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一种框架结构及集装箱,属于液冷储能系统集成和集装箱领域。
背景技术:
1、近年来,储能系统集成度越来越高,单位质量密度越来越高,目前广泛使用集装箱作为储能系统的载体,对于集装箱的强度要求日益严格,常规集装箱结构已无法满足满载吊装、运输时所需强度。集装箱要达到安全吊装和运输的标准,其强度必须满足集装箱相关标准。目前的集装箱使用寿命低,集装箱在满载吊装和运输过程中存在箱体变形无法复位或者断裂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集装箱的使用寿命,使得集装箱在满载吊装和运输中能够避免箱体变形无法复位或者断裂的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框架,底部框架通过多根立柱与顶部框架连接,底部框架包括两根底侧梁和两根底横梁拼接钣金,两根底侧梁和两根底横梁拼接钣金围成框型结构,底部框架中间位置为底中梁,底中梁两侧分别通过多个内部底横梁连接底侧梁,底中梁的高度高于底侧梁的高度;顶部框架包括两根顶侧梁,两根顶侧梁之间通过多根顶横梁连接。
3、优选地,所述的底部框架四个角上为底部角件,分别固定在底侧梁的两端;底横梁拼接钣金分别布置在底部框架两端,并与底部角件、底侧梁、底中梁固定连接;顶部框架四个角上为顶部角件,底部框架上对应底部角件位置和顶部框架上对应顶部角件位置之间连接的立柱为角柱。
4、优选地,所述的内部底横梁为底横梁c型钢或底横梁h型钢,底中梁两侧均设有底横梁c型钢和底横梁h型钢,底横梁c型钢和底横梁h型钢间隔布置。
5、优选地,所述的底中梁沿着底侧梁的长度方向设于两根底侧梁的中间位置,并且平行于两根底侧梁;底中梁的长度短于底侧梁长度以及顶侧梁长度,底中梁的一端与底横梁拼接钣金连接,另一端与底隔墙梁连接;其中,底隔墙梁与底中梁的高度齐平。
6、优选地,所述的底侧梁的主体为底侧梁工字钢,切除内侧工字翻边,并在外侧焊接一块工字钢加强筋;底侧梁上设计有两根可伸缩的圆柱形的吊装辅助件;未使用时,吊装辅助件缩在底侧梁内;使用时,将吊装辅助件伸出,绑带固定在吊装辅助件上。
7、优选地,所述的底部框架一端中间位置与顶部框架一端中间位置之间通过第一方形立柱连接;底部框架另一端与顶部框架另一端之间通过多个第二方形立柱连接;底部框架的底横梁h型钢与顶部框架的顶横梁之间固定连接多个内部立柱。
8、优选地,所述的底部框架另一端中间位置与顶部框架另一端中间位置之间通过c型钣金加强立柱连接;c型钣金加强立柱通过钣金折弯成c型结构;c型钣金加强立柱内部连接有加强筋,c型钣金加强立柱分别与底横梁拼接钣金和顶横梁连接。
9、优选地,所述的底侧梁和顶侧梁之间连接的立柱为多个可根据实际开门位置均匀布置的门框立柱。
10、优选地,所述的顶横梁采用c型钢或工字钢内部焊接加强筋的结构。
11、一种集装箱,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结构,所述的框架结构外侧包裹有蒙皮钣金、保温板、门。
1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框架结构;底部框架两侧的底侧梁采用工字钢并增加补强筋,每根底侧梁上设计有两个可伸缩圆柱形吊装辅助件,可用于吊装,使用此吊装点可分散集装箱上整体应力,达到减小箱体最大变形量。底中梁设计为加高型工字钢,再通过底横梁h型钢和c型钢的间隔设置,并分别与侧梁和中梁焊接,整体形成一个底部承重框架;立柱上集装箱四个角件位置设计4根钣金拼接结构承重角柱,两侧长边分别有多根门框立柱,a向端面短边中间位置有一根支撑立柱,b向短边有多根支撑立柱,箱体内部有多根支撑立柱,所有立柱都与底部加强梁和顶部加强梁连接;顶部框架两侧的顶侧梁使用方管型材,短边使用c型钢对应所有立柱并与顶侧梁焊接,整体形成一个顶部框架。通过底部框架、立柱、顶部框架组合成集装箱的加强结构,其余蒙皮、保温、门结构可根据框架结构进行各种定制化设计。常规标准集装箱满载吊装和运输后,箱体结构会出现变形无法复位甚至断裂风险,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和箱内设备安装失效问题,使用本新型框架结构可避免以上问题发生。
