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涉及重症康复助行器。
背景技术:
1、助行器是一种辅助人体支撑体重、保持平衡和行走的器具,通常,患者在病床上修养后,还需下床并通过行走对下肢的肌肉和骨骼进行锻炼,以加速术后下肢运动能力的恢复,在锻炼的过程中,常使用助行器对人体进行支撑。
2、目前,常见的助行器包括有轮式助行器,其助行支架的底部设置有滚轮,以便患者更易推动助行器前进。
3、轮式助行器包括有两轮助行器和四轮助行器,其中,两轮助行器通常包括有两个滚轮和两个防滑支脚,两个滚轮设置在助行器的前方,两个防滑支脚设置在助行器的后方,能够使患者省去抬起助行器的操作,相较于无轮助行器而言,此助行器更易被推动,并且防滑支脚的设置,能够提高助行器被推动时的稳定性;
4、四轮助行器通常包括有四个滚轮,两个滚轮设置在助行器的前方,两个滚轮设置在助行器的后方,使得其助行器的移动更加灵活,使患者能够快速行走。
5、虽然轮式助行器具有上述诸多优点,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目前的轮式助行器还存在着不足,具体在于:
6、对于两轮助行器而言,其防滑支脚的设置虽然能够防止助行器失控,提高助行器被推动时的稳定性,但是在推动助行器移动的过程中,防滑支脚和地面之间为滑动摩擦,在地面较为粗糙时,易加快防滑支脚的磨损,并且在粗糙地面上推动助行器时还会增加助行器被推动的阻力,不易于在粗糙地面上推动助行器;
7、对于四轮助行器而言,四个滚轮均能转动,其助行器的移动灵活,患者在使用其助行器的时通常需要具有较好的平衡力,而若患者的平衡力较差,患者在使用四轮助行器的过程中易发生摔倒,同时,虽然目前的大多数四轮助行器配备有刹车装置,但是若患者在使用过程中不能自主进行刹车,也可能会导致患者摔倒。
8、所以,基于上述不足,目前亟需设计一种重症康复助行器,以提高助行器被推动时的稳定性和提高患者的平衡力的同时,还能提高助行器在粗糙地面上移动的灵活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轮式助行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重症康复助行器,以提高助行器被推动时的稳定性和提高患者的平衡性的同时,还能提高助行器在粗糙地面上移动的灵活性。
2、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3、重症康复助行器,包括助行器本体和滚轮组件,所述滚轮组件设置在助行器本体上;所述滚轮组件包括第一滚轮和配合件,所述第一滚轮上设置有抵挡部,所述抵挡部与配合件相配合;
4、所述抵挡部与配合件相配合时具有两种状态,分别为第一配合状态和第二配合状态;在处于第一配合状态时,所述抵挡部能与配合件相抵,以限制所述第一滚轮的转动;在处于第二配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滚轮能进行自转,使所述助行器本体朝前进方向移动;
5、在所述助行器本体受到朝向后退方向的拉力或者所述助行器本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所述抵挡部与配合件处于第一配合状态;
6、在所述助行器本体受到朝向前进方向的推力时,能使所述抵挡部与配合件处于第二配合状态。
7、作为本技术优先的技术方案,所述抵挡部包括若干抵挡件,若干所述抵挡件环绕所述第一滚轮的中心轴线分布,若干所述抵挡件能依次与所述配合件相对应,在所述抵挡部与配合件相抵时,所述配合件与若干抵挡件中的其中一个抵挡件相抵。
8、作为本技术优先的技术方案,所述滚轮组件还包括有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滚轮设置在第一支架上,所述配合件设置在第二支架上,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为可活动的配合,所述第一支架能沿所述第二支架的长度方向相对第二支架移动,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具有弹性,所述第二支架与助行器本体相连;
9、所述抵挡件包括有抵挡件一部和抵挡件二部,在所述助行器本体未受到竖直向下的作用力时,所述配合件与所述抵挡件上的抵挡件一部相配合;在向所述助行器本体施加竖直向下的作用力时,能使所述第一支架沿第二支架的长度方向相对第二支架移动,使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形变量增加,使所述配合件相对所述抵挡部的位置发生变化,能使配合件从与抵挡件一部相配合转变为与抵挡件二部相配合;
10、在所述配合件与抵挡件一部相配合的前提下,在所述助行器本体受到朝向后退方向的拉力或者所述助行器本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所述抵挡部与配合件处于第一配合状态,在所述助行器本体受到朝向前进方向的推力时,能使所述抵挡部与配合件处于第二配合状态;
