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面料,尤其是涉及一种抗菌面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无纺布又称非织造布,无纺布与传统纺织面料相比不需要纺纱、络筒、织布等工序,只是由定向或随机的纤维或长丝通过随机排列形成纤网结构,在经过熔喷、针刺或其它机械、化学方法加工而成;非织造布具有工艺流程短、生产速率快,产量高、成本低、用途广、原料来源多等优势。但无纺布的结构会导致营养成份富集在无纺布面料中,而且无纺布吸湿后湿润的气候环境非常适合病菌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2、为此有人公开了一种抗菌型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的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202210118712.8)。该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纺布的抗菌生产工艺,具体为:步骤一,先用洗涤剂洗净(浸泡)聚乳酸无纺布面料,然后清洗烘干;步骤二,采用聚磷酸铵、三羟甲基氨基甲烷和聚多巴胺反应制成混合溶液,将步骤一所得的聚乳酸无纺布在混合溶液中预处理(浸泡),然后清洗烘干;步骤三,步骤二所得的聚乳酸无纺布浸泡于沸石咪唑酯骨架-67和二氧化硒的混合溶剂中数小时,然后清洗烘干,得到抗菌型无纺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制备的抗菌型无纺布具有生物可降解的特点,增强了聚乳酸无纺布抗菌、抗紫外、阻燃,耐用的特点。
3、但是该专利提供的生产工艺需要多次将面料进行浸泡、清洗、烘干工序,三次浸泡对应至少三个浸泡池,清洗对应至少一个清洗池,也就是整个生产工序中至少需要将面料在四个水池之间转移。又因为面料一般以成卷的状态进行浸泡,这样更加增加了转移的难度和耗时,导致生产效率难以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菌面料的制备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由于面料需要在多个水池之间转移造成生产效率难以提高的问题。
2、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抗菌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面料生产设备以及对应的面料生产工艺;
3、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料生产设备,它包括面料反应设备和面料烘干设备,所述面料反应设备包括机身、形成于所述机身内部的反应腔、水平转动设于所述反应腔内的气胀轴、驱动所述气胀轴旋转的动力组件、设于所述机身上的喷淋组件以及设于所述反应腔内的压水组件,所述机身上设有可供面料穿过进入所述反应腔的面料输入口,所述气胀轴用于收卷面料,所述压水组件可对缠绕在所述气胀轴上的面料卷进行挤压;
4、所述喷淋组件包括新液输送管道和废液排出管道,所述新液输送管道的前端连接有储液箱,储液箱用于存储反应液,新液输送管道的中部依次设有三通阀三、第一水泵、三通阀一和加热组件,所述三通阀三还连接有清洗管道以及位于清洗管道前端的清洗液储箱,新液输送管道的后端设有喷淋头,所述废液排出管道的前端连接有废液收集端,废液排出管道的中部设有三通阀二;所述喷淋头设于所述反应腔内,所述废液收集端设于所述反应腔的底部,所述加热组件可将喷淋头喷出的反应液加热至设定温度。
5、通过上述的面料生产设备,本发明还提供了对应的面料生产工艺,包括:步骤一,将面料从面料输入口引入反应腔,并将面料固定于所述气胀轴上,三通阀三处于和储液箱连通状态,然后喷淋头开始小剂量喷淋反应液,同时动力组件驱动气胀轴旋转,待缠绕的面料到达设定长度时截断;步骤二,气胀轴持续旋转,喷淋头转变为正常喷淋状态,同时压水组件开始间歇性对面料进行挤压;步骤三,三通阀三切换至与清洗管道连通,其它保持不变;步骤四,喷淋头停止喷淋,压水组件逐步向面料挤压;步骤五,取下气胀轴上的面料卷,并将其转移至面料烘干设备内烘干。通过上述面料生产工艺,可以完成面料的单次浸泡、清洗和烘干。因此只需要安排三套面料生产设备,就能实现对上述公开专利的高效生产。当然本发明也适用于其它方式的面料处理工艺。
6、进一步的,面料反应设备中喷淋的反应液在浸透面料卷后就会滴落,这些滴落的废液中仍含有大量的反应物,为了提高利用率,所述喷淋组件还包括再利用管道,所述再利用管道的前端与所述三通阀二连接,再利用管道的中部依次设有过滤组件、再利用储液箱和第二水泵,所述再利用管道的后端与所述三通阀一连接。在步骤一和步骤二中,三通阀二切换至与再利用管道连通,这样被废液收集端收集的废液可依次通过三通阀二、过滤组件后进入再利用储液箱,当再利用储液箱快装满时,第一水泵停止工作,同时启动第二水泵,这样便可以开始循环使用再利用储液箱中的废水,直到浸泡工序完成。
7、进一步的,压水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反应腔内壁上的两根翻转臂、转动连接于两根所述翻转臂之间的压辊、转动连接于所述反应腔内壁上的电缸,所述电缸的伸缩杆转动连接于所述翻转臂上。通过控制电缸的伸缩杆伸出长度,可以实现压辊的移动。
8、因此,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通过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面料完成单次浸泡、清洗和烘干一整套工序中,只需要在面料反应设备和面料烘干设备之间转移一次,相比现有生产方案至少缩减了一次转移面料的工序,可明显提升生产效率;2.本发明公开的步骤二对应的是面料的浸泡工序,在浸泡过程中,压水组件会间歇性对面料进行挤压,挤压的时候,面料中的反应液会被挤出,松开后面料又会重新吸收新的反应液,这样面料的浸泡环境可以实时更换,保证反应效率和反应完成度;3.本发明公开的步骤三、四对应的是面料的清洗和挤水工序,挤水后便于面料转移,还可以有效缩短后续面料烘干的所需时长,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
1.一种抗菌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面料生产设备和面料生产工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组件还包括再利用管道,所述再利用管道的前端与所述三通阀二连接,再利用管道的中部依次设有过滤组件、再利用储液箱和第二水泵,所述再利用管道的后端与所述三通阀一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抗菌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压水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反应腔内壁上的两根翻转臂、转动连接于两根所述翻转臂之间的压辊、转动连接于所述反应腔内壁上的电缸,所述电缸的伸缩杆转动连接于所述翻转臂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菌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气胀轴的外部套设有弹性胶套,所述弹性胶套的外壁上设有若干圆周阵列分布的排水槽,所述排水槽沿所述气胀轴的轴向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烘干设备为真空烘干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腔内还设有用于引导面料走向的导向辊,所述机身上设有可覆盖所述面料输入口的翻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