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刺激改善麻醉致犬心率失常的组穴研究方法

专利2025-04-10  6


本发明涉及动物手术治疗,尤其涉及电针刺激改善麻醉致犬心率失常的组穴研究方法。


背景技术:

1、兽医临床中常用的麻醉方法可导致患病犬出现心律失常,动物临床麻醉致心律失常的常见类型有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房室束支传导阻滞、心房扑动和心房颤动、室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的多发是目前影响动物麻醉安全的重要因素,目前大多数应对措施都是针对麻醉出现心律失常后的治疗措施,对于如何避免,术前如何预防尚未有系统明确的方法。

2、目前市面上用于治疗心律失常药物种类繁杂,多以西药为主,西药在拥有好疗效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易反复、长期服用易积蓄、副作用大使机体产生其他不良反应等,研究证明抗心律失常药物同时也具有促心律失常作用,包括胺碘酮、决奈达隆、伊伐布雷定等,相反,中医在治疗心律失常中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尤其是针灸疗法,针灸在治疗心律失常有良好疗效、副作用小、安全性好并且费用低的特点,另一方面,还弥补了西药易积蓄、针对适应症要求严格等缺点。

3、心律失常不仅是心脏方面的问题,还会引发其他的一些并发症包括影响正常视力、头晕、口渴、肾脏损伤等,目前有效治疗心律失常的标准疗法是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植入设备、射频消融、复律等方法,而此类方法的运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心律失常的类型以及患者基础疾病等因素,其对适应症、使用方式、用法用量等都有极为严苛的要求且成本也相对较高,这也促进临床上开发替代和辅助干预措施来解决西医在这些方面的局限性。

4、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电针刺激改善麻醉致犬心率失常的组穴研究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而提出的电针刺激改善麻醉致犬心率失常的组穴研究方法。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电针刺激改善麻醉致犬心率失常的组穴研究方法,包括麻醉试验,所述麻醉试验包括麻醉致犬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电针刺激抗犬试验性心律失常的检测、电针刺激影响麻醉致试验犬心电变异的检测和图像处理及数据分析四个部分。

3、在上述的电针刺激改善麻醉致犬心率失常的组穴研究方法中,所述麻醉致犬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的对象为经过体格、病史等检查后需要进行全身麻醉的患病犬样本,按病因、品种、性别、年龄、麻醉方式以及期间有无心律失常统计所述患病犬的信息,利用心电图仪或麻醉监护仪观察麻醉期间患病犬的心电图波形变化,并通过打印图纸或拍照的形式采集患病犬麻醉期间心律失常ii导联心电波形。

4、在上述的电针刺激改善麻醉致犬心率失常的组穴研究方法中,所述电针刺激抗犬试验性心律失常的检测包括试验前准备、犬心律失常模型的建立和不同组穴抗心律失常效果监测三个部分。

5、所述试验前准备包括动物准备、兽用心电图仪准备、麻醉监护仪准备和电子针疗仪准备。

6、所述犬心律失常模型的建立包括试验分组和结果分析。

7、所述不同组穴抗心律失常效果监测包括取穴、试验分组和结果分析。

8、在上述的电针刺激改善麻醉致犬心率失常的组穴研究方法中,所述电针刺激影响麻醉致试验犬心电变异的检测包括试验前准备和试验分组,所述试验分组将试验犬分为空白对照组、麻醉对照组、电针对照组、术前电针试验组、术中电针试验组共五个组,分别记为a、b、c、d、e组,每组四只实验犬,并将相应的检测仪器固定到实验犬身上,待试验犬平静后开始检测,分别于心电图基线稳定后1min、5min、10min、15min、20min、25min、30min等7个时间点时记录心电图形、试验犬的呼吸频率、心率、血压、血氧、体温等生理指标。

9、在上述的电针刺激改善麻醉致犬心率失常的组穴研究方法中,所述图像处理及数据分析包括心电图各指标测算及标准、各组心电图波形对比和试验过程中生理及心电参数分析方法。

10、所述心电图各指标测算及标准为:用分规和直尺对心电图中ii导联图形进行人工测算,记录p波时限、qrs波群时限和p波振幅、q波振幅、r波振幅、t波振幅以及p-r间期、q-t间期、s-t段偏移程度,将图形转化为数据。

11、各组心电图波形对比为:从各组心电图结果中选取不同时间段各组心电图ii导联波形,并从中截取第3个完整的心电周期波形图进行放大观察,将放大后的各组波段基线置于同一水平线进行对比观察,分析同一时间点下不同组间波形差异。

