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电源供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04-09  3


本技术涉及电源管理,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双电源供电系统。


背景技术:

1、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自动驾驶系统包括自动驾驶系统和座舱系统,而自动驾驶系统和座舱控制器融合为一个整体成为了未来的发展趋势。为了提高自动驾驶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需要为座舱系统和自动驾驶系统进行独立供电,因此,双电源供电系统的开发尤为重要。

2、然而,目前的双电源供电系统无法防止电源倒灌,易导致自动驾驶系统出现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电源供电系统,以解决现有双电源供电系统无法防止电源倒灌,易导致自动驾驶系统出现故障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电源供电系统,包括:

3、第一电源、第一电源入口开关电路、自动驾驶域模块、第二电源、第二电源入口开关电路和座舱域模块;

4、第一电源与第一电源入口开关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第一电源入口开关电路的输出端与自动驾驶域模块电连接;

5、第二电源与第二电源入口开关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第二电源入口开关电路的输出端与座舱域模块电连接;

6、自动驾驶域模块和座舱域模块电连接。

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电源入口开关电路,包括:

8、双向瞬态抑制二极管、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单向瞬态抑制二极管、二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一电感、第二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第三电阻、第二单向瞬态抑制二极管和地;

9、双向瞬态抑制二极管的一端与地电连接,双向瞬态抑制二极管的另一端与第一电容的一端电连接,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与第二电容的一端电连接,第二电容的另一端分别与二极管的一端、第一单向瞬态抑制二极管的一端、第一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的源极和第一电阻的一端电连接,第一单向瞬态抑制二极管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和第二电阻的一端电连接,二极管的另一端与第一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的漏极电连接,第一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二电阻的一端电连接,第一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的漏极还与第三电容的一端、第四电容的一端和第一电感的一端电连接,第一电感的另一端与第五电容的一端、第六电容的一端电连接,第三电容的另一端、第四电容的另一端、第五电容的另一端和第六电容的另一端与地电连接;

10、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二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的漏极电连接,第二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三电阻的一端、第二单向瞬态抑制二极管的一端电连接,第二单向瞬态抑制二极管的另一端和第二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的源极与地电连接。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电源与第一电源入口开关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包括:

12、第一电源与双向瞬态抑制二极管的另一端、第三电阻的另一端电连接。

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电源入口开关电路,包括:

14、双向瞬态抑制二极管、第七电容、第八电容、第五单向瞬态抑制二极管、二极管、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三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第九电容、第十电容、第十一电容、第十二电容、第二电感、第四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第六电阻、第六二极管、第七二极管和地;

15、双向瞬态抑制二极管的一端与第七电容的一端、第八电容的一端电连接,双向瞬态抑制二极管的另一端、第七电容的另一端和第八电容的另一端接地,第八电容的一端还与二极管的一端、第五单向瞬态抑制二极管的一端、第四电阻的一端和第三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的源极电连接,第五单向瞬态抑制二极管的另一端与第四电阻的另一端、第五电阻的一端电连接,第三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五电阻的一端电连接,二极管的另一端与第三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的漏极电连接,第三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的漏极还与第九电容的一端、第十电容的一端、第二电感的一端电连接,第二电感的另一端与第十一电容的一端、第十二电容的一端电连接,第九电容的另一端、第十电容的另一端、第十一电容的另一端和第十二电容的另一端均接地;

16、第五电阻的另一端与第四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的漏极电连接,第四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极与第六电阻的一端、第六二极管的一端和第七二极管的一端电连接,第四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的源极与地电连接。

1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电源与第二电源入口开关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包括:

18、第二电源与双向瞬态抑制二极管的一端电连接。

1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自动驾驶域模块,包括:

20、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系统基础芯片、微处理器、第一降压变换电路、第二降压变换电路、第一电源管理集成电路、第二电源管理集成电路、加串器、解串器、soc芯片;

21、第一二极管的另一端与系统基础芯片电连接,系统基础芯片还与微处理器电连接;

22、第一二极管的一端与第一降压变换电路、第二降压变换电路电连接,第一降压变换电路与第一电源管理集成电路电连接,第二降压变换电路与第二电源管理集成电路电连接,第一电源管理集成电路与加串器、解串器电连接,第一电源管理集成电路、第二电源管理集成电路还与soc芯片电连接;

23、第二二极管的另一端与第一二极管的另一端、系统基础芯片电连接。

2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电源入口开关电路的输出端与自动驾驶域模块电连接,包括:

25、第一电源入口开关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一二极管的一端电连接。

2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座舱域模块,包括:

27、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三降压变换电路、第四降压变换电路、第五降压变换电路、第一功放芯片、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解串器、加串器、通信模块、lte模组、第二功放芯片、麦克风、备用电池和切换电路;

28、第三二极管的一端与第三降压变换电路、第四降压变换电路和第一功放芯片电连接,第三二极管的另一端与第五降压变换电路、第四二极管的另一端电连接,第五降压变换电路还与通信模块、lte模组电连接,第四降压变换模块还与解串器、加串器电连接,第三降压变换模块还与第一功放芯片、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电连接;

29、第四二极管的一端与备用电池、切换电路电连接,切换电路还与第二功放芯片、麦克风电连接。

3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电源入口开关电路的输出端与座舱域模块电连接,包括:

31、第二电源入口开关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三二极管的一端电连接。

3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自动驾驶域模块和座舱域模块电连接,包括:

33、第二二极管的一端与第四二极管的一端、切换电路、第二功放芯片、麦克风电连接。

3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电源供电系统,包括:第一电源、第一电源入口开关电路、自动驾驶域模块、第二电源、第二电源入口开关电路和座舱域模块;第一电源与第一电源入口开关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第一电源入口开关电路的输出端与自动驾驶域模块电连接;第二电源与第二电源入口开关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第二电源入口开关电路的输出端与座舱域模块电连接;自动驾驶域模块和座舱域模块电连接。本技术为自动驾驶域模块和座舱域模块分别进行独立供电,有效可防止电源倒灌,降低自动驾驶系统出现故障。


技术特征:

1.一种双电源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双电源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源入口开关电路,包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双电源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源与所述第一电源入口开关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包括: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双电源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源入口开关电路,包括:

5.如权利要求4所述双电源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源与所述第二电源入口开关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包括:

6.如权利要求1所述双电源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驾驶域模块,包括:

7.如权利要求6所述双电源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源入口开关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自动驾驶域模块电连接,包括:

8.如权利要求6所述双电源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座舱域模块,包括:

9.如权利要求8所述双电源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源入口开关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座舱域模块电连接,包括: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双电源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驾驶域模块和所述座舱域模块电连接,包括: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双电源供电系统,包括:第一电源、第一电源入口开关电路、自动驾驶域模块、第二电源、第二电源入口开关电路和座舱域模块;第一电源与第一电源入口开关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第一电源入口开关电路的输出端与自动驾驶域模块电连接;第二电源与第二电源入口开关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第二电源入口开关电路的输出端与座舱域模块电连接;自动驾驶域模块和座舱域模块电连接。本申请为自动驾驶域模块和座舱域模块分别进行独立供电,有效可防止电源倒灌,降低自动驾驶系统出现故障。

技术研发人员:鲁春阳,曲广海,孟盈盈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软睿驰汽车技术(沈阳)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6/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81835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