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轿顶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04-20  7


本申请涉及电梯轿厢配件的,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梯轿顶结构。


背景技术:

1、为了使轿厢固定在电梯导轨上,让轿厢仅能上下移动,需要在轿厢和电梯导轨之间设置导靴,导靴是可以滑动的尼龙块,在其朝向导轨的一面开设有滑槽卡在导轨上,相关技术中,导靴设置有四套,分别安装在轿厢顶部和底部,在电梯上下移动过程中,带动导靴沿着固定导轨往复升降运动,防止轿厢在运行中偏斜或摆动。

2、就电梯的轿顶结构而言,其主体是固定于轿厢顶部的顶板,在顶板上安装有一梁体,梁体沿电梯的长度方向延伸,上述两套导靴则分别设置于梁体的两端,在具体应用时,为了降低导靴与导轨之间的摩擦力,需要在轿顶设置油杯,向导轨输出润滑油以减小摩擦力。

3、相关技术存在的问题是,油杯一般配合安装于导靴上,在油杯内设置有棉芯,棉芯一端伸入油杯内用于吸收润滑油,另一端与导轨接触,在导靴沿导轨上下移动的过程中,棉芯被吸收的润滑油涂覆于导轨上实现润滑,但是在轿厢长期的运行过程中,轿厢顶部和导轨上都会堆积有大量的灰尘,而润滑油又容易粘附灰尘,因此在润滑过程中,棉芯上的灰尘会越来越多,润滑效率则越来越低。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避免在润滑过程中粘附灰尘,保证润滑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梯轿顶结构。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梯轿顶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电梯轿顶结构,包括轿厢和设置于轿厢两侧的导轨,所述轿厢上设置有轿顶板,所述轿顶板的两侧设置有与导轨相配合的导靴,所述导轨与导靴的配合面为摩擦面,所述轿顶板上安装有梁体,所述梁体两端分别向两导轨延伸,所述梁体上安装有润滑机构和除尘机构,所述润滑机构和除尘机构分别沿导轨的延伸方向上下分布,所述除尘机构包括旋转组件和固定于旋转组件驱动端的转动辊,所述转动辊的表面设置有毛刷,形成当转动辊旋转时,毛刷能够与导轨的摩擦面接触,以将灰尘扫除的结构。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导靴沿导轨滑动时,旋转组件带动转动辊旋转,使毛刷掠扫过导轨摩擦面将灰尘扫除,润滑机构则能够将润滑油涂覆于导轨摩擦面上,以起到润滑作用。

5、可选的,所述转动辊内部形成有通风腔,所述转动辊外周面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出风孔,所述转动辊靠近旋转组件的一端面开设有进风孔,所述除尘机构还包括安装于梁体内的风机,所述风机的出风端与转动辊的进风孔相连接。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风机用于经进风孔向通风腔内送入高压气流,高压气流进一步经出风孔送出,在转动辊旋转时,高压气流不断地掠过导轨摩擦面,进一步提高除尘效果。

7、可选的,所述润滑机构包括油盒、涂覆件和导流件,所述油盒固定于安装空间内,所述涂覆件固定于油盒靠近导轨的一面上,所述涂覆件内开设有插槽,所述导流件一部分延伸至插槽内,另一部分延伸至油盒内,形成可将油盒内的润滑油导流至涂覆件内部的结构。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流件延伸至油盒内的一端,用于引导润滑油至涂覆件内。

9、可选的,所述涂覆件朝向导轨的一面上设置有海绵块,所述插槽形成于海绵块内。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流件内的润滑油渗入海绵块内,当轿厢上下移动时,海绵块与导轨摩擦面接触,渗入海绵块的润滑油涂覆于导轨摩擦面上,从而起到润滑作用。

11、可选的,所述导流件内部开设有过油孔,所述过油孔贯穿导流件延伸至油盒内的一端面,所述导流件延伸至插槽内的部分开设有毛细孔,所述毛细孔分布于导流件的外周面上,所述毛细孔与过油孔相连通。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油盒内的润滑油经过油孔流向涂覆件,均匀分布于导流件上的毛细孔能够使渗入海绵块的润滑油分布均匀。

13、可选的,所述导流件为倾斜设置的管状结构,所述导流件延伸至油盒内的一端高于另一端。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倾斜设置的导流件更便于润滑油从油盒内向涂覆件流动。

15、可选的,所述轿顶板的上表面安装有支架,所述梁体固定于支架上,所述导靴安装于梁体上,所述梁体上开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导靴上开设有相配合的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沿梁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安装槽沿梁体的宽度方向延伸。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第一安装槽与第二安装槽的不同部位相对应,能够调节导靴的安装位置,以使导轨能够更好地与导靴配合。

