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电路、调节方法及显示装置与流程

专利2025-04-06  6


本技术属于显示,尤其涉及一种调节电路、调节方法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1、目前显示面板中数据线断线(后续短线的数据线简称为数据断线)后,针对数据断线对应的修补线的调节补偿,会在运算放大器的反馈端(即反相输入端)加入1阶或2阶电阻电容电路,用于滞后负反馈,使运算放大器过压输出,使得运算放大器输出的数据电压大于输入的数据电压,并通过调节电阻电容电路的阻容值控制运算放大器的倍数从而控制断线处各像素的亮度达到目标值。

2、但现有技术对于双倍率驱动(double rate drive,drd)架构下的发光二极管(led)显示面板,如图1所示,由于充电时间短,且扫描线和数据线在显示面板内走线位置接近,造成比较严重的电容耦合效应,数据电压波形受到时钟脉冲信号耦合(clk couple)影响,造成像素电极电位与目标点位存在差异,导致数据断线对应的像素的发光二极管的亮度与数据电压对应的亮度不一致,从而在显示画面上出现亮线或暗线的串扰现象,降低了用户的观看体验。

3、现有技术对于双倍率驱动的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的数据断线对应的像素存在显示画面出现亮度串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调节电路、调节方法及显示装置,可以解决对于双倍率驱动的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的数据断线对应的像素存在显示画面出现亮度串扰的问题。

2、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调节电路,用于调节显示面板的第一数据断线对应的修补线的数据电压,所述第一数据断线为数据线断掉后靠近覆晶薄膜驱动模块的部分,所述修补线为连接所述覆晶薄膜驱动模块与第二数据断线的信号线,所述第二数据断线为所述数据线断掉后远离覆晶薄膜驱动模块的部分,调节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电压跟随模块、第一电容、电阻电容电路、第二电阻、第三电阻,所述电压跟随模块包括第一运算放大器;

3、其中,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电性耦接于所述覆晶薄膜驱动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用于调节所述覆晶薄膜驱动模块输出至所述第一数据断线的数据电压;

4、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共同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及所述电阻电容电路的第一端,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共同连接第一电容的第二端及所述电阻电容电路的第二端,用于跟随并放大所述数据电压;

5、所述电阻电容电路的第三端接地线,用于调节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放大倍数,使得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输出的数据电压大于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输入的数据电压;

6、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共同连接所述修补线及第三电阻的第一端,用于调节输出至所述修补线的数据电压;

7、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显示面板的数据电压供地端,用于在所述修补线对应的发光二极管的亮度未处于所述数据电压对应的亮度范围时调节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驱动电流;

8、其中,所述第二电阻和所述第三电阻均为可调电阻。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电阻还能为可变功率电阻电路,所述可变功率电阻电路包括电阻分压电路、第二运算放大器、第一开关管、第四电阻,所述第四电阻为可变电阻;

10、其中,所述电阻分压电路的第一端共同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所述修补线及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入端,所述电阻分压电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用于分压输出至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驱动电压;

11、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用于跟随并放大分压后的输出至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驱动电压;

12、第一开关管的输出端共同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用于在所述修补线对应的所述发光二极管的所述第一亮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亮度阈值时导通,在所述修补线对应的所述发光二极管的所述第一亮度小于所述第一亮度阈值时关断;

13、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共同连接所述电阻分压电路的第三端及所述数据电压供地端,用于在所述修补线对应的所述发光二极管的亮度未处于所述数据电压对应的亮度范围时调节所述可变功率电阻电路的等效电阻,以调节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驱动电流。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阻分压电路包括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

15、其中,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作为所述电阻分压电路的第一端共同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所述修补线及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入端,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连接第一节点;

16、所述第一节点作为所述电阻分压电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

17、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电阻分压电路的第三端共同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及所述数据电压供地端。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变功率电阻电路的等效电阻为:r4×((r5+r6)/r6);

19、其中,r4为第四电阻的阻值,r5为第五电阻的阻值,r6为所述第六电阻的阻值。

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四电阻还能为第二开关管,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耦接数字转换模拟信号端口,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入端共同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出端及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出端共同连接所述电阻分压电路的第三端及所述数据电压供地端。

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阻电容电路包括第七电阻和第二电容;

22、其中,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作为所述电阻电容电路的第一端共同连接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及第一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之间的第二节点作为所述电阻电容电路的第二端共同连接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及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作为所述电阻电容电路的第三端接地线。

23、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调节方法,应用于如第一方面内容中任一项所述的调节电路,调节方法用于调节显示面板中第二数据断线对应的修补线的数据电压,断掉后的数据线为数据断线,所述显示面板中各像素采用双倍率驱动,包括:

24、若所述显示面板中任一数据断线对应的各像素在绿色画面下的第一亮度大于第一亮度阈值,调整所述调节电路的第一电阻和/或第二电阻直至所述第一亮度处于所述数据电压对应的第一亮度范围;

