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切换型织针电脑横机针板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04-07  4


本发明涉及纺织,具体为一种可切换型织针电脑横机针板。


背景技术:

1、电脑横机是加工羊毛衫和羊绒衫等一些针织品的很常用加工设备,织针和针脚安装在针板上,经检索,中国专利授权号为cn203373517u的专利公开了电脑针织横机针板,该针板通过隔离针织针头与沉降片,避免针织针头直接与沉降片接触摩擦,提高针织针头和沉降片的使用寿命,但现有电脑横机针板结构为两针板,且每个针板上一针槽内放置一枚织针,而一针槽一织针形成的针距无法适用于全成型编织,必须采用隔针编织,然而隔针编织带来的针距大的问题也导致了编织物的密度做不紧的问题,无法达到正常针距的编织物的密度,为此本方案提供一种可进行正常密度的全成型编织两针板结构,一针槽内设置两枚织针,且可通过切换机构进行切换来出一针槽内任意一枚针,结构简单,成本低。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切换型织针电脑横机针板,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现有脑横机针板隔针编织带来的针距大的问题也导致了编织物的密度做不紧的问题,无法达到正常针距的编织物的密度的问题。

2、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可切换型织针电脑横机针板,包括针板、插片、织针、左切换针、右切换针、长针、弹簧针、选针以及切换轴,所述针板设置于设于横编织机的机架前后两侧,插片均匀分布在针板开设的槽内,插片间间距形成针槽,且针槽内放置有织针、左切换针、右切换针、长针、弹簧针、选针,所述插片内部开设有圆孔,且圆孔内部穿插有切换轴,且切换轴贯穿所有针槽,所述切换轴两端截面呈半圆形状结构。

3、优选的,所述织针一端开设有凹槽,且织针一端凹槽形状与左切换针和右切换针一端端部形状相吻合,且左切换针和右切换针一端端部分别与两个织针一端的凹槽卡合连接,且左切换针和右切换针均放置于同一针槽内,且左切换针和右切换针分别对应两枚织针,一针槽内设置两枚织针,且可通过切换机构进行切换来出一针槽内任意一枚针。

4、优选的,所述左切换针和右切换针尾部上方均设置有长针,且长针处于复位状态时,头部可与切换针右尾部凹槽和左尾部凹槽发生嵌合、脱开配合,通过长针的头部与切换针右尾部凹槽和左尾部凹槽发生嵌合,从而使长针在外部三角的带动下进行动作,进而使长针带动左切换针和右切换针前进与后退。

5、优选的,所述长针一端底部设置有向下凸出状头部,所述头部形状与左尾部凹槽和右尾部凹槽相吻合,所述左尾部凹槽和右尾部凹槽分别开设于左切换针和右切换针端部,从而有利于使头部可与切换针右尾部凹槽和左尾部凹槽发生嵌合、脱开配合。

6、优选的,所述切换轴不作动情况下,切换轴顶部平面与针板面处于平行状态,且左切换针和右切换针皆处于下沉状态,所述长针头部与左切换针和右切换针凹槽处于脱开状态,左切换针和右切换针的左底部凹槽和右底部凹槽与针板上的钢丝卡合连接,当长针头部与左切换针和右切换针凹槽处于脱开状态时使长针无法带动左切换针和右切换针进行前进与后退。

7、优选的,所述切换轴通过顺时针转动配合,切换轴第一顶点与右切换针的右底面表面贴合,且右切换针上抬至右尾部凹槽与长针头部嵌合,长针在外部三角的带动下进行作动,由此带动右切换针作动,最终带动针槽内与右切换针配合的织针进行各种编织动作。在右切换针前进或后退时,由于右底面与切换轴顶点接触,而不会发生下沉,与长针头部脱开而影响正常编织的现象。

8、优选的,所述切换轴通过逆时针转动配合,切换轴第二顶点与左切换针的左底面紧密贴合,左切换针上抬至尾部凹槽与长针头部嵌合。

9、优选的,所述切换轴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皆会带动一枚切换针上抬与长针发生配合,另一枚切换针则在重力的作用下下沉至右底部凹槽和左底部凹槽与钢丝嵌合,正常状态下切换针在重力的作用下会下沉。

10、优选的,所述右切换针和左切换针分别设置有右压针脚和左压针脚,并在压针脚上方设置外部压针机构,为防止外部不确定因素导致切换针无法下沉的情况,影响正常编织,压针装置可以有效避免这种情况,通过压针装置压下右切换针或左切换针,使压针脚沉入针槽内,实现切换针尾部凹槽与长针头部脱开。

