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改良盐碱地的稻渔共作台田构造领域,具体是一种碱性土地洗碱修建改造或盐碱地改造领域。
背景技术:
1、中国是世界上受土地盐碱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已在众多地区对盐碱地进行综合利用,且在盐碱地上进行了较多的农业生产实践,也取得了一些成功,在多种盐碱地改良技术方法中,利用工程排水洗盐是一项重要的水利技术措施,只有健全排水设施,其他措施才能充分发挥作用,但是,从水利改良技术的运用和发展来看,这种改良技术所遵循的是一种延续了上千年没有改变的原理和方法,这就是“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盐随水来,水散盐留”的水盐运行基本规律, 并利用这种规律由耕地土壤表层向下实施“大水压盐、洗盐, 地下排水”的方法, 将下渗的土壤盐分通过地下排水的方法排水洗盐,所采取的措施多为农田布置较多且较深的明渠或地下暗渠或竖井排灌等工程技术措施,这些传统的灌排工程技术客观地存在以下问题,洗盐排水消耗过多水资源,一般需要4500-7500m3/hm2的大灌溉定额, 灌溉用水量高,不利于节水,修建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改良盐碱地的稻渔共作台田构造,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新型改良盐碱地的稻渔共作台田构造,包括台田、田埂、进水沟和排水沟,台田的外侧挖设有田埂,田埂的外侧挖设有进水沟,所述排水沟的堤埂的高度与台田田埂的高度齐平,排水沟与台田相连通,排水沟的高度与台田的高度齐平。
4、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台田呈田字形阵列,进水沟挖设有一条向进水沟内供水的渠道,排水沟设置在台田之间,所述进水沟的顶部设置有水泵及分别延伸至四个台田内的四通的分水装置。
5、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还包括外渠,所述台田呈一字排列,所述排水沟和外渠分别挖设在进水沟对称的两侧,台田与排水沟之间通过支渠相连通。
6、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还包括外渠,所述台田呈一字排列,所述排水沟和外渠分别挖设在进水沟相邻的两侧,台田与排水沟之间通过支渠相连通。
7、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渠通过水泵向进水沟的内部供水。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台田通过水泵或者水闸向排水沟传输供水。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0、该台田,建设可储纳高位水的进水沟,低水位的台田,达到将进水沟水压进台田的目的,进行水洗,带走碱物质,达到以渔改碱的目的,不仅降低的水资源的消耗,同时节约灌排工程施工成本和水资源成本。
1.一种新型改良盐碱地的稻渔共作台田构造,包括台田(1)、田埂(2)、进水沟(3)和排水沟(4),台田(1)的外侧挖设有田埂(2),田埂(2)的外侧挖设有进水沟(3),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沟(4)的堤埂的高度与台田田埂的高度齐平,排水沟(4)与台田(1)相连通,排水沟(4)的高度与台田(1)的高度齐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改良盐碱地的稻渔共作台田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台田(1)呈田字形阵列,进水沟(3)挖设有一条向进水沟(3)内供水的渠道(5),排水沟(4)设置在台田(1)之间,所述排水沟(4)的顶部设置有水泵(8)及分别延伸至四个台田(1)内的四通的分水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改良盐碱地的稻渔共作台田构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渠(7),所述台田(1)呈一字排列,所述排水沟(4)和外渠(7)分别挖设在进水沟(3)对称的两侧,台田(1)与排水沟(4)之间通过支渠(6)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改良盐碱地的稻渔共作台田构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渠(7),所述台田(1)呈一字排列,所述排水沟(4)和外渠(7)分别挖设在进水沟(3)相邻的两侧,台田(1)与排水沟(4)之间通过支渠(6)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新型改良盐碱地的稻渔共作台田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渠(7)通过水泵(8)向进水沟(3)的内部供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改良盐碱地的稻渔共作台田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台田(1)通过水泵(8)或者水闸向排水沟(4)传输供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