11、在所述配合件与抵挡件二部相配合时,所述抵挡件二部用于与所述配合件相抵,以限制所述第一滚轮的转动。
12、作为本技术优先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架上设置有抵板,所述抵板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第一支架上的抵板相抵;
13、通过使所述抵板相对第一支架转动,用于调整所述抵板在沿所述第一支架的长度方向上的位置,以在所述助行器本体未受到竖直向下的作用力时,调整所述配合件与所对应的抵挡件之间的位置关系。
14、作为本技术优先的技术方案,所述抵挡件一部连接在所述第一滚轮上,所述抵挡件一部与抵挡件二部转动连接,所述抵挡件一部与抵挡件二部相连接的部位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具有弹性;
15、在所述配合件与抵挡件一部相配合的前提下,
16、在所述助行器本体受到朝向后退方向的拉力时,能使所述抵挡件一部与所述抵挡件二部相抵,以及使所述抵挡件二部与配合件相抵,以此限制所述第一滚轮的转动,在所述助行器本体受到朝向前进方向的推力时,在所述配合件接触抵挡件一部后,所述抵挡件一部相对所述抵挡件二部转动,使所述第一弹簧的形变量增大,使得所述配合件通过所述抵挡件一部,且在所述配合件通过所述抵挡件一部后,所述第一弹簧恢复形变使所述抵挡件一部复位。
17、作为本技术优先的技术方案,所述重症康复助行器包括两个所述滚轮组件,两个所述滚轮组件设置在所述助行器本体的后轮设置区。
18、作为本技术优先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滚轮包括轮体和若干滑块,所述轮体上设置有若干滑槽,若干所述滑槽环绕所述轮体的中心轴线分布,所述滑块与滑槽相适配,所述滑块位于滑槽内,所述滑块能在所述滑槽内移动,所述滑块移动后能改变所述滑块距所述第一滚轮的中心轴线的距离,所述滑块连接有所述抵挡件;
19、在所述助行器本体受到朝向后退方向的拉力时,所述配合件与抵挡件二部相抵后能使所述配合件抵推所述抵挡件移动,使所述抵挡件带动所述滑块相对滑槽移动,使所述滑块朝远离第一滚轮的中心轴线的方向移动,使滑块逐渐凸出所述轮体的外圈表面。
20、作为本技术优先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滚轮还包括胎体,所述胎体包覆在所述轮体上,所述胎体具有弹性;
21、所述胎体采用橡胶材料制成。
22、作为本技术优先的技术方案,所述配合件上形成有抵推部,所述抵推部用于与所述抵推件二部相抵,且在所述助行器本体朝后退方向移动,使所述第一滚轮转动时,所述抵推部上的与抵推件二部相抵的位置逐渐远离所述第一滚轮的中心轴线,并使所述抵推件和滑块逐渐远离所述第一滚轮的中心轴线。
23、作为本技术优先的技术方案,所述滑槽内还设置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具有弹性,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轮体相抵,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滑块相抵,在所述滑块朝远离第一滚轮的中心轴线的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形变量逐渐增大,在所述配合件和抵推件二部的抵推作用减弱时,所述第二弹性件用于提供弹性力使所述滑块复位。
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25、1. 在本技术的方案中,通过设置抵挡部和配合件,在助行器本体受到朝向前进方向的推力时,能使抵挡部与配合件处于第二配合状态,在此状态下,第一滚轮能进行自转,以使助行器本体朝前进方向移动,并且,在助行器本体受到朝向后退方向的拉力或者助行器本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抵挡部与配合件处于第一配合状态,在此状态下,抵挡部能与配合件相抵,以此限制第一滚轮的转动,如此,在粗糙地面上使用本技术的重症康复助行器时,在推动助行器本体使其朝前进方向移动的过程中,第一滚轮处于滚动状态,其第一滚轮替代防滑支架,在第一滚轮与地面之间为滚动摩擦的作用下,能够降低处于粗糙地面上的助行器本体被推动时所受到的阻力,从而提高助行器本体在粗糙地面上移动的灵活性;并且,在患者由于重心不稳出现后倾的状况时,患者手部在握住助行器本体上的把手的前提下能使助行器本体受到朝向后退方向的拉力,使得抵挡部能与配合件处于第一配合状态,使得第一滚轮的转动受到限制,进而能够在第一滚轮的转动受到限制后防止助行器本体后退,使得助行器本体能相对地面静止,从而在患者重心不稳而后倾时,助行器本体能起到支撑作用,能够避免患者由于重心不稳而出现跌倒的现象,能够提高患者的平衡性和使用重症康复助行器的安全性;并且,在患者手部与助行器本体相脱离时,此时,助行器本体不受外力作用,抵挡部与配合件处于第一配合状态,使得抵挡部与配合件相抵,其第一滚轮的转动受到限制,使得本技术的重症康复助行器在脱手后能避免前溜,以提高重症康复助行器被推动时的稳定性,在患者使用该重症康复助行器时,在患者手部脱离重症康复助行器后,能避免重症康复助行器前溜至患者较远处,从而能进一步提高患者使用本技术的重症康复助行器的便利性;