1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切换型织针电脑横机针板。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2、(1)、该一种可切换型织针电脑横机针板,通过切换轴顺时针转动至一定角度,使切换针上抬至尾部凹槽与长针头部发生嵌合,长针在外部三角的带动下进行作动,由此带动切换针动作,最终能够带动针槽内与切换针配合的织针进行各种编织动作。

13、(2)、该一种可切换型织针电脑横机针板,在切换针前进或后退时,由于底面与切换轴顶点接触,而不会发生下沉与长针头部脱开而影响正常编织的现象。

14、(3)、该一种可切换型织针电脑横机针板,正常状态下切换针在重力的作用下会下沉,通过压针装置压下切换针,使压针脚或沉入针槽内,实现切换针尾部凹槽与长针头部脱开,从而避免了外部不确定因素导致切换针无法下沉的情况。

15、从而解决了现有脑横机针板隔针编织带来的针距大的问题也导致了编织物的密度做不紧的问题,无法达到正常针距的编织物的密度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可切换型织针电脑横机针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针板(1)、插片(2)、织针(3)、左切换针(41)、右切换针(42)、长针(5)、弹簧针(6)、选针(7)以及切换轴(8),所述针板(1)设置于设于横编织机的机架前后两侧,插片(2)均匀分布在针板(1)开设的槽内,插片(2)间间距形成针槽,且针槽内放置有织针(3)、左切换针(41)、右切换针(42)、长针(5)、弹簧针(6)、选针(7),所述插片(2)内部开设有圆孔(21),且圆孔(21)内部穿插有切换轴(8),且切换轴(8)贯穿所有针槽,所述切换轴(8)两端截面呈半圆形状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切换型织针电脑横机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织针(3)一端开设有凹槽,且织针(3)一端凹槽形状与左切换针(41)和右切换针(42)一端端部形状相吻合,且左切换针(41)和右切换针(42)一端端部分别与两个织针(3)一端的凹槽卡合连接,且左切换针(41)和右切换针(42)均放置于同一针槽内,且左切换针(41)和右切换针(42)分别对应两枚织针(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切换型织针电脑横机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切换针(41)和右切换针(42)尾部上方均设置有长针(5),且长针(5)处于复位状态时,头部(51)可与切换针右尾部凹槽(423)和左尾部凹槽(413)发生嵌合、脱开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切换型织针电脑横机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长针(5)一端底部设置有向下凸出状头部(51),所述头部(51)形状与左尾部凹槽(413)和右尾部凹槽(423)相吻合,所述左尾部凹槽(413)和右尾部凹槽(423)分别开设于左切换针(41)和右切换针(42)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切换型织针电脑横机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轴(8)不作动情况下,切换轴(8)顶部平面与针板(1)面处于平行状态,且左切换针(41)和右切换针(42)皆处于下沉状态,所述长针(5)头部(51)与左切换针(41)和右切换针(42)凹槽处于脱开状态,左切换针(41)和右切换针(42)的左底部凹槽(414)和右底部凹槽(424)与针板(1)上的钢丝(9)卡合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切换型织针电脑横机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轴(8)通过顺时针转动配合,切换轴(8)第一顶点(81)与右切换针(42)的右底面(422)表面贴合,且右切换针(42)上抬至右尾部凹槽(423)与长针(5)头部(51)嵌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切换型织针电脑横机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轴(8)通过逆时针转动配合,切换轴(8)第二顶点(82)与左切换针(41)的左底面(412)紧密贴合,左切换针(41)上抬至尾部凹槽与长针(5)头部(51)嵌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切换型织针电脑横机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轴(8)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皆会带动一枚切换针上抬与长针(5)发生配合,另一枚切换针则在重力的作用下下沉至右底部凹槽(424)和左底部凹槽(414)与钢丝(9)嵌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切换型织针电脑横机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切换针(42)和左切换针(41)分别设置有右压针脚(421)和左压针脚(411),并在压针脚上方设置外部压针机构(10)。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切换型织针电脑横机针板,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包括针板、插片、织针、左切换针、右切换针、长针、弹簧针、选针以及切换轴,所述针板设置于设于横编织机的机架前后两侧,插片均匀分布在针板开设的槽内,插片间间距形成针槽,且针槽内放置有织针、左切换针、右切换针、长针、弹簧针、选针,所述插片内部开设有圆孔,通过切换轴顺时针转动至一定角度,使切换针上抬至尾部凹槽与长针头部发生嵌合,长针在外部三角的带动下进行作动,由此带动切换针动作,最终能够带动针槽内与切换针配合的织针进行各种编织动作,在切换针前进或后退时,由于底面与切换轴顶点接触,而不会发生下沉与长针头部脱开而影响正常编织的现象。

技术研发人员:王靖敏,张峰,周嘉晨,陈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桐乡市强隆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6/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81823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