12、所述试验过程中生理及心电参数分析方法为:运用grap小时pad prismtm 7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所有数据用mean±sem的形式表示,用anova检验方式进行差异显著性的分析。

13、在上述的电针刺激改善麻醉致犬心率失常的组穴研究方法中,所述取穴的穴位分为内关穴及神门穴、后三里及三阴交、巨阙穴及膻中穴、心俞穴及神道穴。

14、在上述的电针刺激改善麻醉致犬心率失常的组穴研究方法中,所述不同组穴抗心律失常效果监测的实验分组为:将试验犬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前肢取穴电针组、后肢取穴电针组、胸腹取穴电针组、背腰取穴电针组,分别记为i、ii、iii、iv、v、vi共六个组,并对各组进行相应的处理。

15、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电针刺激改善麻醉致犬心率失常的组穴研究方法的优点在于:

16、本发明通过应用电针技术,使电针分别刺激内关穴和神门穴、后三里和三阴交、巨阙穴和膻中穴、心俞穴和神道穴均可以改善犬心律失常,其中电针刺激内关穴和神门穴对麻醉后的犬q-t间期、s-t段、t波振幅等心电参数的改善作用显著,证明电针组穴刺激对麻醉致心律失常的改善作用。



技术特征:

1.电针刺激改善麻醉致犬心率失常的组穴研究方法,包括麻醉试验,其特征在于,所述麻醉试验包括麻醉致犬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电针刺激抗犬试验性心律失常的检测、电针刺激影响麻醉致试验犬心电变异的检测和图像处理及数据分析四个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针刺激改善麻醉致犬心率失常的组穴研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麻醉致犬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的对象为经过体格、病史等检查后需要进行全身麻醉的患病犬样本,按病因、品种、性别、年龄、麻醉方式以及期间有无心律失常统计所述患病犬的信息,利用心电图仪或麻醉监护仪观察麻醉期间患病犬的心电图波形变化,并通过打印图纸或拍照的形式采集患病犬麻醉期间心律失常ii导联心电波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针刺激改善麻醉致犬心率失常的组穴研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针刺激抗犬试验性心律失常的检测包括试验前准备、犬心律失常模型的建立和不同组穴抗心律失常效果监测三个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针刺激改善麻醉致犬心率失常的组穴研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针刺激影响麻醉致试验犬心电变异的检测包括试验前准备和试验分组,所述试验分组将试验犬分为空白对照组、麻醉对照组、电针对照组、术前电针试验组、术中电针试验组共五个组,分别记为a、b、c、d、e组,每组四只实验犬,并将相应的检测仪器固定到实验犬身上,待试验犬平静后开始检测,分别于心电图基线稳定后1min、5min、10min、15min、20min、25min、30min等7个时间点时记录心电图形、试验犬的呼吸频率、心率、血压、血氧、体温等生理指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针刺激改善麻醉致犬心率失常的组穴研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处理及数据分析包括心电图各指标测算及标准、各组心电图波形对比和试验过程中生理及心电参数分析方法。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针刺激改善麻醉致犬心率失常的组穴研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取穴的穴位分为内关穴及神门穴、后三里及三阴交、巨阙穴及膻中穴、心俞穴及神道穴。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针刺激改善麻醉致犬心率失常的组穴研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同组穴抗心律失常效果监测的实验分组为:将试验犬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前肢取穴电针组、后肢取穴电针组、胸腹取穴电针组、背腰取穴电针组,分别记为i、ii、iii、iv、v、vi共六个组,并对各组进行相应的处理。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动物手术治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电针刺激改善麻醉致犬心率失常的组穴研究方法,包括麻醉试验,所述麻醉试验包括麻醉致犬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电针刺激抗犬试验性心律失常的检测、电针刺激影响麻醉致试验犬心电变异的检测和图像处理及数据分析四个部分。优点在于:本发明通过应用电针技术,使电针分别刺激内关穴和神门穴、后三里和三阴交、巨阙穴和膻中穴、心俞穴和神道穴均可以改善犬心律失常,其中电针刺激内关穴和神门穴对麻醉后的犬Q‑T间期、S‑T段、T波振幅等心电参数的改善作用显著,证明电针组穴刺激对麻醉致心律失常的改善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尹伟,范瑞诚,陈晋,张军,范阔海,张振彪,李宏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西农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6/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81838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