26、2. 进一步的,通过设置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并在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设置第一弹性件,在向助行器本体施加竖直向下的作用力时,能使第一支架沿第二支架的长度方向相对第二支架移动,使得配合件相对抵挡部的位置发生变化,在患者推动助行器本体前移时,患者不仅向助行器本体施加朝向前进方向的推力作用,还会向助行器本体施加竖直向下的作用力,使得第一支架沿第二支架的长度方向相对第二支架移动,其所施加的竖直向下的作用力较小,第一支架相对第二支架的长度方向移动的距离较小,可仍使配合件与抵挡件一部相配合,以此在后续推动助行器本体朝前进方向移动;通常助行器本体上的把手所设置的部位低于患者的肩部,在患者拉动助行器本体时,在助行器本体受到朝后退方向的拉力作用,还会使助行器本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使得配合件处于与抵挡件一部相配合的状态,以便使抵挡部与配合件处于第一配合状态;
27、在配合件与抵挡件二部相配合时,抵挡件二部能与配合件相抵,以此限制第一滚轮的转动,如此,在患者行走过程中因自身重心不稳出现身体前倾时,此时患者不仅向助行器本体施加朝前进方向的作用力,还向助行器本体施加竖直向下的作用力,在其竖直向下的作用力的作用下,能使抵挡件二部与配合件相抵,从而限制第一滚轮的转动,能够使助行器本体不再前移,使得助行器本体起到支撑的作用,对患者的手部或身体进行支撑,在患者身体出现前倾时能进一步防止患者摔倒,利于患者出现前倾时自行纠正站姿,能进一步提高患者的平衡力以及使用重症康复助行器时的安全性;
28、3. 进一步的,通过设置抵板,使抵板螺纹连接在第一支架上,其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第一支架上的抵板相抵,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架相抵,通过使抵板相对第一支架转动,使得抵板在沿第一支架的长度方向上的位置发生变化,如此,在助行器本体未受到竖直向下的作用力时,通过转动抵板,调整抵板在沿第一支架的长度方向上的位置,从而调节配合件与所对应的抵挡件之间的位置关系,以此,可调节使配合件从与抵挡件一部相配合转变为与抵挡件二部相配合时所需要向助行器本体施加竖直向下的作用力的力度,将其使配合件从与抵挡件一部相配合转变为与抵挡件二部相配合时所需要向助行器本体施加竖直向下的作用力的力度定义为力度f,即通过使抵板相对第一支架转动,能调节力度f的大小,以此提高本技术的重症康复助行器与患者的适配度;
29、4. 进一步的,将两个滚轮组件设置在助行器本体的后轮设置区,并且助行器本体的前轮设置区处设置目前助行器所使用的定向轮或万向轮,在患者行走过程中因重心不稳出现前倾时,会使得患者向助行器本体施加的竖直向下的力度增大,进一步使第一支架沿第二支架得长度方向相对第二支架移动,使得助行器本体上的靠近患者的一侧变低,更利于助行器本体对患者进行支撑,防止助行器本体在支撑患者时出现向前倾倒的现象,进一步提高了助行器本体对患者进行支撑的稳固性;
30、5. 进一步的,通过设置滑槽和滑块,并使滑块连接有抵挡件,在助行器本体受到朝向后踢方向的拉力时,配合件与抵挡件二部相抵后能使得配合件抵推抵挡件移动,使得抵挡件带动滑块相对滑槽移动,使得滑块朝远离第一滚轮的中心轴线的方向移动,进而使得滑块逐渐凸出轮体的外圈表面,并且轮体上形成凸起的部位位于轮体的后半部位,其轮体上的凸起状结构能进一步限制第一滚轮相对地面朝后退方向的滚动,从而在患者因重心不稳出现后倾时,能进一步提高本技术的重症康复助行器相对地面的稳固性,能进一步防止重症康复助行器向后退方向移动,提高重症康复助行器对患者的支撑效果;
31、同时在第一滚轮的转动被限制后,且此时轮体上的凸起状结构与地面相接触的情况下,本技术的第一滚轮还能将助行器本体上的靠近患者的一侧抬高,以此改变重症康复助行器的重心,使得重症康复助行器不易出现向后倾倒的现象,进一步提高了助行器本体对患者进行支撑的稳固性。