25、若所述显示面板中任一数据断线对应的各像素在绿色画面下的所述第一亮度小于第二亮度阈值,调整所述调节电路的电阻电容电路直至所述第一亮度处于所述数据电压对应的所述第一亮度范围;

26、若所述显示面板中任一数据断线对应的各像素在白色画面下的第二亮度大于第三亮度阈值,或者所述第二亮度小于第四亮度阈值,调整所述调节电路的第三电阻直至所述第二亮度处于所述数据电压对应的第二亮度范围。

2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若所述显示面板中任一数据断线对应的各像素在白色画面下的第二亮度大于第三亮度阈值,或者所述第二亮度小于第四亮度阈值,调整所述调节电路的第三电阻直至所述第二亮度处于所述数据电压对应的第二亮度范围,包括:

28、若所述显示面板中任一数据断线对应的各像素在白色画面下的第二亮度大于第三亮度阈值,降低所述调节电路的第三电阻直至所述第二亮度等于所述数据电压对应的所述第二亮度范围;

29、若所述显示面板中任一数据断线对应的各像素在白色画面下的所述第二亮度小于第四亮度阈值,提高所述调节电路的第三电阻直至所述第二亮度等于所述数据电压对应的所述第二亮度范围。

3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亮度范围为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亮度阈值,且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亮度阈值;

31、所述第二亮度范围为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三亮度阈值,且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四亮度阈值。

32、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33、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条数据线,其中一条所述数据线存在断线情况;

34、控制基板,所述控制基板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设置有多个覆晶薄膜驱动模块;

35、修补线,用于修补数据线断线中远离所述覆晶薄膜驱动模块的部分数据线;以及

36、如第一方面内容中任一项所述的调节电路,所述调节电路用于调节显示面板的数据线断线对应的修补线的数据电压。

37、本技术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的有益效果是:

38、本技术提供的调节电路,通过在第一运算放大器之后的可调电阻的第二电阻与修补线之间耦接可调电阻的第三电阻,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再连接至显示面板的数据电压供地端,以在修补线对应的发光二极管的亮度未处于数据电压对应的亮度范围时调节输出至各像素的数据电压,从而实现调节发光二极管的驱动电流,使得数据断线对应的像素的发光二极管的亮度与数据电压对应的亮度保持一致,从而消除了在显示画面上出现的亮线或暗线的串扰现象,提高了用户的观看体验。

39、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二方面至第三方面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一方面内容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技术特征:

1.一种调节电路,其特征在于,用于调节显示面板的第一数据断线对应的修补线的数据电压,所述第一数据断线为数据线断掉后靠近覆晶薄膜驱动模块的部分,所述修补线为连接所述覆晶薄膜驱动模块与第二数据断线的信号线,所述第二数据断线为所述数据线断掉后远离覆晶薄膜驱动模块的部分,调节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电压跟随模块、第一电容、电阻电容电路、第二电阻、第三电阻,所述电压跟随模块包括第一运算放大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电阻还能为可变功率电阻电路,所述可变功率电阻电路包括电阻分压电路、第二运算放大器、第一开关管、第四电阻,所述第四电阻为可变电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节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分压电路包括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调节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功率电阻电路的等效电阻为:r4×((r5+r6)/r6);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节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电阻还能为第二开关管,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耦接数字转换模拟信号端口,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入端共同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出端及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出端共同连接所述电阻分压电路的第三端及所述数据电压供地端。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调节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电容电路包括第七电阻和第二电容;

7.一种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调节电路,调节方法用于调节显示面板中第二数据断线对应的修补线的数据电压,断掉后的数据线为数据断线,所述显示面板中各像素采用双倍率驱动,包括: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显示面板中任一数据断线对应的各像素在白色画面下的第二亮度大于第三亮度阈值,或者所述第二亮度小于第四亮度阈值,调整所述调节电路的第三电阻直至所述第二亮度处于所述数据电压对应的第二亮度范围,包括: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亮度范围为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亮度阈值,且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亮度阈值;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了调节电路、调节方法及显示装置,调节电路用于调节显示面板的数据断线对应的修补线的数据电压,调节电路的第一电阻的第一端电性耦接于覆晶薄膜驱动模块的输出端,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第一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共同连接第二电阻的第一端、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及电阻电容电路的第一端,第一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共同连接第一电容的第二端及电阻电容电路的第二端;电阻电容电路的第三端接地线;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共同连接修补线及第三电阻的第一端;第三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数据电压供地端,用于调节发光二极管的驱动电流;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均为可调电阻;消除了在显示画面上出现的亮线或暗线的串扰现象。

技术研发人员:李炳宏,廖显镭,张元平,叶利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惠科金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6/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81819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