发热电极通过所述导电线与所述变频调节装置形成连接。

4、上述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导电线在布局上具有较高的灵活性,方便适用不同的使用场景。

5、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密封层,所述第一密封层的前后两侧分别与所述发热玻璃以及所述钢化玻璃相连接,所述第一密封层的内侧面胶接于所述暖边条的外侧面上。

6、上述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大面积涂覆的第一密封层使得发热玻璃、暖边条以及钢化玻璃之间形成稳定连接,还能形成致密的间隙

7、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层为中性硅酮密封胶层。

8、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密封层,所述暖边条与所述发热玻璃的接触面以及所述暖边条与所述钢化玻璃的接触面上均涂覆有所述第二密封层。

9、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密封层为丁基胶层。

10、上述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丁基胶层作为第二密封层具有良好的绝缘性和密封性,在保证气密封的同时还能防止加热玻璃上出现短路状况发生。

11、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暖边条为玻纤中空条。

12、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暖边条的中空区域内填充有分子筛。

13、上述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分子筛能够吸收安装时残留在暖边条处的水汽,减少了中空玻璃夹层中出现水汽的情况。

14、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可变频调节的电加热玻璃,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发热玻璃内的发热电极与变频调节装置形成电性连接,由变频调节装置根据实际使用场景自由调节输出功率,维持发热玻璃除霜的高效性,暖边条设于发热玻璃和钢化玻璃之间,还能为电加热玻璃的密封性提供有效保证,另外整体结构简单的电加热玻璃能够减少电性材料的浪费。



技术特征:

1.一种可变频调节的电加热玻璃,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热玻璃、钢化玻璃、暖边条和变频调节装置,所述发热玻璃和所述钢化玻璃之间设置有所述暖边条,所述发热玻璃内嵌设有发热电极,所述发热电极与所述变频调节装置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频调节的电加热玻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电线,所述发热电极通过所述导电线与所述变频调节装置形成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频调节的电加热玻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密封层,所述第一密封层的前后两侧分别与所述发热玻璃以及所述钢化玻璃相连接,所述第一密封层的内侧面胶接于所述暖边条的外侧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变频调节的电加热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层为中性硅酮密封胶层。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变频调节的电加热玻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密封层,所述暖边条与所述发热玻璃的接触面以及所述暖边条与所述钢化玻璃的接触面上均涂覆有所述第二密封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变频调节的电加热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层为丁基胶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频调节的电加热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暖边条为玻纤中空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变频调节的电加热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暖边条的中空区域内填充有分子筛。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变频调节的电加热玻璃,包括发热玻璃、钢化玻璃、暖边条和变频调节装置,所述发热玻璃和所述钢化玻璃之间设置有所述暖边条,所述发热玻璃内嵌设有发热电极,所述发热电极与所述变频调节装置电性连接。发热玻璃内的发热电极与变频调节装置形成电性连接,由变频调节装置根据实际使用场景自由调节输出功率,维持发热玻璃除霜的高效性,暖边条设于发热玻璃和钢化玻璃之间,还能为电加热玻璃的密封性提供有效保证,另外整体结构简单的电加热玻璃能够减少电性材料的浪费。

技术研发人员:周伟,陈细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佛山市辰宁玻璃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918
技术公布日:2024/6/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81780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