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农作物种植,具体涉及一种胡麻和毛叶苕子混播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1、绿肥是利用植物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全部或部分绿色体,直接或异地翻压堆沤之后施用到土壤中作肥料的绿色植物体。绿肥同时具有提供养分、合理用地养地、部分替代化肥、提供饲草来源、保障粮食安全等作用,又属于可再生的生物资源,可以为作物的优质高产奠定基础。每千公斤绿肥鲜草,一般可供出氮素6.3公斤,磷素1.3公斤,钾素5公斤,相当于13.7公斤尿素,6公斤过磷酸钙和10公斤硫酸钾。将绿肥作物以间作、混播、复种和轮作等形式插入农田生态系统中,直接增加了作物多样性,一方面,会改善地上部昆虫等动物的栖息环境,增加地上部昆虫等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另一方面,由于不同物种的根系生长、结构、化学成分及分泌物的组成不同,对土壤理化性状的改变势必会引起土壤生物的变化,从而改变节肢动物及微生物群落结构。
2、绿肥的种类很多,如大豆、苜蓿、三叶草、黑麦、黑麦草、草木樨、小麦、荞麦、豌豆、箭舌豌豆、胡麻、紫草、豇豆、大麦和毛叶苕子等。不过目前大多数的绿肥都是单独种植,并在绿肥收割后直接或异地翻压堆沤,再施用到土壤中,很少直接将绿肥植物与经济作物混播种植以减少绿肥与经济作物对土壤、空间、养分、水分、光线等的竞争。
3、在众多绿肥中,毛叶苕子是一年生豆科草本植物,是我国北方广泛种植的绿肥作物,耐寒、耐旱、耐瘠薄,生长迅速,产草量高,可以通过固氮作用利用空气中的游离氮,能有效降低土壤氮素流失,减少化学氮素投入。毛叶苕子茎杆柔软,很难直立生长,其植株大部分是匍匐在地面,导致其茎叶腐烂和籽实掉落,茎叶缠绕成团不利于机械化收割,种子损失较大。胡麻为亚麻科亚麻属植物,是北温带地区1年生自花授粉草本油用纤维作物。胡麻油因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及木酚素等营养成分,可以预防高血脂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成为人们越来越喜爱的商品食用油,致使市场对胡麻的需求量逐渐增加。但与此同时,随着胡麻需求的不断增长和耕地面积的减少,胡麻连作障碍现象突出,导致胡麻产量下降,品质降低,已经成为制约胡麻增产增量的主要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胡麻和毛叶苕子混播的种植方法,通过将毛叶苕子和胡麻以合理比例混播种植,可以显著改善连作胡麻导致的地力下降的问题,并实现了对毛叶苕子和胡麻两种混播作物同时提质(提高籽粒品质)和增产(增加经济收益)和改善地块土壤环境等综合的技术效果。
2、本发明提供一种胡麻和毛叶苕子混播的种植方法,其包括:将胡麻种子和毛叶苕子种子混合播种;其中,胡麻种子和毛叶苕子种子的质量比为2.5-3.5:1.0-2.0,播种量为3.5-5.5kg种子/亩;在混合播种后进行镇压,并且在播种期或出苗期进行第一次灌溉,现蕾期进行第二次灌溉;第一次灌溉和第二次灌溉的灌溉量均为15-20m3水/亩。
3、根据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所述混合播种的方式为条播,条播行距为18-25cm,播种深度为3-5cm。
4、混合播种后进行镇压的效果包括:由于毛叶苕子和胡麻的种子较小(2-5毫米左右),毛叶苕子播种后土壤与种子接触不紧密可能会导致出苗率降低。镇压能有效促使土壤和种子紧密接触,有利于保持土壤水分,提高种子发芽率,同时也能防止种子被风吹走或被雨水冲刷,确保出苗整齐一致。胡麻种子也需要良好的土壤接触以利于吸水发芽,播种后镇压可以压实土壤,减少土壤空隙,有助于保持土壤水分,促进种子快速均匀出苗,同时也有助于幼苗根系与土壤更好地结合,增强植株抗倒伏能力。通过播种后镇压能够提高种子的萌发条件,保证全苗壮苗,为后续作物生长发育打下坚实基础。但需要注意的是,镇压后种子深度为3-5cm,过度镇压可能会影响土壤透气性,对种子发芽不利。
5、根据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胡麻和毛叶苕子混播种植的时间为5月1日-6月15日。
6、根据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胡麻和毛叶苕子混播种植的地区为我国北方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更优选包括中国黄土高原区。
7、根据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在混合播种之前,还包括轮作倒茬和整地。
8、根据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所述轮作倒茬的前茬作物包括豆类作物、油料作物和粮食作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9、根据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所述整地包括耕翻,所述耕翻的深度为15-25cm。
10、根据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翻耕之前先进行芽前除草,具体包括:于播种前7-10天内,将质量浓度为0.42-0.55%的氟乐灵水溶液按每亩20kg的喷施量进行地面喷施。具体地,可将200ml浓度为45-50%的氟乐灵兑水至20kg,喷施到1亩地块上。地面喷施结束后,对土地进行耕翻,耕深为15-25cm,从而完成封闭除草。
11、根据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在混合播种之前,对完成整地的地块进行深施种肥,施肥深度为10-20cm;种肥的组成,按其养分比例为n:p2o5:k2o=15:15:15的复合肥,施肥量为40kg/亩;在胡麻现蕾期撒施尿素,尿素的用量为1-2kg/亩,以水溶解尿素溶入土壤。
12、根据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还包括收获:当胡麻籽粒进入腊熟期和毛叶苕子的≥70%荚果呈黄褐色时,收获籽粒。
13、本发明将胡麻和毛叶苕子混播种植,毛叶苕子能够攀爬在胡麻茎秆上,便于机械化收获,茎叶交错分布于胡麻植株之中,使毛叶苕子的茎叶基本无腐烂情况,同时毛叶苕子可起到生物固氮的作用,增加土壤中氮含量,促进胡麻吸收更多的可利用氮素,两种作物互为绿肥和经济作为,相互促进共同生长;在此基础上,以本发明中胡麻和毛叶苕子的播种量配比,配合播种后的镇压、封闭除草及两次灌溉可以显著提高胡麻和毛叶苕子的产量。
14、胡麻种子和毛叶苕子种子的粒径相当,胡麻种子直径往往在2-4mm左右,形状扁平且稍有光泽;毛叶苕子的种子是圆形或者接近圆形,直径在3-5mm,表面颜色深褐且较为光滑。因此两种种子混合之后能保证均匀混合,采用机械播撒后,两种作物可均匀出苗并混合生长。
15、本发明将胡麻和毛叶苕子的混播种植,可以更大化地发挥绿肥改土培肥,活化土壤养分,提高土壤生物活性的;改善作物空间利用方式,提高作物对光、热、土等资源的利用率。令人意想不到是,本发明通过在同一地块将胡麻和毛叶苕子的混播种植,设置混播比例和播种密度,可达到对毛叶苕子和胡麻两种混播作物同时提质(提高胡麻籽品质)和增产(增加经济收益)和改善地块土壤环境,维持地力和土壤持续生产能力等综合的技术效果。
1.一种胡麻和毛叶苕子混播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播种的方式为条播,条播行距为18-25cm,播种深度为3-5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胡麻和毛叶苕子混播种植的时间为5月1日-6月15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胡麻和毛叶苕子混播种植的地区为我国北方干旱与半干旱地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收获:当胡麻籽粒进入腊熟期和毛叶苕子的≥70%荚果呈黄褐色时,收获籽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