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片式全极耳结构的软包电池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04-22  8


本技术涉及软包锂电池生产,具体而言涉及到一种叠片式全极耳结构的软包电池。


背景技术:

1、因目前动力电池成本和能量密度的要求,箔材设计越来越薄,但对电池的充放电倍率的要求又越来越高。箔材的减薄必然影响箔材作为电子导流体的导电能力,尤其是箔材极耳位置,该位置电流密度集中,箔材变薄后导流截面积变小,强制增大电流密度的话,必然引起超负荷过流,从而产生较大温升,温升提高后将汽化分解电解液,从而影响电池循环寿命甚至安全等问题。

2、因此,如何在保证箔材薄度的情况下最大化的提高极片极耳的过流能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叠片式全极耳结构的软包电池,旨在解决如何在保证箔材薄度的情况下最大化的提高极片极耳的过流能力的技术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申请第一方面提出一种叠片式全极耳结构的软包电池,包括:极片结构和极耳结构;所述极片结构包括极片粉区和极片箔材极耳,所述极片箔材极耳的宽度等于所述极片粉区的宽度;所述极耳结构包括内极耳和外极耳,所述内极耳与所述极片箔材极耳远离所述极片粉区的一侧连接,所述内极耳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极片箔材极耳的宽度,且所述外极耳的宽度小于所述内极耳的宽度。

3、进一步地,所述外极耳朝远离所述内极耳的径向轴线的一侧偏移指定阈值。

4、进一步地,所述外极耳和所述内极耳为一体结构。

5、进一步地,所述外极耳和所述内极耳的材质和/或厚度一致。

6、进一步地,还包括:极耳胶,覆设在所述极耳结构上,所述极耳胶为上下面厚度均为0.08-0.2mm。

7、进一步地,所述极耳胶为的pp胶材质,通过热封的形式贴合在所述外极耳和所述内极耳之间。

8、进一步地,所述极片粉区为正反面均匀涂覆有正极活性物质和负极活性物质的箔材,厚度为50um-300um。

9、进一步地,所述极片粉区靠近所述极片箔材极耳的一侧为直角边。

10、进一步地,所述极片粉区远离所述极片箔材极耳的一侧为倒圆角边。

11、有益效果:

12、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极片与内极耳连接处的箔材的过流截面积,从而提高导电能力,进一步提升极片的倍率充放电能力。这样的设计可以减小箔材极耳区域的温升,提高电池的耐久性能和安全性能,全极耳设计还可以使该区域的温场分布更加均匀,提升电池的一致性、耐久性和安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叠片式全极耳结构的软包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片式全极耳结构的软包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极耳朝远离所述内极耳的径向轴线的一侧偏移指定阈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片式全极耳结构的软包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极耳和所述内极耳为一体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片式全极耳结构的软包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极耳和所述内极耳的材质和/或厚度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片式全极耳结构的软包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极耳胶,覆设在所述极耳结构上,所述极耳胶为上下面厚度均为0.08-0.2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片式全极耳结构的软包电池,其特征在于,pp胶材质,通过热封的形式贴合在所述外极耳和所述内极耳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片式全极耳结构的软包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片粉区为正反面均匀涂覆有正极活性物质和负极活性物质的箔材,厚度为50um-300u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片式全极耳结构的软包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片粉区靠近所述极片箔材极耳的一侧为直角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片式全极耳结构的软包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片粉区远离所述极片箔材极耳的一侧为倒圆角边。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软包电池生产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叠片式全极耳结构的软包电池,其中,叠片式全极耳结构的软包电池包括:极片结构和极耳结构;所述极片结构包括极片粉区和极片箔材极耳,所述极片箔材极耳的宽度等于所述极片粉区的宽度;所述极耳结构包括内极耳和外极耳,所述内极耳与所述极片箔材极耳远离所述极片粉区的一侧连接,所述内极耳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极片箔材极耳的宽度,且所述外极耳的宽度小于所述内极耳的宽度。本申请增加极耳连接处箔材的过流截面积,提高导电能力,进一步提升极片的倍率充放电能力和电池的耐久性能和安全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谭军,陈小强,舒朝兴,丁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孚能科技(赣州)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116
技术公布日:2024/6/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818974.html

最新回复(0)