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框架结构,结构简单、制作安装方便,通过底部框架、立柱、顶部框架的设计组合,其余蒙皮、保温、门结构可根据框架结构进行各种定制化设计,本实用新型的框架结构可以将载重力分摊至各个框架上,可以有效提高集装箱强度,进而提高集装箱的使用寿命,解决了集装箱在满载吊装和运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箱体变形无法复位或者断裂的问题。
1.一种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框架(10),底部框架(10)通过多根立柱(20)与顶部框架(30)连接,底部框架(10)包括两根底侧梁(11)和两根底横梁拼接钣金(16),两根底侧梁(11)和两根底横梁拼接钣金(16)围成框型结构,底部框架(10)中间位置为底中梁(13),底中梁(13)两侧分别通过多个内部底横梁连接底侧梁(11),底中梁(13)的高度高于底侧梁(11)的高度;顶部框架(30)包括两根顶侧梁(31),两根顶侧梁(31)之间通过多根顶横梁(33)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部框架(10)四个角上为底部角件(12),分别固定在底侧梁(11)的两端;底横梁拼接钣金(16)分别布置在底部框架(10)两端,并与底部角件(12)、底侧梁(11)、底中梁(13)固定连接;顶部框架(30)四个角上为顶部角件(32),底部框架(10)上对应底部角件(12)位置和顶部框架(30)上对应顶部角件(32)位置之间连接的立柱(20)为角柱(2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部底横梁为底横梁c型钢(14)或底横梁h型钢(15),底中梁(13)两侧均设有底横梁c型钢(14)和底横梁h型钢(15),底横梁c型钢(14)和底横梁h型钢(15)间隔布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中梁(13)沿着底侧梁(11)的长度方向设于两根底侧梁(11)的中间位置,并且平行于两根底侧梁(11);底中梁(13)的长度短于底侧梁(11)长度以及顶侧梁(31)长度,底中梁(13)的一端与底横梁拼接钣金(16)连接,另一端与底隔墙梁(17)连接;其中,底隔墙梁(17)与底中梁(13)的高度齐平。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侧梁(11)的主体为底侧梁工字钢(111),切除内侧工字翻边,并在外侧焊接一块工字钢加强筋(112);底侧梁(11)上设计有两根可伸缩的圆柱形的吊装辅助件;未使用时,吊装辅助件缩在底侧梁(11)内;使用时,将吊装辅助件伸出,绑带固定在吊装辅助件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部框架(10)一端中间位置与顶部框架(30)一端中间位置之间通过第一方形立柱(24)连接;底部框架(10)另一端与顶部框架(30)另一端之间通过多个第二方形立柱(25)连接;底部框架(10)的底横梁h型钢(15)与顶部框架(30)的顶横梁(33)之间固定连接多个内部立柱(23)。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部框架(10)另一端中间位置与顶部框架(30)另一端中间位置之间通过c型钣金加强立柱(26)连接;c型钣金加强立柱(26)通过钣金折弯成c型结构;c型钣金加强立柱(26)内部连接有加强筋,c型钣金加强立柱(26)分别与底横梁拼接钣金(16)和顶横梁(33)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侧梁(11)和顶侧梁(31)之间连接的立柱(20)为多个可根据实际开门位置均匀布置的门框立柱(22)。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横梁(33)采用c型钢或工字钢内部焊接加强筋(331)的结构。
10.一种集装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框架结构,所述的框架结构外侧包裹有蒙皮钣金、保温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