17、可选的,所述导靴包括导靴体和导靴座,所述导靴体安装于导靴座上,所述第二安装槽形成于导靴座上,所述导靴体朝向导轨的一面开设有滑槽,所述导轨与导靴的配合部分延伸至滑槽内。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轨部分延伸至导靴体上开设的滑槽内,以满足当轿厢上下移动时,导靴能够沿导轨的高度方向随之移动,导轨与滑槽的配合用于对导靴的移动方向进行限定,进而对轿厢的移动方向进行限定。

19、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0、1.通过除尘机构的设置,在导靴沿导轨移动时,除尘机构具有的旋转组件用于驱动转动辊旋转,使毛刷掠扫过导轨摩擦面以扫除灰尘,同时风机提供高压气流至通风腔内,再通过出风孔排出,转动辊旋转过程中,排出的高压气流不断掠过导轨摩擦面,进一步提高了除尘效果,通过润滑机构的设置,在导靴沿导轨移动时,导流件将润滑油从油盒内导出,使润滑油经毛细孔渗入至海绵块内,海绵块与导轨摩擦面接触以起到润滑的作用,经除尘后,润滑过程中粘附在海绵块上的灰尘较少,以保证润滑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梯轿顶结构,包括轿厢(1)和设置于轿厢(1)两侧的导轨(2),所述轿厢(1)上设置有轿顶板(3),所述轿顶板(3)的两侧设置有与导轨(2)相配合的导靴(4),所述导轨(2)与导靴(4)的配合面为摩擦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轿顶板(3)上安装有梁体(5),所述梁体(5)两端分别向两导轨(2)延伸,所述梁体(5)上安装有润滑机构(6)和除尘机构(7),所述润滑机构(6)和除尘机构(7)分别沿导轨(2)的延伸方向上下分布,所述除尘机构(7)包括旋转组件(71)和固定于旋转组件(71)驱动端的转动辊(72),所述转动辊(72)的表面设置有毛刷(73),形成当转动辊(72)旋转时,毛刷(73)能够与导轨(2)的摩擦面接触,以将灰尘扫除的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轿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辊(72)内部形成有通风腔,所述转动辊(72)外周面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出风孔,所述转动辊(72)靠近旋转组件(71)的一端面开设有进风孔,所述除尘机构(7)还包括安装于梁体(5)内的风机(74),所述风机(74)的出风端与转动辊(72)的进风孔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轿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机构(6)包括油盒(61)、涂覆件(62)和导流件(63),所述油盒(61)固定于安装空间内,所述涂覆件(62)固定于油盒(61)靠近导轨(2)的一面上,所述涂覆件(62)内开设有插槽,所述导流件(63)一部分延伸至插槽内,另一部分延伸至油盒(61)内,形成可将油盒(61)内的润滑油导流至涂覆件(62)内部的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梯轿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涂覆件(62)朝向导轨(2)的一面上设置有海绵块(621),所述插槽形成于海绵块(621)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梯轿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件(63)内部开设有过油孔(631),所述过油孔(631)贯穿导流件(63)延伸至油盒(61)内的一端面,所述导流件(63)延伸至插槽内的部分开设有毛细孔(632),所述毛细孔(632)分布于导流件(63)的外周面上,所述毛细孔(632)与过油孔(631)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电梯轿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件(63)为倾斜设置的管状结构,所述导流件(63)延伸至油盒(61)内的一端高于另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轿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轿顶板(3)的上表面安装有支架(8),所述梁体(5)固定于支架(8)上,所述导靴(4)安装于梁体(5)上,所述梁体(5)上开设有第一安装槽(9),所述导靴(4)上开设有相配合的第二安装槽(10),所述第一安装槽(9)沿梁体(5)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安装槽(10)沿梁体(5)的宽度方向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电梯轿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靴(4)包括导靴体(41)和导靴座(42),所述导靴体(41)安装于导靴座(42)上,所述第二安装槽(10)形成于导靴座(42)上,所述导靴体(41)朝向导轨(2)的一面开设有滑槽,所述导轨(2)与导靴(4)的配合部分延伸至滑槽内。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电梯轿厢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梯轿顶结构,其包括轿厢和设置于轿厢两侧的导轨,所述轿厢上设置有轿顶板,所述轿顶板的两侧设置有与导轨相配合的导靴,所述导轨与导靴的配合面为摩擦面,所述轿顶板上安装有梁体,所述梁体上安装有润滑机构和除尘机构,所述除尘机构包括旋转组件和固定于旋转组件驱动端的转动辊,所述转动辊的表面设置有毛刷。本申请在导靴沿导轨移动时,毛刷掠扫过导轨摩擦面以扫除灰尘,同时风机提供高压气流至通风腔内,再通过出风孔排出,转动辊旋转过程中,排出的高压气流不断掠过导轨摩擦面,进一步提高了除尘效果,经除尘后,润滑过程中粘附在海绵块上的灰尘较少,以保证润滑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耀,刘彬,王俊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申菱电梯配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6/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81888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