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轴承编码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04-05  6


本技术属于编码器,具体涉及一种无轴承编码器。


背景技术:

1、编码器是将信号或数据进行编制、转换为可用以通讯、传输和存储的信号形式的设备。编码器中通常使用轴承编码器和无轴承编码器;其中轴承编码器中轴承作为编码器的内部的管件机械部件,负责支撑和保持旋转运动的稳定。一旦轴承受到磨损或者损坏,将导致编码器的性能受到影响,导致编码器的信号不稳定或者加大误差的概率。无轴承编码器由于没有滚珠等机械部件,减少了因摩擦产生的杂质等的污染。由于没有轴承,体积较小,更适用于高速运转和有空间要求的场合,因此无轴承编码器受到广泛应用。

2、现有技术中,例如专利申请号为cn202223005332.8,专利名称为一种具有同轴连接电机轴功能的编码器,其公开了包括主体、定位柱、端盖和测量装置;端盖设置在主体上;定位柱穿设于端盖;定位柱与电机轴可拆卸连接;测量装置的码盘托同轴连接在电机轴上;码盘同轴固定连接在码盘托上;测量件设置在主体内。其是将电机轴穿设于主体内,电机轴作为定位元件用于穿装码盘等结构,当码盘穿装完成后将定位柱穿设于主体中与电机轴同轴。由于定位柱是从码盘的上方向下穿入至主体中与电机轴同轴设置,定位柱的顶面对端盖具有向下的压力,如此会对处于端盖下方的码盘等结构造成微动的风险,使得已经装配好的码盘等结构出现径向偏差,造成对码盘托等结构的对中误差,因此现有技术中无轴承编码器自身整体的定位精度较低,导致编码器的测量精度也较低无法适应高精度测量的场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轴承编码器,以解决现有的无轴承编码器自身各零部件之间的定位不精确问题,尤其是编码器自身定位误差而导致测量精度较低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无轴承编码器,包括相连接的主轴和编码器主体;所述主轴贯穿所述编码器主体;

4、所述编码器主体包括码盘座和设置于所述码盘座外侧的底座;所述码盘座与所述主轴沿径向方向通过第一紧固件连接;所述底座与所述码盘座沿径向方向通过第二紧固件进行连接。

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无轴承编码器还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6、所述码盘座沿圆周方向上具有能够容纳第一紧固件的多个第一安装孔和能够容纳第二紧固件的多个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沿圆周方向上错位分布。

7、所述底座沿圆周方向上开设有能够容纳第二紧固件的多个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对应设置。

8、所述编码器主体还包括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套接于所述主轴且与所述码盘座相隔预设距离,所述定位件朝向所述码盘座的一侧与线路板连接。

9、所述码盘座朝向所述定位件一侧设置有第一台阶,所述定位件朝向所述码盘座一侧设置有第二台阶;所述第一台阶与所述第二台阶之间形成容纳所述光栅、所述线路板的预留空间。

10、所述编码器主体还包括光栅,所述光栅连接于所述码盘座朝向所述定位件的一侧。

11、所述编码器主体还包括光源件,所述光源件连接于所述码盘座内;所述光源件与所述线路板电连接。

12、所述主轴采用光轴结构;或者,所述主轴上连接有定位台阶,所述定位台阶能够对所述码盘座朝向所述底座一侧进行轴向限位。

13、所述主轴与所述编码器主体相连接之前,所述主轴通过第一预紧件固定于所述工装,所述编码器主体中的所述底座通过预紧件固定于所述工装。

14、所述无轴承编码器还包括与所述底座连接的连接壳,所述连接壳与所述底座之间能够容纳所述编码器主体。

15、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16、1.一种无轴承编码器,包括相连接的主轴和编码器主体;所述主轴贯穿所述编码器主体;所述编码器主体包括码盘座和底座;所述码盘座与所述主轴沿径向方向通过第一紧固件连接;所述底座与所述码盘座沿径向方向通过第二紧固件进行连接。主轴作为整个无轴承编码器的核心定位元件,实现将编码器主体均集中于一根轴上进行安装,将贯穿整个无轴承编码器的中心,通过将编码器主体中的码盘座和底座分别套接在主轴,码盘座与主轴之间进行径向定位,使得码盘座相对在编码器主体中进行径向方向的限位,底座与码盘座之间进行径向定位,使得码盘座相对在编码器主体中进行轴向方向的限位,实现码盘座在整个编码器主体中的定位,从而实现主轴、码盘座和底座之间的对中定位,提高了整个编码器主体的定位精度,进而提高编码器的检测精度。

