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干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04-05  8


本技术涉及环保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泥干化系统。


背景技术:

1、污水处理厂的污泥通常都是经浓缩、离心或压滤后产生的含水率在60%-80%的含水污泥,由于含水率较高,一般需要进行脱水干化减量化,目前常用的污泥干化工艺有直接加热、间接加热等方式,其中间接加热是目前的主流工艺,主要是采用热蒸汽、高温热水经换热器与湿污泥进行换热,以蒸发污泥中的水分,使污泥得以干化。如在先申请专利,专利名称:污泥干化系统及污泥干化方法(cn202311291461.4)。

2、现有技术采用蒸汽作为热源对污泥进行脱水,需要消耗大量蒸汽,运行费用较高;此外脱水过程产生的低品位乏汽和冷凝水无法进行充分回用,导致了热能大量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污泥干化系统,解决以往污泥干化系统在对污泥进行脱水过程中蒸汽消耗量大、运行费用较高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提供一种污泥干化系统,包括

4、湿污泥储罐,所述湿污泥储罐适于储存待干化湿污泥;

5、第一污泥干化机,所述第一污泥干化机包括第一加热腔和第一蒸发腔;所述第一蒸发腔开设湿污泥进口、干污泥出口以及乏汽出口;所述第一加热腔内开设蒸汽进口以及冷凝水出口;

6、所述湿污泥进口与湿污泥储罐管路连接,并在管路上设置污泥传输装置,以将湿污泥储罐内湿污泥向第一蒸发腔内输送;所述乏汽出口连接蒸汽净化器;

7、所述第一加热腔的蒸汽进口设置蒸汽进管,所述冷凝水出口连接蒸馏水储罐;

8、蒸汽压缩机,其进气口与蒸汽净化器出口连接,以将净化之后的低温乏汽输入蒸汽压缩机内,其出气口与蒸汽进管连接。

9、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污泥干化机,所述第二污泥干化机包括第二加热腔和第二蒸发腔,所述第二加热腔开设蒸馏水进口和冷却水出口,所述第二蒸发腔开设湿污泥进口、干污泥出口以及乏汽出口;

10、所述蒸馏水储罐与第二加热腔的蒸馏水进口连接,所述冷却水出口连接冷却水储罐;

11、所述第二蒸发腔的湿污泥进口与湿污泥储罐形成管路连接,并在管路上设置污泥传输装置,以将湿污泥储罐内湿污泥向第二蒸发腔内输送;所述第二蒸发腔的乏汽出口与蒸汽净化器连接。

12、进一步的,所述湿污泥储罐上设置换热器,所述换热器与冷却水储罐连接。

13、进一步的,所述蒸汽净化器采用旋风分离式、过滤式蒸汽除尘器或蒸汽脱水器。

14、进一步的,所述蒸汽压缩机采用单螺杆蒸汽压缩机。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本实用新型的污泥干化系统,所用的外源生蒸汽较少,仅系统启动前期后末期的少量蒸汽,其余加热蒸汽由蒸发过程产生的二次蒸汽经压缩机压缩升温后提供,主要能耗为电能,相比之下运行成本可以明显降低。

17、第一污泥干化机采用蒸汽加热,而第二污泥干化机则采用前道蒸汽冷凝之后的高温冷凝水作为热源,充分利用了冷凝水中的热能,提高了热能利用率。

18、采用的湿污泥储罐自带加热装置,将第二污泥干化机产生的低温蒸馏水与湿污泥储罐进行换热,彻底回收蒸馏水中的热能,提高了湿污泥的温度,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污泥干化机的运行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污泥干化系统,其特征是,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干化系统,其特征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泥干化系统,其特征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干化系统,其特征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干化系统,其特征是,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污泥干化系统,包括湿污泥储罐;第一污泥干化机,所述第一污泥干化机包括第一加热腔和第一蒸发腔;所述第一蒸发腔开设湿污泥进口、干污泥出口以及乏汽出口;所述第一加热腔内开设蒸汽进口以及冷凝水出口;所述湿污泥进口与湿污泥储罐管路连接,并在管路上设置污泥传输装置;所述乏汽出口连接蒸汽净化器;所述第一加热腔的蒸汽进口设置蒸汽进管,所述冷凝水出口连接蒸馏水储罐;蒸汽压缩机,其进气口与蒸汽净化器出口连接。所用的外源生蒸汽较少,仅系统启动前期后末期的少量蒸汽,其余加热蒸汽由蒸发过程产生的二次蒸汽经压缩机压缩升温后提供,主要能耗为电能,相比之下运行成本可以明显降低。

技术研发人员:徐倩,刘丹枫,金亮,马强,薛秋玉,孙伟进,杨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科滤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214
技术公布日:2024/6/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81816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