1.重症康复助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助行器本体和滚轮组件,所述滚轮组件设置在助行器本体上;所述滚轮组件包括第一滚轮和配合件,所述第一滚轮上设置有抵挡部,所述抵挡部与配合件相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症康复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挡部包括若干抵挡件,若干所述抵挡件环绕所述第一滚轮的中心轴线分布,若干所述抵挡件能依次与所述配合件相对应,在所述抵挡部与配合件相抵时,所述配合件与若干抵挡件中的其中一个抵挡件相抵。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重症康复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组件还包括有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滚轮设置在第一支架上,所述配合件设置在第二支架上,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为可活动的配合,所述第一支架能沿所述第二支架的长度方向相对第二支架移动,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具有弹性,所述第二支架与助行器本体相连;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重症康复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上设置有抵板,所述抵板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第一支架上的抵板相抵;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重症康复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挡件一部连接在所述第一滚轮上,所述抵挡件一部与抵挡件二部转动连接,所述抵挡件一部与抵挡件二部相连接的部位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具有弹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重症康复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症康复助行器包括两个所述滚轮组件,两个所述滚轮组件设置在所述助行器本体的后轮设置区。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重症康复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滚轮包括轮体和若干滑块,所述轮体上设置有若干滑槽,若干所述滑槽环绕所述轮体的中心轴线分布,所述滑块与滑槽相适配,所述滑块位于滑槽内,所述滑块能在所述滑槽内移动,所述滑块移动后能改变所述滑块距所述第一滚轮的中心轴线的距离,所述滑块连接有所述抵挡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重症康复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滚轮还包括胎体,所述胎体包覆在所述轮体上,所述胎体具有弹性;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重症康复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件上形成有抵推部,所述抵推部用于与所述抵推件二部相抵,且在所述助行器本体朝后退方向移动,使所述第一滚轮转动时,所述抵推部上的与抵推件二部相抵的位置逐渐远离所述第一滚轮的中心轴线,并使所述抵推件和滑块逐渐远离所述第一滚轮的中心轴线。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重症康复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内还设置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具有弹性,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轮体相抵,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滑块相抵,在所述滑块朝远离第一滚轮的中心轴线的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形变量逐渐增大,在所述配合件和抵推件二部的抵推作用减弱时,所述第二弹性件用于提供弹性力使所述滑块复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