17、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码盘座沿圆周方向上具有能够容纳第一紧固件的第一安装孔和能够容纳第二紧固件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沿圆周方向上错位分布。码盘座与主轴之间沿径向方向上通过第一紧固件连接,因此需要在码盘座上开设用于容纳第一紧固件的第一安装孔,同样的,由于码盘座与底座之间沿径向方向上通过第二紧固件进行连接,因此需要在码盘座上开设用于容纳第二紧固件的第二安装孔,通过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的设置,实现对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的定位,从而实现码盘座与底座、码盘座与主轴之间的对中定位。

18、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底座沿圆周方向上开设有能够容纳第二紧固件的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对应设置。由于底座与码盘座之间沿径向方向上通过第二紧固件进行连接,所以除了在码盘座上开设具有容纳第二紧固件的第二安装孔外,还应当在底座上对应于第二安装孔的位置设置用于容纳第二紧固件的第三安装孔,使得第二紧固件能够通过第三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将码盘座与底座之间进行连接以实现对中定位。

19、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编码器主体还包括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套接于所述主轴且与所述码盘座相隔预设距离,所述定位件朝向所述码盘座的一侧与线路板连接。定位件的设置,用于实现将线路板连接于编码器主体内;定位件与码盘座之间设置有光栅和线路板,将定位件与码盘座相隔预设距离,通过定位件起到与码盘座上的光栅和线路板的防护作用。

20、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编码器主体还包括光源件,所述光源件连接于所述码盘座内;所述光源件与所述线路板电连接。光源件与线路板之间还隔有光栅,将发光原件的铜线沿光栅的径向方向绕出至线路板上与线路板进行连接,将光源件设置在码盘座内,通过码盘座对光源件起到保护的作用。



技术特征:

1.一种无轴承编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相连接的主轴和编码器主体;所述主轴贯穿所述编码器主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轴承编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码盘座沿圆周方向上具有能够容纳第一紧固件的多个第一安装孔和能够容纳第二紧固件的多个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沿圆周方向上错位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轴承编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沿圆周方向上开设有能够容纳第二紧固件的多个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对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轴承编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器主体还包括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套接于所述主轴且与所述码盘座相隔预设距离,所述定位件朝向所述码盘座的一侧与线路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无轴承编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器主体还包括光栅,所述光栅连接于所述码盘座朝向所述定位件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无轴承编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码盘座朝向所述定位件一侧设置有第一台阶,所述定位件朝向所述码盘座一侧设置有第二台阶;所述第一台阶与所述第二台阶之间形成容纳所述光栅、所述线路板的预留空间。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无轴承编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器主体还包括光源件,所述光源件连接于所述码盘座内;所述光源件与所述线路板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轴承编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采用光轴结构;或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轴承编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无轴承编码器还包括与所述底座连接的连接壳,所述连接壳与所述底座之间能够容纳所述编码器主体。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轴承编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与所述编码器主体相连接之前,所述主轴通过第一预紧件固定于工装,所述编码器主体中的所述底座通过预紧件固定于所述工装。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无轴承编码器,涉及编码器技术领域;包括相连接的主轴和编码器主体;所述主轴贯穿所述编码器主体;所述编码器主体包括码盘座和底座;所述码盘座与所述主轴沿径向方向通过第一紧固件连接;所述底座与所述码盘座沿径向方向通过第二紧固件进行连接。主轴作为整个无轴承编码器的核心定位元件,实现将编码器主体均集中于一根轴上进行安装,码盘座与主轴之间进行径向定位,使得码盘座相对在编码器主体中进行径向方向的限位,底座与码盘座之间进行径向定位,使得码盘座相对在编码器主体中进行轴向方向的限位,从而实现主轴、码盘座和底座之间的对中定位,提高了整个编码器主体的定位精度,进而提高编码器的检测精度。

技术研发人员:张琳,邢加明,王训朋,李华文,丛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威海艾迪科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130
技术公布日:2024/6/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81816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