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眼底照相装置

专利2025-04-07  6


本发明属于诊疗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眼底照相装置。


背景技术:

1、眼底照相装置属于医学成像领域,其用于拍摄人眼视网膜图像,以便医疗人员检查眼底病或者辅助医疗人员判断其它器官的病情。随着科技的发展,眼底照相装置(例如眼底相机)逐渐实现小型化和全自动化,所有的拍摄过程均可由自动控制程序完成,无需操作人员介入。然而随着眼底相机转向小型化,其必然会导致内部光学系统和运动系统的尺寸压缩。其中,光学系统的小型化会导致光学成像原理和照明原理的改变。

2、目前的眼底照相装置缺乏有效的调节结构,在对患者进行拍摄时,需要患者自己调节座椅的高度及位置,使得自己能够将眼部对转眼底相机,医生不能够根据自己想要拍摄的位置获取相片影响拍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眼底照相装置,旨在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眼底照相装置,包括眼底相机本体,所述眼底相机本体的底部安装有用于调节眼底相机本体横向位置的螺纹传动结构,所述螺纹传动结构底部安装有用于调节眼底相机本体高度的升降结构。

3、进一步的,所述螺纹传动结构包括连接框体、连接块和螺杆,所述连接块固定安装设置在眼底相机本体的底部,所述螺杆转动连接设置在连接框体上,所述螺杆的一端贯穿连接框体的一侧,且螺杆贯穿连接框体侧面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把手,所述连接块螺纹连接套设在螺杆上,所述眼底相机本体的底部安装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与连接框体连接。

4、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组件至少设置有一组,所述眼底相机本体的限位组件包括固定杆和移动轮,所述固定杆固定连接设置在眼底相机本体的底部,所述移动轮安装在固定杆的底部,所述连接框体上开设有与固定杆适配的滑槽。

5、进一步的,所述升降结构包括底座框体、滑槽框体和电动液压杆,所述滑槽框体滑动套设在底座框体的顶部。

6、进一步的,所述电动液压杆固定安装在底座框体内,且所述电动液压杆的输出端贯穿底座框体的顶部,电动液压杆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托板,所述托板固定安装在滑槽框体上。

7、进一步的,所述底座框体内安装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和电动液压杆电连接,所述滑槽框体上安装有操作板,所述操作板与控制器通过无线通讯的方式连接。

8、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眼底照相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螺纹传动结构和升降结构能够调节眼底相机本体的横向位置及高度,能够更好的调节眼底相机本体的位置,使得眼底相机本体能够在对不对患者进行拍摄时,更好的对准患者眼部。



技术特征:

1.一种眼底照相装置,包括眼底相机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眼底相机本体(1)的底部安装有用于调节眼底相机本体(1)横向位置的螺纹传动结构,所述螺纹传动结构底部安装有用于调节眼底相机本体(1)高度的升降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眼底照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传动结构包括连接框体(2)、连接块(5)和螺杆(6),所述连接块(5)固定安装设置在眼底相机本体(1)的底部,所述螺杆(6)转动连接设置在连接框体(2)上,所述螺杆(6)的一端贯穿连接框体(2)的一侧,且螺杆(6)贯穿连接框体(2)侧面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把手(7),所述连接块(5)螺纹连接套设在螺杆(6)上,所述眼底相机本体(1)的底部安装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与连接框体(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眼底照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至少设置有一组,所述眼底相机本体(1)的限位组件包括固定杆(3)和移动轮(4),所述固定杆(3)固定连接设置在眼底相机本体(1)的底部,所述移动轮(4)安装在固定杆(3)的底部,所述连接框体(2)上开设有与固定杆(3)适配的滑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眼底照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结构包括底座框体(8)、滑槽框体(9)和电动液压杆(11),所述滑槽框体(9)滑动套设在底座框体(8)的顶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眼底照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液压杆(11)固定安装在底座框体(8)内,且所述电动液压杆(11)的输出端贯穿底座框体(8)的顶部,电动液压杆(11)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托板(10),所述托板(10)固定安装在滑槽框体(9)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眼底照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框体(8)内安装有控制器(12),所述控制器(12)和电动液压杆(11)电连接,所述滑槽框体(9)上安装有操作板(13),所述操作板(13)与控制器(12)通过无线通讯的方式连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适用于诊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眼底照相装置,包括眼底相机本体,所述眼底相机本体的底部安装有用于调节眼底相机本体横向位置的螺纹传动结构,所述螺纹传动结构底部安装有用于调节眼底相机本体高度的升降结构。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螺纹传动结构和升降结构能够调节眼底相机本体的横向位置及高度,能够更好的调节眼底相机本体的位置,使得眼底相机本体能够在对不对患者进行拍摄时,更好的对准患者眼部。

技术研发人员:李沭岩,黄紫琳,张健,李冰晴,王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6/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81825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