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摩托车零部件,尤其涉及一种摩托车后扶手结构。
背景技术:
1、摩托车后扶手,安装在车架上,用于后座乘客把握支撑,目前的摩托车后扶手结构,大多由扶手本体、安装构件和后货架组成,后货架上设置装饰板,传统的装饰板与后扶手的货架的连接结构为镶嵌安装,即在后扶手和装饰板上设置对应的凸起和凹槽进行镶嵌配合,但长时间使用后,容易产生松动,存在牢固性差的问题。
2、现在通过螺钉连接结构进行连接安装,在装饰板上设置通孔,螺钉从上往下穿过装饰板将其固定在后扶手上,极大的提高了安装后的稳定性和牢固性。
3、但通过螺钉连接结构进行连接安装的方式,由于螺钉从上往下穿过固定,螺钉顶端(螺帽)将暴露在装饰板上,导致后扶手及摩托车整体外观美观性差,同时,螺钉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承受日晒雨淋后,容易氧化锈蚀,产生断裂,降低了连接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后扶手结构,在使用时,可提升安装后后扶手与摩托车的美观度,并同时提高连接稳定性。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摩托车后扶手结构,包括扶手本体,所述扶手本体具有第一握孔和第二握孔,所述第一握孔贯穿所述扶手本体,并位于所述扶手本体一侧,所述第二握孔贯穿所述扶手本体,并位于所述扶手本体远离所述第一握孔一侧,还包括辅助组件;
3、所述辅助组件包括装饰板、第一连接柱、第二连接柱、第三连接柱、加固构件和安装构件,所述装饰板与所述扶手本体拆卸连接,并位于所述扶手本体一侧,所述第一连接柱与所述扶手本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扶手本体远离所述装饰板一侧,所述第二连接柱与所述扶手本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扶手本体远离所述装饰板一侧,所述第三连接柱与所述扶手本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扶手本体远离所述装饰板一侧,所述加固构件设置在所述扶手本体远离所述装饰板一侧,所述安装构件设置在所述扶手本体一侧。
4、其中,所述加固构件包括第一加强柱、第二加强柱和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柱与所述扶手本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扶手本体远离所述装饰板一侧;所述第二加强柱与所述扶手本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扶手本体远离所述装饰板一侧;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所述扶手本体固定连接,并分别与所述第一加强柱和所述第二加强柱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扶手本体一侧。
5、其中,所述加固构件还包括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与所述第一加强柱固定连接,并与所述第二加强柱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一加强柱靠近所述第二加强柱一侧。
6、其中,所述安装构件包括第一安装柱、第二安装柱和第三安装柱,所述第一安装柱与所述扶手本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扶手本体一侧;所述第二安装柱与所述扶手本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扶手本体一侧;所述第三安装柱与所述扶手本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扶手本体远离所述第二安装柱一侧。
7、其中,所述辅助组件还包括第三加强筋和第四加强筋,所述第三加强筋与所述扶手本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扶手本体靠近所述第一安装柱一侧;所述第四加强筋与所述第一安装柱固定连接,并与所述第三加强筋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三加强筋靠近所述第一安装柱一侧。
8、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摩托车后扶手结构,扶手本体具有第一握孔和第二握孔,便于乘客把握支撑,装饰板安装在扶手本体一侧,第一连接柱安装在扶手本体一侧,第二连接柱安装在扶手本体一侧,第三连接柱安装在扶手本体一侧,加固构件设置在扶手本体远离装饰板一侧,安装构件设置在扶手本体一侧,使用时,第一连接柱、第二连接柱和第三连接柱上开设由下向上的连接螺纹孔,便于螺钉从下向上安装,从而将装饰板拉紧固定,装饰板取下后,可进行尾箱安装,同样,螺栓安装方向为从下向上,从而极大的避免了螺帽显露在装饰板上,提高了美观度,同时,也极大的减少了螺钉受雨水侵蚀,进而实现在使用时,可提升安装后后扶手与摩托车的美观度,并同时提高连接稳定性。
1.一种摩托车后扶手结构,包括扶手本体,所述扶手本体具有第一握孔和第二握孔,所述第一握孔贯穿所述扶手本体,并位于所述扶手本体一侧,所述第二握孔贯穿所述扶手本体,并位于所述扶手本体远离所述第一握孔一侧,其特征在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后扶手结构,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后扶手结构,其特征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